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给体育社会学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

给体育社会学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

日期: 2009-5-5 12:32:55 浏览: 23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本研究目的主要是解决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主要通过论述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逻辑学给事物下定义的方法,找出不同于其它体育学学科的特点。文中总结一些研究者对这门学科的定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这些定义的异同以及不足之处,以期发挥对学科建设的理论指导作用和解决学科内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总结出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以供讨论。即体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视角和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内部结构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体育的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这门社会学的应用学科将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最后阐述了体育社会学和其它学科直接的关系以及如何发展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本土化问题。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学科定位社会现象
TheCorrectSubjectOrientationofSportsSociology
LYYUANZHENYUYONGHUI
TheSportsscienceschoolin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researchistoovercomeSportsSociology’ssubjectiveorientation.Thispapernotonlyisbasedontheresearchobject,researchmethodandresearchcontent,butalsothelogisticaldefinition,thenfoundstheindividualsubjectcharacterthatisdifferentofothersSportssubject.Furthermore,weconcludeandcomparethedifferenceandinsufficiencyofotherresearcher’sdefinitionsofthissubjectinordertogivethetheoreticalinstructiontothesubjectconstructionandovercomesomepracticalprobleminresearch.Weconcludethedefinitionofsportssociologytobediscussed.SportsSociologyistheembranchmentsubjectofsociology.ItisnotonlyresearchtherelationofSportsandothersocialphenomena,person,butalsotheintern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disciplinefromsociologicalresearchperspectiveandmethods.ItwillpromotetheSportsdevelopmenthealthilyandsocietyfunctionssmoothly.Intheend,thispaperexpoundstherelationbetweentheSportssociologyandothersubjectsandhowtoovercomethenationalismoftheSportssociology.
Keywords:SportsSociology,SubjectOrientation,socialphenomena
一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学科定义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能给人一个清晰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以及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概念体系。在我国,体育社会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它发展很快,不仅多数体育院系开设了这门课程,也涌现出大量体育社会学的课题和论文。在已发表的有关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文中,体育社会学占有极大的比重。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科定义不清,学科研究范围不明,在一些专业刊物和学术报告会上,有相当一部分论文并不属于体育社会学。有人认为,体育社会学可以涵盖一切,可以包括经济、管理、心理等许多许多学科,也有人以为体育社会学是不必经过专业训练的,谁都可以在这个领域任意发表意见。这就大大降低了这门学科的质量和价值。在近期举行的一次体育社会学研讨会上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论文是与体育社会学无干的。体育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和综合是必须的,然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必须紧紧把握住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否则就会失却存在的意义。因此,给体育社会学一个较为准确的学科定义,决不是咬文嚼字,而是给它以恰当的学科定位,充分发挥它的学科作用。
“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如同“社会学”的一样,是五花八门的。国外的定义有几十种,国内也有多本教材和专著有不同的说法,由于立论的角度不同,依据的社会学学派有异,更因为我国建立和发展体育社会学历史的特殊性,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本文旨在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给予一个综合的评述,与各位专家或学者不同观点展开讨论,澄清一些有争议的论题,以期在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上达到初步的共识。
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
社会学的鼻祖孔德在使用“社会学”一词时,主要强调它是一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我国学者郑杭生先生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其实其中的“社会”、“作为主体的人”和“社会与人的关系”都可以归纳为“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对“社会现象”说法的展开,以区别于“教育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军事现象”,更区别于“自然现象”、“生命现象”。
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社会现象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以每个个人。任何能够构成社会现象的事物,都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体育社会现象也是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要研究的体育社会现象必须具备以下的性质才有研究价值:
(一)体育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产物,它不同于人的生物现象和个人的心理现象,如人的遗传变异、能量物质的新陈代谢、个人的性格、兴趣都构不成社会现象。
(二)体育社会现象独立于个人而存在,它是一种集体的、普遍的现象。仅是个人的现象不能算是社会现象。有的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时必须穿一身固定颜色的衣服,这就不是社会现象。
(三)体育社会现象具有强制性,体育社会现象是大多数人的意念和倾向,它可以形成一种强制力,引导、影响、强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如同一体育群体中形成的某些制度、规定、习惯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即使是非组织的球场比赛,一些骚乱活动以它特有的氛围“强制”一些原本并不想参加骚乱的人卷进骚乱之中。
