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
第 22卷 第 3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2 No.3
2009 年 5 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May 2009
—————————————— 收稿日期:2008 - 06 - 12
作者简介:陈钧浩(1974 -),男,浙江余姚人,宁波大学商学院讲师。
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
陈钧浩
(宁波大学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宁波谋求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必须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在发
展高端服务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块状经济发达、制造业密集、中小企业
众多、高新技术区块兴起等特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发展贸易、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
业,着力推进研发、设计、创意等生产性高端服务业集聚性发展。
关键词:高端服务业;宁波;必要性;有利条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09)03 - 0107 - 05
深圳市政府在 2007 年一号文件中率先提出高端服务业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
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杜
人淮认为高端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
的,以提供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性服务为主的,处于服务业高端部分的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具有
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聚集性和高产业带动力等
特点。[1]高端服务业是服务业范畴中的新概念,是现代服务业概念的延伸和提炼,是符合我国经济发
展阶段实际的前瞻性提法。既符合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持续发展和优化发
展的实际,又符合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实质性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也符合迎接国
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实际。同时,高端服务业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产业基础,是体现城
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它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宁波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宁波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贡献率正处于徘徊上升期,但服务业增速已领先
于第一、第二产业多年,增长处于一个良好的上升期。显示出宁波服务业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基础。
服务业较快发展,服务业发展领域迅速扩展,是当前宁波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商品交易市场
的发达,促进了相关的托运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开发业、租赁业、旅馆业、餐饮业、电信业等
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对各类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一些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如房地产
经纪与代理业、物业管理业、旅游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得到迅速
发展。据历年宁波市统计年鉴,2007 年金融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所占份额比 2004 年提高 4.4 个百分
点。2007 年房地产业增加值 182.07 亿元,在服务业中所占份额达 13.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
软件业占 4.9%。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教育培训、动漫、创意等需
求潜力大的各种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提升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但交通
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不过所占份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二、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
(一)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发展高端服务业,将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的推动。宁波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
108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2009
转型的时期,产业结构呈现典型的“二、三、一”特征,工业基础雄厚,但第三产业比重处于徘徊
状态,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特征比较明显,存在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大企业关联效应不
强等问题。发展高端服务业,将产业链纵向拓展、横向联结,能为宁波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和价值
分配份额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成为吸引高质量 FDI 和高层次跨国公司的引擎,并通过 FDI 带
来先进的理念、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通过跨国企业带来国际化的人才以及相应的服务需求,形成
优质资本和优秀人才的汇集,从而提高宁波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宁波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的需要
发展高端服务业,将对宁波城市发展水平形成有力的拉动。城市是高端服务业的汇聚地,高端
服务业的发展在带来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时,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
居环境等方面形成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宁波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高端服务业企业的引进落户,
国际高级人才的交流加大,必将促进城市国际化水平,符合宁波建设国际化港口城市发展目标。与
高端服务业共生发展的总部企业集聚落户,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必将提升宁
波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经济能级,促进宁波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
(三)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宁波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需要
发展高端服务业,将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形成有力的支撑。高端服务业不但是产业升级的
重要推动力,而且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当制造业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技术水
平的时候,服务业将为其进一步走向先进性和高技术领域提供基础。[2]未来第一、第二产业逐步从
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而高端服务业因
其所具有的“五高”特征,必将显示出在自主创新领域中的重要性。宁波目前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
不强,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引进发展与本地制造业关联度高的研发、设计、创意等产业,配以政
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知识、技术市场化的培育,将使宁波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得以激发,城市整体
的创新氛围得以形成,创新动力得以有力加强。
三、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明显
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南翼
经济中心,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宁波拥有独特的港口资源优势,宁波港已成为现代化
国际深水大港,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四位,基本形成了由仓储、货运、保险、金融、航运等组成
