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课题汇报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课题汇报

日期: 2007-3-27 2:42:01 浏览: 13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靳江丽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相对而言比较严重。目前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索和研究工作还很少,为了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能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益,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基于以上认识,2003年10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申报并承担了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的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全面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的研究任务及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透视及相关理论研究,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治理策略,从而有效地矫正和转变课堂问题行为。其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个预防和矫治课堂问题行为的操作平台,形成一个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模式,进一步揭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管理的问题、特点和规律,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内容
我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不仅限于问题学生, 优秀生也会出现问题行为,教师也会出现问题行为。只要在课堂中产生了给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师生行为都可视之为课堂问题行为,因此,课堂行为问题有属于教师的问题、属于学生的问题和师生共有的问题。本课题侧重研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可以区分为三种性质:积极的课堂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和中性的课堂行为。要将消极和中性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治、转化为积极的课堂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判断课堂问题行为应考虑是否破坏课堂秩序、是否违反班规校纪、是否危及他人安全以及是否影响自己或他人的有效学习等因素。
二、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课题组通过对我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问座谈,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程度以轻度为主、表现不平衡等特点。课堂问题行为不但妨碍了问题学生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说来,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当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教育教学的失策。教师教育教学的失策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错误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课堂教学行为中的随意性,如教学无计划、教案不规范、课堂语言毛病多、上课讲话过快、教学过程安排不当等、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课堂管理不当、滥用处罚手段、教师情感的偏差等方面。诸如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对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要求不一致,提出要求也不检查;向学生随意许诺,但不兑现,缺乏魄力;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明错了还要掩饰;讽刺和训斥学生;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甚至丧失,是引发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笔者所做的《感受课堂》的问卷调查中,对“描述一下你最怕的或最不喜欢的老师给你的感受”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学生回答是“唠叨”、“罗嗦”、“严厉”、“好发火”、“古板”、“没有幽默感”、“自以为是”、“无聊”、“特别难熬”、“上课死气沉沉”、“不负责任”、“郁闷”、“太烦”、“讲话语言平淡,面无表情”、“太迂了”、“紧张”、“害怕”、“经常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和自信”等等。总之,诸如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对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要求不一致,提出要求也不检查;向学生随意许诺,但不兑现,缺乏魄力;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明错了还要掩饰;讽刺和训斥学生;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甚至丧失,是引发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调。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身心原因引起的。调查显示,有45%的学生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自身因素;有58%的教师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生理障碍、性别差异、认知能力发展失衡、心理缺失、个性因素、情感缺失、角色差异等。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身心原因是复杂的,涉及生理和心理,认知、情感、行为和人格等多个维度,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人格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家庭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61%的学生和52%的教师认为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家庭因素。
研究表明:在缺损、破裂、关系冷漠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常表现为自制力差,极易冲动、迁怒于人,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也经常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甚至挑衅滋事。调查表明,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群体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甚至犯罪家庭等问题家庭比较多,并且他们中相当普遍地受到不合理、不健康的家庭教育。
(四)学校教育管理的失序。
调查表明,1/3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我们知道,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想学习,缺乏学习的内在需要。而学风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与学校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校风、班风、学校管理方式等非物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行为感染作用。经验证明,如果学校考试纪律过于松散,让学生有偷懒的机会,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抱侥幸心理和“混”的态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本来就缺乏明确目标的职高生尤其如此。
此外,同学间、师生间关系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很大。调查中,有38.9%的学生认为,与教师以及同学的关系最能影响上课时的情绪。经验也表明,凡是差生聚集处,由于互动效应的作用,课堂问题行为一定多。另外,学校课程安排、调课;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教学环境的布置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五)社会教育环境的失控。调查显示,有23%的学生和25%的教师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社会因素”。社会大环境有很多教育所难以控制的因素,电视、网络、歌厅等都对青少年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产生课堂问题行为不容忽视的因素。相当多的职高生晚上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睡觉就成了他们课堂的主要任务。
三、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着眼于需要原理、期望原理、示范原理、强化/消退原理等基本理论;应坚持尊重学生、情感性教育、宽容学生、多奖少罚、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坚持一致性等基本原则。
1.需要原理: 事实上,就学习抓学习是抓不好的,学习最终是源于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要。对于职高生来讲,普遍缺乏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很多学生抱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态度,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是变成一种追求,成为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真正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2.期望原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人的愿望。”教师要用积极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信念。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相信每个学生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教师只有基于这样的信念,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心和热情,充满积极的期待,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示范原理:教师在教育中可以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学习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从而习得新的行为;也可以是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呈现他所期望的学生所应习得的行为及其价值,让学生发展起良好行为或目标行为,从而塑造起新的行为模式。
4.强化/消退原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强化和惩罚(也叫负强化)进行课堂行为管理。例如站办公室、放学留校、公开批评、给低分、罚站、威胁等是教师常用的惩罚手段。而教师在课堂行为管理中常用的强化手段不外乎有:口头表扬、微笑、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给高分、给学生发奖品、奖章、奖金等。恰当地使用强化和惩罚,可以达到对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之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于1988年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管55个纪律散漫的儿童,要求教师对儿童的违纪行为紧追不放,处处抱怨,每每训斥,时时苛责。结果发现,8天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增无减,每个儿童都有150次左右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很多行为是指向教师的,造成师生间的冲突。之后,他对一切攻击行为不予理会,而对每一次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奖励,结果发现,到12天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戏剧性下降了,而师生间的合作却上升了。可见,在矫正问题行为过程中应该奖励多于惩罚。