(四)体育社会现象必须与体育有关,或因体育而发生的社会现象。因此我们称它为体育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发生,是19世纪末以后的事情,也就是近代欧美体育在全世界范围泛化的结果,也就在那个时代应运而生了体育社会学。
(五)体育社会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特殊形式,起初主要是母学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之一,侧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体育,随着体育普及化程度的深入、国际化速度的加快、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围绕体育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产生的社会后果已经不容忽视,同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诸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体育社会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分支学科逐步确立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80年代后体育社会现象出现了集注化、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体育社会现象的集注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种现象开始不再依附于其它社会现象(如教育、文化等),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现象。全球的“体育人”以及和体育有关的人在增加,体育的社会组织的扩张,各国政府对体育的关注度在提升,体育占用社会的总时间在不断增加,因此体育中形成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的社会关系,如球迷与俱乐部、球员与业主、社区居民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这些新社会关系的出现吸引着社会的注意力,同时也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人口、军事、宗教、民族等的变迁与发展,要想解释、理解和管理这些社会现象进一步求得体育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们诉诸于体育社会学这门学科。
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是随体育的繁荣发展而出现的。在人类社会中,体育只遵循繁荣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高度技术化的时代,人类对体育的需求既有来自正面的科学认识,也有来自负面的因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自身退化,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加速了体育文化、体育教育的普及,而人的主体意识与人文精神的觉醒,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当中来;体育权利意识的提出和普遍接受,推动了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使体育人口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了社区化,体育管理实现了社团化,与此同时体育生活化观念被确立起来。上述所有环节中的因果关系和这些关系的发展趋势,都向体育社会学提出了研究课题,因此,注定了体育社会学一定不是一门静态的学科,而是随着社会和体育的发展动态推进的学科。
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也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说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说明的是体育社会现象“量”的增大和膨胀,那么,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则是它“质”的变化,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前的体育还比较“干净”、“纯洁”,那么,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其“功利”色彩愈演愈烈,大量经济活动开始明火执仗地介入体育之中,体育的业余原则形同虚设,运动员职业化快速蔓延,体育商业化导致体育结构的本质变化,投资者正在走向前台,反客为主,成为体育的主宰者,体育市场活跃,经销的商品应有尽有。体育产业正在创造着巨额的产值,发达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中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还表现在它的社会政治化倾向方面,一方面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外交政治的工具,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体育又在民族主义中重新找到了支点,成为展示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一个擂台,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体育可以因它而辉煌,也可以因它而走上歧途。这就对体育社会学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
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紧密结合,是因卫星电视和互联网对体育信息的传播而促成的,上个世纪中期以后,体育信息的数量、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与日俱增,几乎可以和经济信息媲美。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已经不再是体育的一个忠实的反映者,它已经成为现代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体育的冲击力是无法忽视的。中国足球,成也媒体,败也媒体,足球与媒体共存亡,就是一例。可以说,研究现代体育社会现象几乎不可回避要对传媒的地位和价值进行探讨。
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孳生各种体育社会问题是一种必然现象。体育社会学在创建自身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正视体育社会问题,也只有在研究体育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建立其理论来。在国际体育和中国体育中不同程度的球场暴力、球迷骚乱、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运动成绩谎言化、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问题困扰着体育的发展。我国在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体制上的缺陷,法治道德约束的不力,体育社会问题正在引起社会的关注,体育社会学家必须对这些社会问题提出干预,防微杜渐,疏导这些问题的解决。一个人健康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有病,而在于他是否吃药有效,一个社会也同样如此。英国球迷骚乱曾经一度成为无可救药的社会问题,但是根据体育社会学家的提示,采用多种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体育社会学是否成熟,可以从它研究、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能力大小做出判断;同样,一个“体育社会学家”是否真正合格,也可以从他们对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勇气大小做出判断。
由于体育活动较有较高的社会参与程度(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又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介入,体育社会现象具有较高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因此体育社会现象能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最大程度地集中社会注意力,影响社会舆论。在现代社会,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折射,体育社会现象又往往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一种形象化的演示,因此对体育社会现象的解释就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体育的正常运行,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健康发展。它不仅可以转变为一种社会力量、民族精神,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成为一根“导火索”引发社会的动荡。体育社会学的重要存在价值就在于对体育社会现象的理论研究,并向社会做出评论和解释,因此体育社会学的学科价值不仅是理论的,而且是应用的。
