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日期: 2009-8-9 19:22:11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后勤社会化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艰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搞好学生工作和促进学校稳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中,就如何重视和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 政治辅导员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罗旭,男,1973年11月生,湖南省浏阳市人,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两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政治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却处于一个十分滞后的局面。学生政治辅导员既未能像专业教师一样受到学校的培养,也未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管理者。于是他们便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个临时平台,时机成熟便匆匆奔赴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岗位;而且,当前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思想活跃,精神文化需求旺盛,但缺乏成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就要重视和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政治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治辅导员队伍,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政治辅导员工作认识不够
   对辅导员工作认识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认为辅导员工作比较清闲;二是认为辅导员工作一般人都可以做,不少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内容都具有很大的弹性,具体工作相对较少,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没有太多的事可做,每月还能多拿一定数额的超工作量津贴;还有人认为辅导员只不过是一般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教学科研部门流出来的富余人员,其工作谈不上技术性和专业性。其实,辅导员工作实际上是一件既劳心又劳力的工作。首先,辅导员工作没有工作与休息时间界限,经常是白天工作后,晚上或双休日也照样加班加点,遇到突发事件不管什么时候都得赶到现场处理;当前辅导员工作正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阶段,一方面来自家长、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又不利于德育教育,因此,辅导员的思想压力特别大。作为辅导员,不仅必须具备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素质,还要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更好地完成学生工作任务。
   (二)现有体制的消极影响
   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由专职与兼职人员两部分组成。兼职辅导员一般是由业务课教师兼职,实行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肩挑”。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是以兼职为主,配备少量的专职人员。
   双肩挑模式是随着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管理人才奇缺的状况而诞生的。具体做法是从专职教师中选拔优秀骨干担任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同时保留教师编制,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于是双肩挑模式很快被移植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早在1987年5月29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由精干的专职人员与较多的兼职人员组成。……高等学校的每个班级均应配备兼职的班主任、导师或辅导员,可从教书育人好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中选拔。这对于密切联系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都有好处。他们中间许多人可以成长为既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教授。经验证明,这种‘双肩挑’的做法是培养和造就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现在通行的辅导员“双肩挑”模式的理论依据。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对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原来“双肩挑”模式开始受到质疑,这样的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趋势了。学生政治辅导员最基本的两项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和工作责任都非常大,工作事务尤其繁琐,对时间的需求量很高。同时,教学工作并不轻松,专业发展也需要极大的精力。辅导员很少有时间用于专业的研究,很难出什么成果。角色和时间的冲突,使他们精力分散,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或教学中,想要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肩挑”,结果可能是两头落空,得不偿失。
   另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政治辅导员的数量猛增,人员缺口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校开始在社会上大量招聘政治辅导员,或从在校学生中挑选一部分人来兼任。这虽然解决了人头的问题,但效果很不理想。
   (三)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辅导员工作要讲究方法,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家长,如何搞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股绳,需要对其进行专门培训。然而就现在辅导员队伍整体而言,一是学历层次偏低,基本上是以大学学历为主,而且大多数是本校毕业留校的学生;二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绝大多数辅导员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党的基本理论、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规律并将理论合理融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方面缺乏专门系统的训练,这就导致他们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常常出现工作滞后现象;三是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普遍存在对辅导员干部理论培训不力以及辅导员自身理论学习不够的现象,辅导员对师生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困惑和不理解,难以站在理论高度予以释疑解难,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管理制度滞后影响着政治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过去辅导员是由学校统一配备管理,对学生是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实行管理,但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改革的深入,弹性学分制和公寓化管理的实行,在管理上打破了原有班级的集体形式,原来仅由辅导员独立完成的工作就需要辅导员与学校各方面通力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这就使得原有的辅导员管理体制与工作方式不能适应学生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对于辅导员的选拔、培养、管理需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辅导员管理制度,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更好的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以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另外,高校竞争机制的引入,当前辅导员担心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使得这种状况有加重的趋势;加之由于工作地位得不到承认,职务晋升职称评定难以得到解决,经济待遇得不到倾斜,一部分辅导员准备转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一批年龄小的报考研究生,准备走“曲线转行”的道路,因此,这些年来学校补充年轻政治辅导员越来越困难,特别是优秀本科生不愿留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更是无人从事此项工作,从而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实现新形势下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理念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高校政治辅导员转变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全面创新,而思想是先导,要创新必先更新观念,从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不合适宜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不切实际的“高、空、虚”的工作理念中解放出来。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观。新形势下政治辅导员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育人为本的这一个工作价值目标上来。如果政治辅导员只是管住人,而不是教育人,只是按照学校、教师的尺度去“雕刻”学生,那就偏离了高校教育的本来目标。
