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1116教学模式下学案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1116教学模式下学案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日期: 2009-8-23 1:53:20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闫国栋

摘要:1116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教学反思等基础工作,实现课堂教学的导入、目标出示、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讨论、成果展示、检测反馈教学总结等六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环节,学生的学习依据---学案则是课堂成功的关健要素,在教学实践中做好学案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关健词:1116模式 学案 自主学习
   1116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教学反思等基础工作,实现课堂教学的导入、目标出示、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讨论、成果展示、检测反馈教学总结等六环节,其中学案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与着力点,做好这项工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健。教师做好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目标设定遵循的原则:
   1、以教材为纲: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启发性原则: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梯度性原则: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层次性原则: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根据以上分析,学案应具备如下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相关素材,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学案设计中的五个体现:
   1、课时化: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原则上文化课分节书写学案,专业课连节的2个学时设计一个学案。
   2、问题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出现)、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学案编制的要求:
   也就是"教案"到"学案"的转变,教学目标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转变。学习方案交给学生,要能使学生根据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学案进行学习,完成导学过程。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各科的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在“学案”的最后要设计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五、学案编制的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涵盖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学案导学”“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当堂检测”“课后反思”等多方面内容。
   1、学习目标:即完成教学任务既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2、知识构成: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基础知识则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学习辅导材料等。这些都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
   3、学习方法: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学习过程设定,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等。
   4、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形式安排、方法运用、时间设定、评价手段、组间的交流等。这个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了解与初步检测,要注重突出实效。
   5、技能培养与训练: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习题数量要适当。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6、课后反思:针对每节课要进行必要的反馈与总结,总结教与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同时也为下节课把脉,做到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教学进度、节奏、方法等。
   一份好的学案要做到:一是探究性的知识目标,能够吸引学生去深思,做到激发学生兴趣;二明确各个学习环节及每个学习环节的目标要求,要让学生利用学案能知道怎么学和学什么;三突出基础性知识,要做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利用学案,就能掌握课本的大部分的知识;四是难度梯度要灵活化,适当的降低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再逐渐的加快进度和增加难度。只有这样的学案,学生在自主讨论环节中才会有兴趣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氛围和激情,才能真正达到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提高效率的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