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技工学校CIS文化管理实践研究

技工学校CIS文化管理实践研究

日期: 2024/8/20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郭丹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质量技能人才缺口严重,为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技工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有序推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确保教学改革质量的基本条件,本文从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入手,结合笔者多年来对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对技工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技工学校;班级;CIS;文化管理;
  
   技工教育是一种为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并为国家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如今,职业学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但由于技工学校招生门槛低,致使“后进生”居多,后进生的管理难度大及学校管理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都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发展质量,技工教育教学问题也随之成为当代教育的首要难题。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国家提供所需的劳动力是技工学校最关心的问题。文章试从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所存在问题出发进行探讨,就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进而提升技工教育质量等提出以下措施,以期促进技工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一、技工学校学生特点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技工教育的认知与偏见,导致我国技工教育长期处于“二流教育”的尴尬境地,招生难、招生差一度成为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要难题。以笔者所在学校而言,入学门槛很低,基本是未考上高中的成绩差者、表现不好者,甚至是问题学生。学生入学年龄普遍在15-16岁,年龄结构趋小,农村生源比重大,由于没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多数学生带着“不爱学习”、“问题多多”、“学渣”、“差生”的伤痕,叛逆又缺乏自信,有的心理扭曲、有的价值观不正、有的玩世不恭、习惯成性、积重难返……笔者所带21级汽修班级学生,80%学生亲子关系冷淡,30%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学生问题多样,有的自卑没有自信、有的我行我素、有的逆反严重、有的是被隔代教育的,祖父母对学生生活管理事无巨细,但思想教育缺乏,所以学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精神世界空虚,没有学习目标,也没有学习动力。如何将其培养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技能人才是个需要深思的话题。
   二、技工学校班级管理现状
   (一)教育模式不够完善
   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教育,以应用型职业技能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文化素养教育欠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身心发展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技工教育模式与“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不协调,与学生实际成长发展的矛盾问题日益增多。以笔者本校而言,现行学校管理制度过度强调学生的纪律与卫生问题,导致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心偏移,已不能满足当前用工市场对技能人才的总体需求,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等矛盾问题凸显。这种培养模式固然可以规模化培养技能人才,但对于培养高精尖的“大国工匠”而言有心无力。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技工学校学生成长的迫切需求,也是用工企业的普遍呼声。
   (二)管理团队缺乏专业性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班级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缔造者。以笔者学校而言,学校各项措施都不够完善,班级管理完全依赖班主任,可大多数班主任又兼任多门课程教学,平时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深耕教科研,参加教学比赛、技能大赛等,根本疲于应对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有的新任班主任乃应届毕业生,未经过长期系统化培训,刚入职经过短期培训便上岗,既要承担教学工作又要承担班主任工作,更多的依靠个人实践摸索,有的新老师甚至一周多达二十几节课,即使发现学生管理中的问题,有时往往囿于精力限制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处理。
   因各种原因,班主任也只关注学生的卫生和纪律以应对学校检查,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和情感需求,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引导,尤其不利于技工学子的健康成长。与之相对比的是,有的学校采取的专职班主任或辅导员队伍,大大提升了专业人士在学生管理队伍中的比例,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具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班级CIS文化管理概述
   (一)CIS文化管理内涵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即企业形象管理设计。是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即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给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促成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实现产品销售目的的设计系统。[1] 班级形象识别系统(Class Identity System)是指班级在文化管理中导入CIS,形成班级CIS理论,即通过对班级精神与班级理念的挖掘与提炼,以此来规范班级行为,并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进行传递,从而突出班级的特色与文化,打造特色班级。[2]
   CIS体系有MIS(理念识别系统)、BIS(行为识别系统)和VIS(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班级识别系统相应的班级理念识别(简称“班级 MI”)、班级行为识别(简称“班级 BI”)以及班级视觉识别(简称“班级 VI”)。
   1.班级理念识别系统(班级 MI)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品格的塑造和未来的引领。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制度文化所具有的严肃性、强制性、固定性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制度文化建设,就是将“民主”与“法治”引入班级。理念识别系统被视为班级运行和发展的“CPU”,是行为识别系统与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是CIS的内核和灵魂,是班级精神的原动力,是班级形象的灵魂。对内可以通过明确班级成员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的方向,以感染和激励班级成员;对外可以通过展示良好的班容班貌和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提高班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班级行为识别系统(班级 BI)
   行为识别系统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来表达班级文化理念,实现班级的使命和目标。班级行为识别系统是班级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动态实施,是展示班级形象的支柱之一。班级 BI 包括班级管理办法、班委会工作机制、班费管理细则、班级行为语言规范等管理制度。班级 BI 的引入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大局观和集体意识,使同学们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都关系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其日常学习生活行为能够维护班集体利益,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较快的适应工作职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班级视觉识别系统(班级 VI)
   视觉识别系统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色彩、图案以及声像文字来表达班级文化理念,使人们对班级形象有深刻的认识。班级视觉识别系统是最外在、最直接的系统,能使人对班级文化或形象在视觉上产生认识。其内容主要包括班级标志、班旗、班徽、班服、班级日志等,应当贯彻班级理念识别系统,并且与班级行为识别系统保持高度吻合。
   (二)CIS文化管理目的
   对于企业来说,良好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班级来说,使用CIS管理班级有利于形成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魂班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强化学生集体认同和集体意识,缩短学生向职业角色过渡的时间。班级CIS将具有班级特色和精神的班级理念、班级活动信息等班级内容加以整合,通过组织形态的转变,搭建良好的发展性平台,使班级成员共同价值观得广泛的认可,促进学生参与班级的运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优化班级内外环境。
   四、CIS文化管理实践
   笔者以五年制汽车维修班为例,探索班级CIS文化管理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立班级理念识别系统
   首先,明确班级定位,结合校规校纪,根据班级特点,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班规,初始为文,尔后为规,久而可以化人,谓之文化。班规是班级文化塑造的起点,严格有序而不失民主自由、规范统一的班规可以抵达文化的至境。一个良好的班规就如同老师的影子,它可以有效地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达到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境界。校规是学生成长的基石,以校规为基石,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合理制定班级目标。以“崇德尚技、敬业笃行”的校训为基石,以汽车维修专业为引领,通过在班级开展“征集班级口号、班级LOGO”的活动,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建议。确立了班徽及“汽修之星、永攀高峰”的班级口号。汽修不仅仅是修理汽车,更是承载着学生梦想,树立汽修工匠榜样,激励学生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二)建立班级形象识别系统
   建设和谐班级,树立美好形象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分析自身不足,设计一个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形象预期。
   1.班徽
   LOGO设计以扭矩扳手为设计基础,标志以蓝色为主色调,象征宁静、智慧,上方圆形头部象征学习,以学习为中心,以纪律和卫生为基本点,笑对生活。下方三段弧形分别象征三会技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崇德尚技、敬业笃行”的校训意为尊崇道德,崇尚技能,爱岗敬业,知行合一。意在告诉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道德上做个高尚的人,重视技能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以和为贵,外圆内方、灵活机变,做一个受老师和同学欢迎的人,做一个生活上的能人和强人。
  