体育社会学不仅关注宏观的体育社会现象还要研究中观和微观的体育社会现象,比如社区体育、小群体体育等。面对上述事实,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其研究的深广度不断扩大和加深,在体育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这时“体育社会现象”独立出来,成为体育社会学集注的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合理的。社会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分化现象,即专门研究某个领域的许多分支社会学,如家庭社会学、组织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近百种分支学科,体育社会学是其中的一门。应该说,体育社会学对体育社会现象的研究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多层次性。
以体育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很多,于是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目前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群主要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体育传播学、体育法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史学等。各自的学科任务截然不同,这里可以用几个不同学科作为例子加以说明:如研究体育经济现象时,体育经济学使用的是经济学效率逻辑的视角,采用数学运算和模型分析来研究怎么做才能达到的投入和产出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体育史学关注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体育经济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的问题;体育法学研究的是体育经济现象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体育传播学则关照体育经济信息的传播和扩展的问题,而体育社会学则关注体育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发生这种变化的行动主体采取这种决策的动因机制是什么?社会客体变数为什么会影响体育走向市场化的道路?等等的问题。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更关心的大多是“为什么”的问题。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体育社会学也要解释“是什么”和“如何办”的问题,如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这一现象是经济行动,还是公共行动?行动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家?等等问题也是体育社会学应该关注的内容。
二、体育社会学具有独自的成熟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还不足以成为判断学科之间差别的唯一标准,还要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来区分:
(一)方法论层次:强调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的结合
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体现在研究方法上,也就是强调实证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这是承袭了社会学的实证研究传统。在实证研究中,已经不只是满足定量研究的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强调定性分析的必要性。主要分析体育现象以及与体育现象有关的其它社会现象的原因机制,与体育哲学的思辨传统、体育文化学的现象学分析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目前,中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出现了一种不良的倾向,以为运用一份调查问卷,选择适当对象,发放回收,数理统计一番,列出数据表格,一篇篇论文就这样成批地生产出来,许多硕士论文就是用这样“程式化”的方式写就的。有些作者从未到所调查的地点去访问过、生活过,从未与调查对象当面交流过,更未对典型的、特殊的对象进行过案例研究,因此这些从概念出发,又回到概念上来的论文,不过是用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已有的概念进行了一次包装而已,这是对已有经验的定量化的重复。有一位研究高校体育社团的作者,以60多所大学为样本,但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到任何一所学校去实地考察,没有会见过一个社团领导人,就凭一份问卷,闭门造车,做了一场数学游戏。这是与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性研究大相径庭的。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注重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
体育社会学在研究中,收集资料主要应用访谈法和调查法(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上调查)等日臻成熟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以统计推断为主和逻辑分析为辅的资料分析方法越来越普遍,而且案例分析和观察法也越来越多被研究者所重视。美国著名的体育社会学家WilbertMarcellusLeonardⅡ在论述体育社会学的特殊研究方法上也提到“案例研究、调查法和观察法来研究体育现象 ”。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仍然保留着足够的空间用于吸纳众多其它学科的特长,以求本学科不会走向边缘化。在如今实行跨学科研究的形势下,体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注重吸收母学科以及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弥补和完善自身学科的方法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视角:更倚重社会学的理论成果
体育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体育的社会现象。社会学的概念工具,如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控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人口、社会现代化等概念在体育领域的专门化的应用,不仅构成了体育社会学基本概念体系,如体育人口、体育现代化等,也可用来对体育社会现象做具体的分析和论证。
无论是宏观层面的体育社会结构、中观层面的体育制度,还是微观层面的体育参与者之间的互动研究,都可以运用社会学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如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分析不同时代体育应完成的历史任务和承担的历史责任,分析宏观的社会结构设置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如体育与家庭、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宗教等是如何协调发挥其正功能或者不融合而发生的秩序紊乱等;用符号互动论分析体育群体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组织的之间的互动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等;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则可以通过体育现象折射出相应的社会现象,如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D•普特南在《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一文中,通过打保龄球这项体育运动判断出美国社会资本可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他认为当前美国的社会资本正在不断下降,人们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正在不断下降,从而威胁到了社会的自由与繁荣 ;而冲突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体育现象中引发的社会问题,如球场暴力、球迷骚乱、滥用兴奋剂、假球黑哨、种族歧视等。在实际的研究中也有综合运用上述几种理论来分别解释一种体育社会现象的。
