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社团建设创新研究——以美术社团为例
(1.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新疆 奎屯 833200;2.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00)
摘要:在重视职业技能的职业院校开设美术社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美术社团吸纳成员是全校学生,任课教师由美术专业教师任课,力求做到专业性强,课程内容和形式丰富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创新能力;技术;审美
一、在职业院校创办美术社团的意义
大学社团是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参与到某个团体或小组里学习和生活的集体,国内外都在课外时间开展活动,称其为第二课堂。以美国为例,从功能上大学的社团是新生们进入大学后最早接触的“新生事物”,学生们可以通过大学社团,尽快地融入美国学习环境。我国院校在新生入校由学生会组织迎新,同时在校的各种社团进行纳新。学业完成面临社会,职业规划类专业学术类社团发挥强大的功能作用,美国大学社团的显著特点是社团与企业合作较为密切,比如有的社团为了给某个国家的难民募捐,到学校附近的餐厅低价购买食品然后向同学高价卖出,通过赚取差价的方式为难民筹款,这种社团的慈善活动不仅锻炼了营销技能,而且培养了社会责任感,通过与社会的密切接触,社团成员在具体实践中学习了人际沟通技能,对提高综合素质很有帮助,很多时候,许多社团不是只限于在校园内组织学生范围内活动,而是涉及到很多产业和领域,学生通过这些专业学术社团能够认识到很多同样职业规划的人,并且互相提供一些关于未来的建议。
美国艺术类社团基于专业和要求程度不同一般分为两大类,即业余俱乐部和表演比赛队,业余俱乐部面向所有学生开放,俱乐部不以比赛或表演为目的而进行授课,通常由高级成员或教授执教,由于俱乐部没有比赛和表演的压力,所以气氛相当轻松活泼,每周要求训练的时间也不多,其存在的目的主要是让更多热爱艺术的人通过社团活动交流、享受艺术。
丘吉尔:“作为一种消遣,绘画简直十全十美,不管面临何等的目前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它们隐退到阴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工作上面...”
美国最有影响的艺术机构——加州俱乐部,加州俱乐部是美国一个最古老最活跃最负声望的艺术机构,成立于1909年迄今已有113年的历史,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卡尔·奥斯卡、温斯顿·丘吉尔、尼古拉·费欣...作为一个古老大型的艺术组织,主要宗旨是促进绘画、素描、雕塑等传统具象艺术发展并强调传统学术和技术。它的使命促进和推广写实绘画、素描、雕塑等在当代的广泛传播,各项展览中的其中一项年度金牌展,每年4月份举行,已经举行了100多届。
我国明确称“画社”的团体始于明代,据周晖《二结金陵琐事》载,明王文耀擅长绘画,于是“结一画社于秦淮,邀而入社者皆为名流”。清朝,中国书画社团得到很大发展,木刻社团,版画社团,水彩画社团等出现并日趋增多。
民国美术社团可称为社团的繁荣昌盛期,油画社团,漫画社团,木刻社团,版画社团,水彩社团等都有增多,社团大多肩负社会责任,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力,它们为中国社会做了很大贡献。美术社团在1949年之前是无政府状态。
民国时期广州的美术社团“赤社”赤是象征光明、热烈、诚心、温暖和属于南方的含义,发起人胡根天、许崇清说:“我们胸中只有赤诚的心和赤热的血,我们确信伟大的艺术作品非由艺术家真挚的强烈的全人格不断地研究不能产生”。青年艺术社是赤社之后的一个研究西洋美术的社团,其创始人是广州现代版画的创始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主要人物吴子复,1929年第一回展览发表宣言“我们就用我们的热血和不息的生命力来做燃料,煽起艺术的自由、和平之火,使温暖的空气熏陶遍了冷酷的人寰”,“先输入现世欧西先觉诸邦的新兴艺术,这是我们的意图;我们从而研究、介绍、以资借鉴,同时我们也搜集我们古代的艺术作我们的参考,来创造我们新的生命,新的表现”。民国时期京派美术社团倡导“精研古法,博采新知”,文化守成,弘扬国粹,坚持传统的纯洁性。创刊有《艺林月刊》、《湖社月刊》。
二、中国现代美术中的美术社团发挥的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提出改革教育、学习西学的主张,要求“师夷之长以制夷”,融合主义成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运动中最为壮阔的图景,以融合中西来改良中国画是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等社会改革家所倡导的主张,并影响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这些艺术家大多首先是一位革命先驱,李铁夫说自己平生有两大志向,第一是革命,第二才是艺术,高剑父跟随孙中山是国民革命运动的一员干将,他认为政治革命是艺术革命的动力和智慧的源泉。