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实践研究——以“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为例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实践研究——以“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为例

日期: 2018/12/18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白岩峰

摘要: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在“鲁班工坊”机电类专业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在团队建设、资源建设、标准建设和组织管理这四个关键环节上探索和创新,总结出一套“TRSR”教学实践思路,形成鲜明的工程实践创新育人特色。文章以“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案例为例,介绍“TRSR”教学实践经验。
   关键词:机电类;工程实践创新;教学案例;TRSR
  
   1 引言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简称EPIP)作为面向未来产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其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素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是EPIP课程教学平台,学院电气工程系依托该平台在EPIP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重点在团队建设、资源建设、标准建设和组织管理这四个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并充分融合校企合作的战略优势,形成了创新育人的工程实践研究思路。方便起见,笔者取四个环节中的核心词汇--团队(Team)、资源(Resource)、标准(Standard)、管理(Regulation)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定义为“TRSR”实践研究思路。
   2 EPIP教学案例实践研究
   EPIP教学实践包括项目选取、目标设定、资源配置、教学评价等相互关联的多项内容。近几年,学院电气工程系不断探索EPIP实践研究的方法,努力开发适用于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即是电气工程系与天津机器人企业共同研究开发的EPIP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的代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校企紧抓“TRSR”四个关键环节,构建了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TRSR”关系框架(如下图),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TRSR”关系图
   2.1 团队(Team)建设
   团队建设方面,组建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中泰协作”师生团队。
   导师团队包括四名成员,分别是机器人企业工程师、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自动化专业教师和泰国大城学院学访教师。企业工程师负责筛选、分解难度适中的企业工程项目,并提炼完成该项目企业员工(高职或同等学历水平)所应具备的能力。学院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沟通协商,根据项目涉及的知识、能力等要求,各专业教师分析该项目所需的课程,并确定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再结合现有的学院硬件设备、实训条件、中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共同设计切实可行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EPIP教学项目。
   学生团队包括中、泰两组,每个小组四名学生,每一名学生都要明确整个项目的结构组成、各自分工和职责,四名学生要沟通协商彼此关联的具体任务,如PLC的I/O点地址分配(PLC编程任务)和PLC的I/O点接线(电气安装任务)相匹配。中、泰两组学生可根据自身基础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上有所差异,但需在完成基本任务目标的基础上调整。
   实践过程中,中泰师生协作良好,中泰教师就职业教育理念进行沟通交流,合作编写机电类中、英、泰三语教材,且应用于泰国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切实让工程实践创新成为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引擎,推进工程实践创新在海外教育推广的进程。
   2.2 资源(Resource)建设
   资源建设方面,重点从两个方向下功夫。
   一是有效借助“趁早书屋”育人环境。
   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教学资料,还包括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流效果。
   学生在实验或实训过程中,创新思路可能就在瞬间,需要相关书籍的及时帮助,并能与老师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从而保证高效率完成“由理论到实践”的验证。基于此,电气工程系创建了实训车间首个机电类专业图书角,起名为“趁早书屋”。该书屋自建立以来,获得社会各界捐赠的工程实践类图书千余册,其中包括大量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相关书籍。此外,天津多家高新企业为“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趁早书屋已成为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和EPIP教学实践的第二课堂,为项目教学提供良好育人环境。
   二是充分挖掘“连环载体”教学作用。
   EPIP是用工程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方法离不开工程载体。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源于企业工程实际,开发设计项目应选用相互关联的不同载体,即“连环载体”。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选取KUKA工业机器人和YL-335B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在连环载体的基础上开发典型案例,如用KUKA工业机器人代替YL-335B供料站/输送站完成上下料/搬运任务等。经过典型案例的反复训练之后,学生尝试设计贴近生产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设备由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并将其作为目标产品,完成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任务。最后由工程师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鉴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将考核成绩作为EPIP教学模式成果检验的重要依据,严格界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2.3 标准(Standard)建设
   标准建设方面,从教育教学微观层面着手,落实到项目的关键细节。
   EPIP的教学实践需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展开。具体到“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就是要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
   教师首先拥有制定“学习目标”的权利,但“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这里的目标是基本目标、共性目标,保证学生在达到学习目标后,能够获得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个性目标,拓展共性目标、深化基础目标。“学习流程”要科学地安排程序、步骤、进程,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反复训练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为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奠定基础。
   针对“鲁班工坊”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由笔者和项目相关教师共同编写了校内试用教材《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标准(机电类)》,书中以实际教学任务为案例,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旨在倡导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标准化,从微观层面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的各环节即以该教学标准为样本,确定符合教学实际的目标、流程和方法,明确规划学生工程实践创新的成长路径。
   2.4 组织管理(Regulation)
   组织管理方面,注重将大赛元素融入组织管理机制中。
   “鲁班工坊”教学平台实施方案中的重要举措便是“以赛促教”。通过大赛,进一步检验和推动EPIP教学质量,打造课内课外联动、教学与竞赛并存、相关专业结合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建设体系。举例说明,以“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的电气安装任务为线索,电气工程系主办了2018“立林杯”EPIP学生技能大赛。该大赛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一是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新契机。电气科技社团学生和校企合作订单班学员共同角逐,这既是一场学生的竞赛,也是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两位“师傅”的较量,让校企双方时刻保持“危机感”,促进校企合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探索了工程教学的新内涵。导师既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是教学生学习的本领。本次大赛内容虽为电气安装调试项目,但参赛队伍不仅局限于电气专业的学生,还包括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专业等多个专业的中泰学生,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不同专业角度去认识工程思路、工程方法和工程能力,立足于现有基础去创新学习;
   三是探索了砥砺前行的新方向。大赛分为设备选型、绘图、安装、调试、PPT汇报五个环节,考量学生知识记忆水平、动手操作能力、时间分配合理性、团队协作精神、语言表达技巧、安全运行意识、工程造价估量、综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大赛是一面镜子,照出“TRSR”的实践成效和不足,它时刻鞭策我们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改进,砥砺前行。
   3 小结
   随着“鲁班工坊”EPIP教学模式内涵建设的不断发展,“TRSR”教学实践思路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作为“TRSR”教学实践的一个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改进和完善,望现有实践经验能为相关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吕景泉,汤晓华,史艳霞.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10-14.
   [2]李彦斌,刘宇刚. 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创新能力研究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
  
   备注: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7)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基于鲁班工坊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研究”,课题批准号ⅩⅦ41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