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从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看 “2+1”职教改革

从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看 “2+1”职教改革

日期: 2009-5-5 22:51:53 浏览: 10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蔡志华,李滟泽

【摘要】德国创造了享誉全球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培养出全球最好的技能人才,实现了德国从二次世界大战废墟上经济腾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产业化和在传统经济上的应用、经济全球化及国际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作为经济发展的飞速的中国,传统的职业教育很难适应和有效承担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角色,因而不得不着手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双元制”;2+1模式;职教改革 校企合作
1、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
1.1德国“双元制”职教改革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问题的本质在于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千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素质。不断研究和试验新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开发人力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二者各为一"元",他们称这种办学模式为"双元制"。德国"双元制"是在上世纪20年代{学}开始形成的。50年代后期,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把"双元制"上升为国家意志,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战后的经济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双元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概括地讲,德国"双元制"模式如下:
1.2、双 元 制 模 式 的 培 养 目 标
校企合作、企业为主、能力主导,为企业培养适应性强、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
1.3、双 元 制 模 式 的 三 个 层 面
思想层面:“德国双元制”,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体系,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而为未来就业的,而教育和教学的思想。机制层面:“德国双元制”是一种机制,是一种国家统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等的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培训)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层面:“德国双元制”又是一种模式,即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能力。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其课程实施和评价均要与就业的岗位需求相匹配。
1.4、德国"双元制"主要特点
1.4.1、两个办学主体:企业和职业学校。企业和学校没有隶属关系,政府通过立法和利益诱导使企业成为办学主体。
1.4.2、两个教学地点:学习的大部分时间的在企业的生产现场和服务现场。在企业,他(她)是受培训者(学徒);在学校,则是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
1.4.3、两个办学主体分工明确具体。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从专业理论方面来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培训(专业课程)并且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企业中的培训是在一定条件下,并且是在符合所使用的技术的最现代化的机器和设备旁进行的;接受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立即从事一门专业技术的操作。专业培训的课程约占60%。
1.4.4、企业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以生产性劳动和技术服务为主。这样就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
2、我院 “2+1”职教模式
2.1 “2+1”改革背景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经过二十年的积累,珠三角工业已由"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型转变,随着经济的转型,工业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报载,目前广州、深圳等地,中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价无市",目前有些企业甚至还到国外聘请技术人员。技术人才短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办学体制的因素较为突出。我们的办学和用人制度,长期以来都是学校培养、企业使用,培养和使用是脱节的。一方面,企业常常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招聘来的员工往往要重新培训;另一方面,由于条件所限,学校的教学设备和专业技术往往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设备比较陈旧、技术相对落后是普遍现象。因应形势的发展探索和改革办学体制,尽快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职业培训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充分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这为我们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而我院的“2+1”人才培养模式就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校学习二年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第三年让学生深入企业学习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让企业参与到职业学院的教学中来,使企业和职业院共同成为办学主体,学校和企业分工合作,将彻底解决"教学"和"用工"脱节问题,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将得到质的飞跃。这种做法,是借鉴于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办学模式。
学校实施的"2+1"借鉴了德国"双元制",但又不同于德国"双元制",它的最大特点是渗透式"双元互动,校企双赢"。具体内涵是: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经验、耗材、实习机会等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学历培训和输送毕业生等服务。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优势互补、互学互动、互利互惠,双方形成相互渗透,达到"双赢"。
2.2 “2+1”具体方式分述如下:
2.2.1签订协议,校企建立合作办学机构。
为了将校企合作办学落到实处,校企双方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协议书,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2.2企业参与学校的办学。
企业提供参观见习、实地实习操作的机会,看公司工人如何操作,了解操作的步骤。顶岗实习则由学生顶替公司员工操作,公司工人从旁指导。这些见习和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管理的一般情况,也明白了做一名技术人员需要良好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对学生学好技术触动很大。 另外公司还派出中层干部到学校举办讲座主要向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科技前沿、就业形势、企业管理等内容的讲座,增进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2.2.3学校为企业提供服务。
为公司输送毕业生: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优先向公司推荐就业,
2.2.4校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校企双方的合作并不是停留在单纯的"物物交换"层次,已向文化交流的层次发展。像外资企业那种办事缜密的作风就已经影响了学校的管理,而学校校园文化又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双方形成了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良好局面。如学校校运会与企业厂运会总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3、我院“2+1”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取得的成效