徐悲鸿是康有为中国画改良论最有力的实践者他是具有多方面能力的艺术家,他对中国社会政治的敏感,对国家民族存亡发展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胸怀、对艺术教育的热忱,在同时代画家中十分突出,可以说是艺术界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从欧洲留学归来,将西方美术教育科学观察方法的教学体系引入中国美术教育教学,为中国美术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在自身创作中找中西结合点,在抗日战争中用画笔做有力的抗战武器,将笔下画出的奔马命名为去《前进》,引导中国人民坚强抗敌,奋勇前进。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侧重于本体语音的探索,他的艺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他以现代之眼,留连于中国铜器、漆器、汉砖、皮影、剪纸、磁州窑、壁画、青花瓷之间,在丰富的形式因素中寻觅表现符号,同时糅进塞尚式风景、马蒂斯式背景、莫地里阿尼式的人体、毕加索式的立体分隔处理。民国时期,李叔同传授木刻技术,其具有操作简便,有强烈形式感和艺术表现力,易于与画家容易掌握的素描手段相结合,可以便捷地用于艺术创作,学生常常深入工厂和贫民区画速写,仿效欧洲写实木刻家的题材风格创作木刻,并与鲁迅建立了联系。作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导师,鲁迅认为艺术必须先能让人懂并产生教益,为大众和现实的革命服务。这就要求它在题材和手法上必须以刚健、强大的而非玲珑、柔媚的作风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态度。木刻和漫画在抗日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鲁迅艺术文学院为艺术走向大众培养了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有目标的艺术队伍。木刻手法在中国民间具有深厚的大众欣赏和接受基础,这在早期上海的通俗美术——画报插图、连环画、民间年画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鲁迅大力提倡木刻就是着眼于此,并不断鼓励木刻青年着力于民间木刻的探索和学习,为新木刻和现实斗争服务,因此,新兴木刻一诞生就从内容和形式上被赋予了现实的功能,集叙事性、革命性、战斗性、表现性以及后来的民间性于一身,以直接的视觉冲击力和对现实题材的表现力成为当时大众艺术最重要的艺术样式之一。漫画界是较早起来宣传抗日的,抗日全面爆发后,上海的漫画界就在救亡协会的领导下组织起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创办了第一份抗战漫画刊物《救亡漫画》。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刻,艺术家自觉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就是我们当今教育立德树人的典范。
三、职业院校美术社团的作用
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本领,走出校园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一直以来,品学兼优是教育培养学生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进行德育和美育的教育就成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让德艺双磬成为我们职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近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提出普及教育思想,他要求实施一种“全面的教育”,使学生的道德、知识、身体、艺术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美育可以使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把工业生产劳动与艺术设计联系起来,提高工业产品的艺术性;我国古代西周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礼属于德育范畴;洋务运动创办技术学堂中专设图画科,重于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德育和美育自古至今贯穿教育始终,如今,在我校以社团形式开展德育和美育教育,以美术社团为例,开展包括美术鉴赏和美术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一方面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欣赏经典艺术作品中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分析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中进行红色教育。美术社团的开展可以由美术专业逐渐普及全院,在培养职业院校德艺双磬人才上发挥助力作用。
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共教育是为了培养身体、德行、智慧、情感和谐发展的人,我国古代西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礼属于德育范畴,射、御属于体育范畴,书、数属于智育范畴,而乐为美育范畴,是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即百工技艺。20世纪王国维阐述教育的宗旨,一个健全的人是精神与身体皆发达的人,他把精神分为三部分:知力、感情及意志,把真善美归为三德,把德育、智育、美育归为三育,三德是育人的最高境界,那么三育就是实现三德的手段。