的港航产业链。宁波多年来通过海陆空大交通建设,已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同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参与长三角区域协作和与省内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极大拓展了宁
波经济及港口发展的腹地,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优越的区位优势可以为高端服务业提供更大
的发展空间,参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产业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
(二)产业基础雄厚
2007 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 433.1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8 000 美元。经济总
量名列全国城市第 15 位,副省级城市第 6 位,全省第 2 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工业为主
体,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稳定发展的产业结构布局。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机械基础件等为主的传
统优势产业,以石化、钢铁等为主的临港大工业和以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
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初步形成为港口服务、为先进制造业服务和
为城乡居民服务的“三位一体”服务业综合发展格局。同时,石化、光电、修造船三大产业基地加
快推进,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重点园区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到 43%。块状特色经济发展迅猛,
宁波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形态,市内各区域块状特色经济
发展迅猛,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3期 陈钧浩: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 109
(三)对外开放度高
宁波经济外向度已超过 130%,开放程度在全国 35 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 7,[3](93)表明宁波的国
际化程度较高。“宁波制造”分布在全球 216 个国家和地区。外贸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居 36
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第 10 位。外贸结构进一步提升,2007 年,海关总署发布了“中国
城市外贸竞争力排行榜”,宁波凭借外贸主体、出口产品和市场格局等优势,居全国城市外贸结构
竞争力第一位。引进外资不断扩大,2007 年宁波合同利用外资 45.01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5.05
亿美元,均居全省前列。同时,外资质量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不断取得突破。至今共有 38
家“世界 500 强”公司在宁波投资 66 个项目,总投资已超过 35 亿美元,遍及轻纺、化工、机械、冶
金、修造船、汽车零配件、工业原材料等十多个领域。这些跨国公司针对中国或东亚市场研发、生
产,把加工制造中心渐渐转移到宁波。服务业外资巨头正在加速进入宁波,主要集中在商业流通、物
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宁波已全面启动构建一个综合展示、展览、采购、配送、金融、信
息、物流、研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综合平台。此外,宁波对境外投资和
参展力度不断加大,已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在境外设立企业最多的城市。
(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宁波已基本形成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中
心,周边城市 2 小时、市域 1 小时、都市区 30 分钟、“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宁波通达
全省、辐射长三角的交通体系已初具规模。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评测,宁波信息化水平
名列全国 50 多个大中城市第 8 名。已形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城域宽带网,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在全国同
类城市中名列前茅。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宁波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人们生活
水平和质量,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先后被评为首
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宁波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五)创新资源和能力不断增强
宁波高等教育稳步扩容,毛入学率达到 45%,博士点实现了零的突破,服务型教育体系逐步完
善。人才总量已突破 60 万,其中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超过万人,高级职称人才 2 万余人,同时引
才和育才的力度和步伐不断加快。科研资源也获得了快速集聚,宁波已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大
院大所 10 家,引进共建了高水平技术开发机构 170 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93 家。宁波高新
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研发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科技投入与产出不断增长,政府和企业科技
投入大幅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快速增长。自主创新成果增长态势良好。2007 年的专利授权量达
8 845 件,比 2006 年猛增 46.1%,专利授权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跃居第二位。有多项科技项目获
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宁波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全省首位,被
科技部列入首批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
但也应该看到,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还存在着土地等要素资源紧缺、商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上
海等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四、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总体思路
(一)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定位
高端服务业的培育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城市区位功能优
势和产业基础特点,立足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块状经济发达、制造业密
集、中小企业众多、高新技术区块兴起的特点。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区位优势带来的是区域金融、商
务、科技、人才、信息的资源集聚效应;港口优势带来的是临港大工业集聚和物流体系相对完备;块
状经济发达和制造业密集带来的是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产业带;中小企业众
多带来的是机制灵活和经济活力;高新技术区块兴起带来的是高层次人才和科技资源的集聚效应。
同时,充分注意到总部产业属于高端服务业,[4]总部经济是高端服务经济,[5]总部集聚能够产生强大
110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2009
的服务需求,[3](26)发展总部经济将对高端服务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应同步推进高端服务业和
总部经济发展。
(二)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与产业基础相融合的原则。立足于宁波现有的产业基础,根据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特点,
引进与产业基础相融合的高端服务业经济形态,如利用宁波塑料、模具、家电、微型轴承、服装、文
具、针纺、海洋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发达的优势,形成相关行业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引进与上述产
业相配套的国内外大型企业或机构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采购中心等高端服务业机构,形成与产
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产业资源支撑高端服务业,以高端服务业提升、改进产业结构和形态。
2. 坚持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原则。紧密结合宁波的城市功能,基于宁波国际化港口城市和长三