从上述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我们认为体育社会学只能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因为它有区别于其它体育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上就是以实证的方法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收集资料,同时运用统计运算进行演绎的定量研究和实际观察进行归纳的定性研究相结合来分析资料。研究视角上主要运用了社会学的中层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论、冲突论等)和概念工具(社会分层、社会地位、社会流动、社会网络、角色设置等)。
体育社会学所采用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常常受到政策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因为这种科研方法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社会信息,便于形成政府的政策性建议,因此容易被政府部门的研究计划采纳,以获得研究经费和行政力量支持。体育社会学家的研究与政府、体育组织的课题结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的趋势。
三、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体育社会学不但从理论、思想、观念层面对体育展开研究,而且从体育体制、制度,甚至从体育方法手段加以阐释,不但从社会学的角度,而且还要结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观点,广泛地解释体育社会现象;不但要说明体育活动中的经济现象,而且要揭示体育经济活动中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在中国体育运动的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体育社会学的地位和价值寄予很高的期望,这是体育社会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体育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研究体育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
这类研究不但要对体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变迁进行解释,而且还要关注其性质和功能分析;对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中体育价值的阐述;对体育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体育内部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的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类研究十分必要。体育改革要做到与社会改革同步,必须以这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不同地区和时代的体育特点和发展现状
体育在不同国度差异较大,因此要对体育进行跨文化研究。体育在不同时代变化较快,因此把握不同时代体育的特点和层出不穷的、新的体育社会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体育社会学的这类研究是各国政府、体育组织进行决策的重要根据。体育的发展战略研究、体育发展规划、计划的制定、体育重大决策的论证,大多要有体育社会学工作者参加,因为体育社会学对体育现状、社会背景的分析,对体育发展前景的预测常常具有全面整体性的社会价值,可以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
这类研究包括体育与其他社会系统(人口、经济、政治、宗教、教育、文化、科技等)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厘清这些基本关系,可以明确体育发展的社会背景,这对体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体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建立体育的科学发展观是十分有利的。
(四)各体育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研究
1.在大众体育领域里,着重研究影响和制约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各种社会因素,如人们的生活方式、余暇时间、生活消费、设施用具、体育观念、流行病和死亡原因等;还要研究大众体育的参加群体,如社会集团、家庭、车间班组、社区等,以及体育群体形成、发展和解体的过程,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体育关系,体育群体与其它集团的关系等。
2.在学校体育领域里,要研究学校体育的社会文化背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之间的关系,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体的关系;研究业余训练与学校体育的融合问题,以及家庭对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支持或反对的程度;研究学校体育中的人员社会互动和各种体育群体发生、发展、解体的规律等。
3.在竞技体育领域里,体育社会学有着较大的施展空间。这些研究包括对竞技体育社会背景的阐述(如它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竞技体育与民族意识、政治意图的关系等),对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社会体制,特别是对运动员、运动队活动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对竞技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的说明等。对国际竞技体育,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竞技体育异化所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体育社会学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4.在职业体育领域里,对职业运动员的资格、职业体育的社会作用和前途的研究是十分引人关注的。对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利弊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四、对现存体育社会学学科定义的评价
给一个事物下定义,就是对该事物求本质的过程,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我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而不是臆断。我们的判断的根据是实践和理论的现状和需求,而不是做术语的文字游戏。定义就是以简短的形式揭示语词、概念、命题的内涵和外延,使人们明确它们的意义及其使用范围的逻辑方法。定义的方法有内涵定义、外延定义和语词定义三种。我们以为运用内涵定义的形式来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是恰当的方法,而内涵定义最常见的就是属加种差定义法。要想给体育社会学学科下定义,就需要找出它的临近“属概念”,然后再从体育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出发,找出其“种差”。
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对“体育社会学”的定义,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些逻辑上的问题,我们选取其中一些他们的观点来引申我们的讨论。
(一)定义过宽——“知识体系”、“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够临近
有一种观点是这样定义的:“体育社会学,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强化体能之活动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科学”的“属概念”,“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显然,知识体系不是体育社会学最邻近的属概念。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社会问题的科学。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出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探讨体育运动的社会作用及体育运动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体育社会学的属概念定义为“科学”,显然也不够精当,因为科学下面有许多分类,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思维科学等等。