3.1、实现了产学结合,培养了一批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实行"2+1"办学,真正实现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两个优势,一是经过实践磨练,劳动技能扎实;二是熟悉企业情况,适应能力强。由于安排到企业实地顶岗操作,技术较精,且对企业的管理情况较为熟悉,推荐到企业就业后较能适应,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在“2+1”办学的过程中,学校的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实践环节方面的不足,在和企业的教学互动中,虚心向企业的专业师傅学习,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从德国的"双元制"看 “2+1”职教模式之不足
"双元制"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因为德国有法律保障"双元制"的顺利实施。而要在中国借鉴德国"双元制",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导致困难很大。资料显示,在我国实行双元教学比较成功的项目,往往都有德国的背景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如近来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山东省平度市,将推广实施"双元制"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下发了若干个相关文件,保证了"双元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而我院的“2+1”模式,校企合作还属于学校和企业个体的自发性行为,偶然性很大,所以改革难以深入,改革的立场也因此容易动摇。虽然校企签订了协议,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元制"合作,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协议的约束力毕竟有限,双方的合作能走多远是个未知数,从而信心不足,改革立场容易摇摆。
4.2、教材改革难度大。
校企合作办学实行“2+1”,必然要进行多项改革,包括改革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考核方法等。其中改革教材的难度最大,因为要围绕培养目标,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结构体系,精简课程门类,编写宽基础、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教材,仅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显然有点力不从心。
4.3、师资力量不足。
校企合作办学实行"2+1",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而学校和企业都难以提供。学校教师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理论功底普遍较深,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双元教学恰恰淡化理论强调实践,学校教师往往难于适应双元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师傅往往长于技能,但也同时对教育教学方法掌握不足,缺乏教学技能。
4.4、对企业依赖较大。
在目前的情况下,参与到某间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是个别的,企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2+1"办学,特别是企业的人事变动,往往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想办法,一是使参与合作办学的企业数量增加,最好是与行业协会进行合作,这样可以避免对某一个企业依赖较大的问题;二是学校对增强对企业的影响,增加企业对学校的依存度。
5、“2+1”职教改革之我见
校企合作实行"2+1",虽然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学校不要急功近利,而是充满信心,以服务企业为切入口,持之以恒地与企业交往,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的。
5.1、构建起"双元互动,校企双赢"的运作机制。
限于国情,我们暂时无法追求校企合作办学上升到法律保障的地位,但可以设想,在本地政府的大力统筹和推动下,通过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整套"双元互动,校企双赢"的经验做法,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从而通过利益驱动使校企办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如果这种合作不再是校企"一对一",而是校企"一对多"合作,那么它也将克服对单一企业依赖过大的问题。 怎么做呢,首先,学校要加大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力度,创设条件,服务企业,增强企业对学校的依存度。 其次,政府要加大宣传指导和政策统筹的力度,支持校企多种形式合作办学。 广东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办学路子,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省政府有了政策性指导,地方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
5.2、构建起"理论够用,技术适用"的高职教材体系。
5.3、借助"双元互动,校企双赢"办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
借助"双元互动,校企双赢"办学模式,加速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拓展"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使用、激励制度。
5.4、构建起"师生成长评价体系"。
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狭隘成才观,营造以精通职业,为人类造福为荣的新型成才观,变"结果评价唯一"为"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评价方法,变"一次毕业"为"终身学习"的学习观,让师生在多元的,注重结果与过程相统一的,终身学习的评价中成长成功。
参考文献
[1] 广东白云学院 2007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OL] 广东白云学院教务处 2007
[2] 《珠三角地区职业学校"双元制"办学模式探索》结题报告课题组《珠三角地区职业学校"双元制"办学模式探索》 [R] 中山市教育科研市级立项课题
[3]何小雄,高职“2+1”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初步总结[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
[4]雷正光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R],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2006
From Germany of the “Double unit system"Talent Education mode to see my college “2+1”mode ReformCai zhihua, Li Yanze
(Guangdong Baiyun Uiiversity, Gunagzhou Guangdong 510450)
Abstract:Germany created to enjoy high prestige the "double unit system"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mode in the world,Train a technical ability talented person with best world. the Germany economic from the ruins to soon develop in World War II. Science technique fast development and it turns in the industr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e of turn worse day by da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flies soon The traditional occupation educates Push a society the economy progress unremittingly of rol is very difficult As a result have to begin to carry on an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Key word: “double unit system”、 “2+1”mode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基金项目:该文为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高职高专类教改项目(粤教高[2007]154-27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