   2、树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工作方法观。政治辅导员的传统作法常常是管而不导,堵而不疏。这种治标不治本、浮在面上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为此,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进行需要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要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学生弄清是非,权衡利弊,从而使学生正确规范自身行为,正确选择调整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结构,应当把学生当成能动地参加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变以往的家长式、保姆式、灌输式的教育为疏导、启发、自我教育为主的方式。
   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途径。为此,新形势下高校政治辅导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信息资源意识,主动超前介入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在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功能、教育功能、引导功能和管理功能,趋利避害,规范网络道德,培养积极、健康、科学的网络文化。
   3、树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科学工作内涵观。教育、管理、服务是政治辅导员的三大工作任务。从目前来看,不同程度的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务功能被弱化、淡化,使工作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面对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分制的推广,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及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等新形势,传统的教育、管理已不合时宜,不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因此,高校政治辅导员要转变观念,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转换工作职能。要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从被动式、强迫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民主式的管理,从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走向以教育、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优化校园软硬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
   (二)要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对辅导员而言,他们传的是思想理论之道,授的是文化科学之业,解的是人生成才之惑。因此,我们要从“立意高、工作实、思路新、管理严”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出发,系统地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走上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轨道。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辅导员减负增效,保证和促进辅导员能履行好自己职责的同时,要为他们搭建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专业平台,使之按一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并有效遏制辅导员不正常的快速流动趋势;高校也要积极鼓励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兼职担任辅导员;除了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批德才兼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辅导员队伍外,高校还要有计划地培养现有辅导员梯队,以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高校还要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良性运行机制,将辅导员队伍工作的评聘作为一个系列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的评聘制度之中,还可以为每位辅导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鼓励部分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
   (三)帮助政治辅导员树立“敬业”、“悟业”、“乐业”观
   敬业是要解决政治辅导员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引导其专心于所从事的工作。“敬业”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了出来。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侍自已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是一种责任精神的体现。一个对自己工作有敬业精神的人,才会真正为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白己也才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这样的政治辅导员是真正有责任感的政治辅导员。敬业是对责任的一种升华。责任的确认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种强制性,因为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就有责任,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敬业是政治辅导员的一种主动精神,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要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敬业总是和“爱岗”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认识。一个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一个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所以,每个政治辅导员要真正做到敬业,首先,必须从爱岗做起。就是说,都要立足本职工作,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其次,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每个政治辅导员只要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就能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奋力进取,精诚协作,高度负责,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再次,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业务上精益求精。一个政治辅导员如果只有敬业的良好愿望,却没有敬业的各种素质,敬业就没法落到实处。最后,坚守岗位责任,干一行爱一行。履行职责是每个政治辅导员的本分,岗位责任就是社会责任,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义务要求。所以,每个在政治辅导员职业岗位上的人都要有明确的、执着的责任意识。
   悟业就是领悟政治辅导员的“为师之道”。辅导员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和工作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开展。他们与大学生在年龄、心理、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有许多相同点,相互之间很容易沟通、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独生子女的增加,生源性质的多元性和城乡生活的差异性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辅导员的工作量加大。这些新的变化对辅导员应具有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治辅导员这种特殊职业,要求其对其职业环境、职业目标、职业过程,特别是职业对象的特殊性去认真捉摸,要去认识、理解、发现,需要每一个政治辅导员对这个职业的过程与职业行为的开放、创造性的理解,应该注意到生源性质的多元性和城乡生活的差异性,注意到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并考虑应对改变的方法和措施,不断领悟、发现在新的时代、新的教育背景下的新“为师之道”。
   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乐业以目前的职业为乐、为荣。如果你一直是在按部就班地工作,很少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更没有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你不妨尝试着改变一下现状,尽可能主动地做一些事情。政治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分特殊的职业,他们的教育、管理、服务对象是特殊的人群——学生,这需要每个政治辅导员用心去爱学生,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拥有独立、平等人格的个体,倾其身心与学生相处,用情感、人格去与学生交流;他们的作息时间是不固定的,别人上班他们上班,别人下班他们还在上班。所有这些,都要求每一个政治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王罗清.高进、优出、严格管理—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2.
   2、祖秉元.高校管理干部不宜双肩挑[J].上海高教研究.1998,5.
   3、张锋、顾乾礼.战略性需求:高校管理队伍必须走职业化道路[J].江苏高教研究,1998,1.
   4、燕红等.浅谈高校管理干部的“双肩挑”与“专业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
   5、廖少玲 刘卫燕.关于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5).
   4、陈福.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3(4):123.
   5、苏健俐,张志明.略论提高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素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12.
   6、刘铁芳.从“敬业”到“乐业”:当前师德建设的基本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7.
   7、[美]斯宾塞.约翰逊,吴立俊[译].谁动了我的奶酪[M].中信出版社,200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