学校内各班级在课堂行为规范上必须统一要求。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
1.事先预防策略。主要表现为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建立课堂规则;改善课堂环境;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
2.行为控制策略。主要表现为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抑制问题行为;选择有效的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比如运用暗示、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移除媒介、直接纠正、转换、沉默、劝其暂离课堂以及惩罚等方法。
3.建立和谐沟通策略。教师要在任课班级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沟通的良好风气。要打破传统上认为师生间仅仅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狭隘认识,正确对待教师的权威。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对那些课堂问题行为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教师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和谐沟通的关系,进行关怀和疏导。
4.提高教师素质策略。教师应掌握良好的课堂管理策略、应有良好的课堂观察能力、正确掌握和运用控制课堂的技能、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洞悉学生心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5.形成和促进家校互动策略。
总之,学生问题行为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教育转化工作是十分艰巨的。转化的效果存在于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关键取决于教师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精神,对不同的情景施以不同的转化方法。
由于课堂行为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人们对课堂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相同,而总结出各种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模式。根据我们的研究,从预防、纠正问题行为和塑造良好行为的角度,采用“行为导向”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模式,这个矫正模式是由觉察、诊断、目标、改进、检评、塑造等六个基本环节构成,以觉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和潜在的问题行为为起点,经过诊断,确定矫正目标,并运用有效的矫治方法,对问题行为改正的成效进行检评,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良好的行为,有必要的话要反复运用,循环往复,直到彻底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四、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根据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和深入研究,认真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行为评价量表》和《学生课堂行为评价量表》,提出了课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了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课堂行为规范,初步建立了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的评价方式,为加强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五、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1.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问题行为比较严重,具有普遍性,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课难上,专业班尤甚。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使教师普遍感到上课难,难上课,根本体会不到教学的乐趣;学生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损害了师生关系。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2.课堂中的问题行为,看似学生的问题,但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说来,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当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治理策略就必须注重各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影响,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又是解决问题的主导方面和关键所在,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和自身素质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
3.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体现尊重、关心和鼓励学生的原则。教师不应带任何歧视和偏见对待职校生,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以求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教给学生用正确的程序满足个人需要的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4.教师应把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看作是自己教育生涯中自然而平常的一部分,因而不要用诉诸权威的方法,而要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课堂规则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而应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同。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并能自觉遵守和乐于承担责任,教师执行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5.教师要把问题行为的矫正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有些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其实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如果用强制性手段加以控制反而会适得其反,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去做学生的转化工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6.由觉察、诊断、目标、改进、检评、塑造等六个基本环节构成“行为导向”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基本模式。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消极和中性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治、转化为积极的课堂行为,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中要灵活运用各种预防和矫正的方法,创造性的发挥该模式的作用。
(二)主要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简述如下:
1.实验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矫治。
2.课题组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3.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4.初步制订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行为评价量表》和《学生课堂行为评价量表》,提出了课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了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能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课堂行为规范。
(三)几点思考
我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1.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前提。现行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难度大,适应性差,实践性课程比例太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一些专业班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弹性学制改革的成果,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让学生早一点与社会接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技能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必须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体现“在做中学”思想的课程体系。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班主任队伍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操纵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如何,决定着他如何实施教学,决定着他如何组织和管理课堂,也决定着他如何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那么也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课堂。这有赖于每一位教师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有赖于每一位教师真正把课备得深入浅出,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学到东西。
3.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保障。要建立明确的班级和课堂规则,真正发挥班级日志的作用,对缺课、迟到、睡觉、不做作业、与老师冲突等上课严重违纪的学生如实记录下来,班主任及时翻阅,并协助任课老师及时解决问题,或防患于未然,或对违纪学生严格要求、严肃处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要严把考试关,加大学籍管理力度。可以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抓考风考纪。同时,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累计未获得学分到达退学标准的应坚决予以处理。
4.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自信心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基础。要从强调的生源差的因素转变为自觉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因为当前中职生源状况相对固定,无法改变,学校要通过教学思想、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学管理机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上。在课堂管理问题上可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由于水平和时间、精力有限,本研究还很肤浅,有待于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