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区位特点来确定高端服务业与总部经济发展战略,使之可持续发展。
应利用宁波港口城市功能、保税港区的区位及政策、商贸基础条件比较优越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
产业、商贸产业,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商贸企业机构。同时,注重宁波相对于上海、杭州等
城市的比较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3. 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的原则。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端服务业与总部经济机
构,又要注重培育和提升本地企业或机构,引导它们向高端服务业与总部经济形态转化,从而拓宽
来源渠道。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科教资源、高新技术园区、产业基础,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或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协作共建的方式,培育制造业研发机构基地;利用本地中小企业
众多、块状经济发达的优势,培育和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其向总部经济形态转化。通过“山海
协作”、参与“长三角”区域协作引进市域周边地区物流、商贸类大型企业总部,跨国公司现代服务
业企业中国总部或地区总部来宁波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打造多元化国际采购链窗口城市,成为国际
营销、国际采购企业或机构转移的目的地。
4.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政府应该是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协作者、监
管者、规划的制定者、投资环境的改善者、某些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实行财政、金融、人才、土
地等优惠政策及改进对高端服务业企业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统筹制定市域高端服
务业发展规划,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加大对城市商务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改善发展高端服务业的
城市基础条件。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健全市域一体的市
场体系,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本地大型企业开展国
内外产业协作,实现“以企引企、以资引资”;培育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内生性带动效应。
5. 坚持集聚化发展的原则。要素资源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长期瓶颈制约,土地集约、资源集
成、产业集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端服务业也必须坚持走集聚化发展道路。市域高端服
务业发展必须统筹规划、统筹实施,保证市域高端服务业资源的集成化建设、集约化利用。根据各
类高端服务业形态不同特性、层次对区位及配套设施的特殊要求,以特色园区为载体,鼓励引导同
类高端服务业向一定地域集中,达到外部规模效应。
(三)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基本方向
1. 提升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成为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地区分支机构基地。
2. 借助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外工业企业总部集聚地之一。
3. 充分利用现有的港口、制造业、保税区等基础优势,向多元化、国际采购链窗口城市发展,
打造跨国公司采购基地、物流配送基地、营销团队等转移目的地,成为企业销售总部基地、国际采
购基地、国际保税配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4. 扶持、引导众多中小企业向产业集群演变,进而支持产业集群业态向总部经济转化,营造民
营企业总部基地。
5. 大力发展和培育高端服务业特色区块,逐渐形成高端服务业相对集聚的区域。
第3期 陈钧浩: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 111
参考文献
[1]杜人淮.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及举措[J].现代经济探讨,2007(11):17 - 21.
[2]陈自芳.促进自主创新与高端服务业的紧密互动[J].浙江经济,2008(13):42 – 43.
[3]赵弘.2007 - 2008 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余钟夫.总部产业属于高端服务业[J].四川经济研究,2006(8):7.
[5]陈淮.总部经济是高端服务经济[J].四川经济研究,2006(8):7.
On Development of High-end Services in Ningbo
CHEN Jun-hao
(Faculty of Business,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To pursu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the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
endent innovation, Ningbo must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service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its regional advantages, the port advantages,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great number of SMEs, the rise of high-tech zones, and exert great efforts in developing Headquarters Economy, as well as tr-
ade, finance, exhibition, logistics and other modern high-end service sector, and promoting R&D, design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others featuring high-end services.
Key Words: high-end services; ningbo; necessity; advantage condition; developing Stratagem
(责任编辑 骆良钢)
??????????????????????????????????????????????????????????
(上接第 73 页)
[7]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第 4 卷·乡饮酒礼[M]//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48·史部·政书
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346.
[8]李东阳.大明会典:卷 79·礼部:37·乡饮酒礼[M].申时行,重修.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1 251.
[9]沈榜.宛署杂记:第 15 卷·报字·经费下·杂费[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170 – 171.
[10]贾淇,章时鸾,冯惟敏.保定府志:卷 19·户役志[M].王国桢,增修.王政熙,补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
第2 册.北京:中国书店,1992:834.
[11]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M].阿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2]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孝宗实录:卷 153[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On Loc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of Northern Zhili in the Ming Dynasty
——Jisi and Xiangyinjiuli
CHENG Li-y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He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Northern Zhili government of the Ming Dynasty spent a lot on various sacrifice ceremonies, such as temple sacr-
ifices and Shejitan sacrifices.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were mainly from the daiyujin. Different counties of the Northern Zhili levied
different amount of dayujin.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sacrifices and Xiangyinjiuli posed a grave burden to the people.
Key Words: Ming Dynasty; Northern Zhili; the local finance expenditure; sacrifice offering; the Xiangyinjiuli
(责任编辑 王 抒)
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