第三种观点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将体育社会学定义为社会科学,仍然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还必须对社会科学下的众多学科做出选择,而选择“社会学”是唯一正确的。
第四种表述接近了事物的真实:“体育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体育现象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应包括:集体与体育;体育与社会关系;体育与社会史;体育与文化;社会问题与体育;其它如运动、娱乐的社会学研究等。” 但这种表述,仍有定义过宽的嫌疑。
(二)定义过窄——“社会问题”、“社会制度”不够全面
有一种“体育社会问题”说:“体育社会学只从社会着眼,从体育运动这一社会现象所造的事实入手,研究体育问题。凡是与体育有关的社会问题,或与社会有关的体育问题都是体育社会学应予以研究的。” 体育社会问题,是一种重要的体育社会现象,但不是全部体育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不仅要关注负面的体育社会问题和体育的恶性运行,也要研究正面的体育社会现象和体育的良性运行,不仅要研究问题,也要建立体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因此,只研究体育问题,显然不能涵盖体育社会学的全部学科任务。应该指出的是,出现这样的论断可能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体育社会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内容还不够丰富。而作者在当时能强调认识和解决体育社会问题是很有理论勇气的。从作者对定义的补充说明中也可以看出他不仅仅是围绕解决体育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学科基础,而是更多地关注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二十年来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只研究体育的社会问题了,因为现代社会的体育形态远远超过以前,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出现在改变着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社会学开始更多地关注体育的内部结构关系、体育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体育与人的关系等等。因此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由此,我们也可以意识到研究任何学术问题,都不要抛开历史背景,而苛责前人。
还有一种“体育社会制度”说,如美国的《社会学百科》认为:“体育社会学以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为特点的社会行为、关系和作用,包括系统内的与其他社会系统的互相关系和作用。”这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论述体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的,把体育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社会学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当一个组织成功地吸纳了成员,并且得到了他们的信赖,能富有效率地实现其目标,能被更大的社区所接受,它就通常能在相对稳定的结构中、在一整套目标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有序的运作模式。简言之,它就制度化了。” 一些体育组织能满足制度化的一些特征,如竞技体育群体有自己的目标和成员,并赢得了成员的信赖,也是在一定的目标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一套运作模式。其它体育领域也是如此,因此可以把体育看作是一种制度,这是体育社会学所依据的一个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的研究传统。
HarahousouIvoni指出“体育社会学是研究组织化的体育和多种社会结构(如,教育、经济、家庭、政治和宗教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具体领域如:性别不平等、暴力、少数群体和体育权力以及这些如何与组织或非组织化的体育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所说的组织化的体育也是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的组织化程度达到一个高级阶段就形成了制度,因此这种定义方法也可以称为“制度说”的一种观点。其中持“制度说”的学者主要倾向于研究竞技体育现象,尤其是在美国的体育社会学家当中,一部分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制度的竞技体育的社会学研究。而中国相对来说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相对薄弱,较少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剖析我国的竞技体育现象。但是,仅仅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将体育社会学定义在研究社会制度范畴内,那么许多体育的非制度性的领域,以及体育的运行机制等问题,就被排斥在学科之外了。因此,仅仅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边界还不够不清晰,这种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也值得商榷。
(三)定义含混——回避了对本质问题的回答
在一些对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中,有些定义是相当含混的,说明这些研究者未能对学科的性质做深入的研究,现列举几例:
其一是“人际关系说”:“体育社会学,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强化体能之活动的知识体系。”这种观点不仅在“属概念”上出了毛病,而且在“种差上”缺乏基本准确的把握。“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是一个十分含糊的出发点,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强化体能、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馆里锻炼身体,夫妻在社区里跑步,孩童在游乐场上玩游戏,这难道可以成为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主旨?而“一切强化体能的活动”就更不知所云了。如果指的就是“体育”,那么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果“一切强化体能的活动”,只包含体育中有关“体能”的一部分,那么就陷入了体育的单纯生物观点,使体育社会学的定义更加窄化,如果全面理解“一切强化体能的活动”,那么至少还应该包括营养、药物、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恐怕体育社会学没有这么大的胃口。
该研究者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从他给“社会学”的定义开始的,他提出“社会学,应当是关于人在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与人自身的关系的系统知识 。”这个定义中,无论是属概念还是种差都是含混不清的,推演到体育社会学,就绝难厘清了。无论这里的“知识体系”,还是那里的“系统知识”,无论这里的“人在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与人自身的关系”,还是那里的“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强化体能之活动”,都没有抓到事物的本质。其二是“新兴学科说”一些学者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一门应社会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新兴体育学科。它是社会学和体育理论科学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属性,体育运动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这个定义回避了对属概念的回答,新兴学科是相对传统学科和古典学科而言的,并没有真正回答学科的性质。
五、体育社会学概念的表述