德育是意志力,智育不仅仅是知识,约翰·洛克菲勒说知识是外在的,是我们对所见事物的认识。智慧是内涵的,是我们对无形事物的领悟,只有两者兼备,你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种智慧是超越教育与努力之外的创造性的想象力丰富的心智。智育,是关注自我发展,关注心灵与直觉。
法国启蒙学者卢梭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艺术本身,而是为了获取正确的视觉和敏捷的手法,要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力、观察力、和创造力。1929年,洛克菲勒的三孙子劳伦斯·洛克菲勒致父亲的一封信函中说:“我现在发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远比鉴赏最好的音乐和艺术作品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天赋”应和其祖父所说的无形的事物,可以理解为创造有形资本的无形资本,即创造力。
艺术与技术不可分割,技术是指为某个目的的实现某事的非凡的专业技能,柏拉图在论述此概念时没有区分“美的艺术”与“实用技艺”,而是区分了两种类型,一种是获取性技艺日赚钱等,另一种是生产性的创造技艺,即创造先前未存之物,如绘画、建筑、编织、家具制作等,孔子和老子认为“技近乎道”熟能生巧,巧即神来之笔,我们称那些能工巧匠为心灵手巧的人,是有技艺的人,也是有创造力的人。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级艺术设计班毕业展为例:展览作品中,粗砂砾制作的砂砾画让人充分感受砂砾来自本土并联想到大漠戈壁;一组手工制作的花篮和花瓶作品其巧妙之处在于学生将通电设置置于其中,通电后是有美丽造型和色彩绚丽的灯;一组手工制作乐器都是有琴弦的真实乐器,一件电吉他和两件民族乐器,体现出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创造性体现在传承手做中。技术是跨学科的,在美术专业和非美术专业之间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社团的案例分析说明,2016-2017年第二学期,以选修课为名由教务处牵头支持,联系各系部辅导员组织了全院的美术社团活动,活动内容:美术欣赏,根据课程时间教师备课将欣赏内容选为四节课一个主题,分别为名作解读、空间、具象与抽象、涂鸦,课程内容充满兴趣,比如学生对美术抽象作品的欣赏不知从何入手,结合案例分析,讲课深入浅出,最可贵之处是学生动手实践制作作品,作品大多以草图形式完成,形式丰富灵活,在课堂中非美术专业学生发挥和美术专业学生同样的创造性,这体现了美术学科美育的强大功能,学生获得制作作品的成就感,也说明了在全院开设课程的可行性。课程时间安排大多在周末,学生没有感到时间被占用,反而在情绪上兴致高昂。全院八个系部共291人参加,各系部组合为四个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为周六周日和晚自习,在学习内容上注重普遍性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每个班级14节课一次上课四节,5-6月完成选修课学习,学习效果是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高,上课专注度高。
参考文献:
[1]曹意强.艺术学的理论视域[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05:90-103.
[2]曹意强.艺术教育与创意时代——论艺术的智性,摘自关山月美术馆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345-354.
[3]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295-308.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03:69-72.
[5]袁宝林.比较美术教程[M].高等美术教育出版社,1998-06:13-21.
[6]吴承昊.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1-12
[7]杨芳芳.国外学生社团研究综述[J].新思路,2020-12:210-211.
[8]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8-02:109-109.
[9]罗树云.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6-10:15-53.
[10]周海燕.我国美术社团研究综述[J].艺术探索,2006-08:23-26.
作者简介:刘金萍,女,讲师,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美术教育教研室;王乾,男,讲师,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检验检测认证学院,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