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日期: 2009-12-16 9:49:38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邕江

内容提要:教书育人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使学生不仅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这是数学教学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学生的学习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简要地阐述了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书育人 非智力因素 培养
  
   上课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艺术的全方位展示。而教书育人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能做到既能生动、活泼地教书,又能“润物细无声”地育人,使学生不仅能身心愉悦地获得终身受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从心灵深处,培养出强大的自我,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更高境界。这里所说的优良品质,就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的总称。其中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等。
   众所周知:学生获取知识,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至于学得好不好,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数学教育的巨大育人价值是举世公认的,数学教师的育人靠的是“情、理、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品质。概括地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诸如:情感、意志、毅力、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思维方式。这几个方面,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但抓好非智力因素是基础、是关键、是保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对非智力因素进行筛选、归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培养。
   (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动机即学习欲望。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源泉,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为了在教学上取得理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人们通常把促使人去活动的原因称之为动机,动机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发动起来。”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动机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表现是:有强烈的学习要求,并为满足这种要求而主动积极地学习。目的是行动要达到的结果,他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没有学习的热情。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把学生的学习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树立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信心和顽强的意志。
   (2)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成分就是兴趣。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艺术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知识王国”里来。兴趣的发展有三个层次,从“有趣”开始,产生“乐趣”,然后向“志趣”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从三个方面着手。①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本性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往往具有好奇心。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等活动,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学完圆的面积后问学生:周长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问题一提出,就在学生中引起激烈的争论。众说纷纭,各尽所能,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从画图、测量、计算的方法入手;有的先假设数据然后计算,利用假设法来计算。大家各显“神通”,最后得出“周长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的结论。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③利用数学内在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美学。我时常设计适当的数学内容,带领学生步入数学的百花园中,发掘、欣赏数学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如:优美的对称图形、简练规范的法则公式、巧妙的解题方法、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这些内容都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除此之外,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使学生因好奇、陶醉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一些学生数学学习不好,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被动学习,学不得法,学习习惯差等。我们要趁小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接受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课前专心预习,课上专心听讲,勤于思考,适当作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善于积累,系统总结;学会分析学习中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逐渐从“学会”转化成为“会学”。譬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习惯,规范解题的习惯,解题后及时进行反思的习惯。总之,教师“不要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必须努力把创新两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拥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不断的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励学生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应对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保障,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予以鼓励,对于学生一追到底的“为什么”必须积极地回答,哪怕是一丁点儿探究的火花,教师也要精心地呵护。
   二、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无数事实证明,在构成数学的诸多因素中,情感因素对智力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教师业务水平不低,工作态度也不差,为什么所教班级的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厌学。而有的教师业务水平与前者相当,而学生的成绩却较好。这是为什么?这里的原因很多,不能笼而统之。但这两种教师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一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一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教书,轻育人,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割裂开来,把学生成绩欠佳一概视为智力开发问题。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的讲解面面俱到, 滔滔不绝,题山题海战术成为上课的主旋律,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没有像纠正学生知识上的错误一样去纠正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上的毛病。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必然受到影响。这种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压制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成绩。
   而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另外,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尊重、关心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的予以肯定,热情鼓励,进而激发、诱导其发愤学习。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乐于跟他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
   (2) 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言传身教来体现大道理,使学生耳濡目染。但有的教师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不离口,却没有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讲求教学艺术的数学教师,总是在钻研教材、教法上下工夫,用数学自身的无穷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每堂课都是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始,为引起学生的注意而设疑、质疑,对学生思维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予以充分的肯定、热情的鼓励;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时,讲授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讲课富于启发性、诱导性,讲授的内容深入浅出,使学生能与教师同步思考;温故知新,化难为易,让学生能够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起信心;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教师再另辟新路,变换条件或减弱条件,对学生进行“拔高”训练,使学生跳一跳,也能抓的住。例如:解答“修一条2400米的路,计划12天修完,实际每天修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用了多少天修完?”学生们按照常规的解法很快就解答出来了,在学生明白算理后,我把题目中的“2400米”去掉再让学生做,这样减弱了条件,增加了难度,很快有的同学按照“工程问题”的解法解答出来,列式是:1÷(1/12×1.5)=8(天),我及时给予肯定。有位同学提出一个独特的解法:12÷1.5=8(天),其他同学看了这种解法,马上予以否定,并说这位同学“瞎想”。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12天完成,则平均每天完成12份里的1份,实际每天完成1.5份,所以12份里包含几个1.5份就是实际用了多少天。因此得出巧解法:12÷1.5=8(天)。同学们听罢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当堂表扬了该同学的思维创新,敢于冲破常规的精神,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掌握了科学思维的方法。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也逐步培养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仍然有着许多表现,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教学中无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定向、激励、强化和教育作用,用纪律、分数、名次等手段代替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也使品德、兴趣、意志和习惯的养成化为空谈。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注意以下三性:
   (1)方向性。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潜质不同、性格各异、喜好不一,但是教师育人的总目标不能变,就是“成人”、“成才”,要找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有准确的育人的方法。教育才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自己的成人、成才,以及国家、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正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锲而不舍的进取、创新精神,都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2)吸引性。要善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方式,只有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教师的育人内容、方式才能吸引学生,与之共鸣,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
   (3)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无声胜有声。教师每节课开展的每一个活动都在为学生做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教师必须自尊、自爱、有气质、有气度、有人格魅力,不论是求知还是做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达真情实意,不许演戏,这才是教师风范的写照。
   总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之在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