每门学科都必须有它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来说,我们只要对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功能做出规定,就找到了属于种差的范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定义体育社会学时,其体育指的是大概念的体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中的体育、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事的社会体育,也包括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为了明确它的使用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说明,体育是大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这就是体育社会学学科定义的种差,我们试图依这些研究内容来区分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其它学科。
90年代后,一些研究者的表述正在逐步趋同,如陈天仁先生认为“体育社会学是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体育运动的内部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以及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学科目的是促进体育运动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何方生先生《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提出“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sociologyofsports) 他们都认为体育社会学属于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而他们对种差的表述虽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从体育的结构功能、体育发展规律,以及体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来定义体育社会学的。
综上所述,体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视角和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内部结构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体育的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这门社会学的应用学科将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
六、体育社会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体育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在国际上兴起的新兴学科。80年代后我国开始对体育科学的性质和体系展开研究。体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的概念是成立的。其中的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如体育方法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材教法、身体锻炼原理与方法等都可以纳入其中,而不少基础学科,就其学科性质而言,仍然属于其母学科,如运动生理学仍属于生理学,体育人类学仍属于人类学,体育管理学仍属于管理学,运动心理学仍属于心理学,同样体育社会学仍属于社会学。但就其学科管理和运用而言,这些学科都可以归在体育科学名下。
在学界“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这三个概念常常被混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他们之间是有严格区别的,“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90年代后又称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人们习惯把众多的学科纳入其中,如体育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被归于其中。而“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社会体育”,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以体育信息处理的先后关系而言,体育社会学介于新闻学与史学之间,它一方面将鲜活的体育新闻素材概括化、理论化,使多次发生的、个性化的新闻事实演化成体育社会现象,并对这些现象做出社会学的分析;另一方面它又将社会现象的理论分析积淀成有价值的史料,成为历史学的研究素材。于是这三门学科之间就形成了一条长链,最终结成一种特殊的文化——体育文化,成为体育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还必须说明的是,由于体育社会学的综合性,它与普通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文化学、美学、伦理学都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因此体育社会学往往会成为体育科学与外界接触、交流的一座桥梁。
七、关于体育社会学的本土化问题
社会学传入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正在逐步实现它的本土化改造。体育社会学真正在中国立住脚跟还不到30年的光景,也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建构本土特色”,最终“超越本土特色”是中国体育社会学必由之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体育既有共同点,又有巨大的差异性,体育社会学不仅要研究共同点,也必须研究不同体育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体育社会学要在本土社会得以成长和发展,就必须以本土体育为基本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从这个角度看,体育社会学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不同社会的体育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认可和重视。我们今天我们面对中国体育的事实是:
——作为强势文化的西方体育文化源源不断的进入,在体育文化全盘西化的同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复兴和崛起。这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各国所没有的。
——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因素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已经开始发生作用,因此体育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矛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改革与保守之间的利益抗衡日益显现出来。
在这样的时代,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体育社会学必然要带有强烈的本土化性质。
在新世纪,体育社会学将和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新闻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一起支撑其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等社会学概念,体育社会学必须做出应答,当中国体育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后,体育社会学还要寻求社会学的国际通用语言,因此体育社会学的学科任务更加繁重,更加任重而道远。由本土化走向国际化,实现全球化是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学要发展,但最终还要走出本土,迈进国际学术空间,要着眼于国际社会发展的实践与趋势,锤炼自身的理论与方法的品质,以加快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袁方主编,“社会学百科词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2.王宗吉,“体育运动社会学”[M].台湾:银河文化事业公司,1996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
6.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WilbertMarcellusLeonardⅡ,“ASociologicalPerspectiveofsportFifthedition”,1998byAllyn&Bacon.
8.李强,“应用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9.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8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