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大学新生学习心理辅导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新生学习心理辅导的思考与探索

日期: 2005-7-15 4:35:50 浏览: 16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宪华

学习心理辅导,指的是教育者依据现代学习理论、依据对学习概念和学习过程的理解,针对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其中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通过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一系列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培养自己的学习潜能,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
从多年来低年级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可以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一年级大学生新生,学习困难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我校某系95-98级大学生的调查中得知,每一年级都有15%-20%的大学生在低年级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学习困难问题。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应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现象及其原因剖析
通过几年来与一年级学生的普遍深入接触,以及对一些学生就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所作的多次访谈、辅导,笔者认为一年级大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及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生目标不清晰、学习动力不足。
一年级的大学生刚刚经过紧张的高考冲刺,来到大学校园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那种万人争过独木桥后,面对一片宽阔大草原的放松,那种进入大学后飘飘然的美好感觉,使不少学生开始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想不起来要去设定新的人生座标体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人生目标不清晰。这些学生常表现出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过分热衷于社会性工作及文体活动;一些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课堂上不专心听课,或看小说、杂志,或戴着耳机听音乐,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课后沉迷于电子游戏或打扑克之中。
有些学生所学的学科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选择,学习缺乏热情。平时与专业教师、高年级的学生、研究生接触机会又较少,因而对自己所学的学科只是一知半解;还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会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从而导致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人生目标的不清晰,对专业缺乏了解不感兴趣,导致了学习动力不足。动力不足的学生,学习只不过是为应付考试或尽快完成学业,因此在学习上不重思考、不求甚解,只是按照考试需要而死记硬背;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学科的认识;不会对自己所学的学科作详尽的资料搜集或深入研究,从而建立新的观点;不会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或具体的学习计划,极少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成就动机低,对自我期望低,不能很好地进入大学的学习情境。
2.学习适应困难。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中学时代,学习和生活都是由家长、老师进行包办式的管理,造成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依赖性,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理能力都很差。一般来说,中学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有指定的教材,课时少,课程门类也不多。大学与中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大学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具有独力思考的自觉性和研究学习的自觉性。大学里课程门类多、课时多,教师讲课又不拘泥于一本教材。这样一来,对于依旧沿着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便产生了学习适应困难。具体表现为:听课困难:这类学生缺乏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又不能适应大学里边听、边记、边思考的课堂学习,常常是感到进度太快抓不注重点。加上大学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来下课走,与教师对话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十几个课时下来便无法听懂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失去信心。
做作业困难:这类学生往往是觉得上课听得很明白,但提笔写作业时又无从下手,常常是借来了一堆习题集,却解决不了手中的一道难题。
偏科带来的困难:为了参加高考,中学过早地让学生文理分科。读理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文科内容感到学习起来有困难,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品德修养》、《法学概论》等。加上这类课程每学期要开设3-4门,使得这类学生一上这些课,就感到焦虑、厌烦。同样,读文科的学生对学习理科的内容也感到困难,如:《高等数学》、《微机应用》等。
3.学习疲劳。在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在长时间的紧张学习之后,本来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这种现象称学习疲劳。由于长时间紧张学习,大脑皮层的能量消耗过程逐渐超过恢复过程,工作能力就会下降,兴奋性降低并出现保护性抑制,这就是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这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而造成的。中学时代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已不能跟上大学学习的需要,学习上的压力感挫折感带来焦虑、失望,而导致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学生中常出现的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头晕、瞌睡、失眠、乏力、手足发冷、动作失调、感觉失调等症状。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来自内部和外部。内部随压力来自大学生自身。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习目标过高,动机过强,超越了自己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使自己时刻感受到失败的威胁。外部的压力来自于大学生自身难于承受的繁重学习任务,以及大学里激烈的竞争环境。焦虑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重大事件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引起的紧张而不安的情绪。大学生常见的学习焦虑有两类:情境性学习焦虑和神经过敏性学习焦虑。前者是由学习中的一些情境性因素造成的。如:学习困难、学习压力大、学习及考试成绩对自己的影响程度等;后者是由受到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一般没有明确的外在焦虑源,人是感觉到一些模糊的刺激对其自尊心产生威胁。自感没有能力应付,觉得无助。
过度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破坏了应有的学习情趣,损坏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并不差,学习也不吃力,成绩也不错,但就是觉得 “紧张地透不过气来”;也有些学生上了考场就紧张,拿到考卷就“脑子里一片空白”,出冷汗,回忆困难等。
过度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也使少数学生因认识上的偏差和意志品质的不完善走向另一方面,变得见异思迁、缺乏恒心、知难而退;少数学生因长期的学习失败使他们自我否定倾向严重,缺乏自信,对学习无兴趣,无期待,无目标,对所学专业冷淡。思考与探索学习心理辅导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基本规律为基础。重点在于: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自信心的教育,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习心理辅导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学生注意用脑卫生,防止产生学习疲劳;辅导学生对所有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调控。学习心理辅导工作必须标本兼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要素构成。学习动机是学生将学习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它反应了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并体现在意志行动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来自学生内部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抱负,对学习行为有导向作用;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的情绪体验和行为的表现。在构成学习动力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学习动机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的作用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自觉自律的行为,具有更大的探索性和主动性。事实证明,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自觉排除内外干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产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而有了这样的动力,即使在学习上遭遇困难和挫折,他们也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很多研究证明,动机层次越高,抱负越大,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越持久。因此,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解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
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首先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院士、教授、青年学者,为新生开设系列讲座,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实质性的了解,明白主攻方向,学有选择,学有目标。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此时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校风教育、学风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邀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心理辅导,指导学习和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工作,解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深层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保持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由于学习动力缺乏而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早给予个别学生心理辅导;努力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努力进取的良好风气,形成良好的年级学习氛围。
2.自信心缺乏而灰心丧气、一厥不振,甚至于产生厌学情绪。作为个性品质或性格特征的自信心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形成之后又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必须不断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关怀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并指导他们自己去策划一些成功的活动,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要经常性地沟通教与学的环节,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对学习的期望值。心理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或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
3.把学习辅导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组织学生开展与学科相关的学术、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确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在各种形式的学术、科技活动中,让学生去训练自己的思考,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感。可以采取组织大学生科学报告会的方法,给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尽早地了解和亲近自己所学的专业。让他们在准备论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领略前人科学研究的精髓,酝酿自己今后学习研究的专业方向,并勇敢自信地走上讲台,挑战前人的观点,展露自己的才华。同时也给教师一个具体指导学生的契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对学习功力不足的学生是行之有效的。组织浅显易懂的前沿科学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4.开设学习心理辅导讲座和个别辅导日。用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心理辅导。如:学习中的情绪管理、科学用脑、学习疲劳的防止、学习焦虑的防止、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等等。团体辅导要讲究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索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年级心理氛围。个别辅导日是为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开设的。进行个别辅导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心理辅导的原则,同时还要具备辅导人员必需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
结束语
学习心理辅导,对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重点是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而学习困难问题的解决,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本文所述的,仅仅只是这项工作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注意优化学习环境,改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大学里的教师,不能只侧重教学内容的讲授,还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总之,作为在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个问题上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并形成合力,才能较好地解决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