技工学校CIS文化管理实践研究

   图1班徽
   2.班服
   学生服饰礼仪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级文化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技工学子作为国家技能人才的接班人,是社会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得体的服饰可以增强学生自信、感染学生激情,有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有利于塑造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笔者首次尝试倡导学生及家长购置正装礼服,得到家长的一例认可。不同于传统的运动款校服,代表技术人员的深蓝色象征着认真和细心;白色衬衫代表高尚的品格,也代表青春活力,象征着人生的开端和心灵的写照。
  
技工学校CIS文化管理实践研究

   图2班服
   (三)建立班级行为识别系统
   1.挖掘班级特色,提高班级知名度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形态、色彩和风格。班级特色就是班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优良的、稳定的班级风格,是班级个性的体现,是班级独一无二的特点,鲜活的班级形象必须是有鲜明的特色。挖掘班级特色不仅符合班级文化管理、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班级形象建设的不竭动力。
   笔者特别重视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建设,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前提下,带领全班同学布置教室和宿舍,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教育,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宿舍是自己的家”,让学生树立“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刚入学时,有的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很差,有的不会洗澡、有的不会洗衣服,有的不会买东西,有的不会扫地拖地,有的不会叠被子等等。以学校卫生检查为抓手,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卫生小能手的评比活动,经过努力,学生学会的洗衣叠被、学会了打扫整理,教室与宿舍卫生均得到了保证,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本班级教室、宿舍能长期保持干净整洁,数次在学院教室、宿舍文化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以德润心,以文化人
   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那些后进生的管理,所以技工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才会难上加难。本班级一名周姓同学,厌学情绪严重,经常迟到、旷课,多次谈话教育也很难令其长期向好,但是该生写字好看,口才好,且有文化功底,有主持才能,组织能力特别强。笔者抓住该生闪光点,激发动力,引导他参加学校书法大赛、演讲比赛等,指导他多次组织策划班级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不仅要有精湛的管理艺术,更要有一德润心、以文化人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3.挖掘学生潜力,推动全面发展
   (1)以赛促教,赋能成长
   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载体,笔者通过班级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一切有益的活动,班级学生在校内外读书比赛、摄影比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各种技能竞赛中多点绽放,获奖人次占全班总人数的50%以上,不仅为班级挣得了荣誉,学生本人得到了锻炼提升,还极大地提升了班级在校内的知名度。
   (2)以赛促学,以赛育人
   鼓励学生重视技能,有3名同学深钻汽车钣金与涂装技能,刻苦训练,积极参加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不仅能够让学生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能够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选手的优秀经验和技巧。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还对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方向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引领学生以此为榜样,砥砺奋进,助推匠心“质”造,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
   笔者班级有多名学生爱好篮球,4名同学篮球技艺超群,多名同学曾通过校内选拔,代表学校参加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篮球比赛,本班级也数次在学院篮球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此学生的带动下班级学生爱好运动的同学日益增多,一改往日沉迷手机的严重现象,乒乓球、羽毛球成为学生业余爱好。不仅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学生坚韧的毅力、拼搏的决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
   总结
   班级管理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高的管理境界是文化管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CIS文化管理有助推动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保障班级管理质量,有助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晓彤.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浅析[J].职业,2021,No.596(21):43-44
   [2]庞璁.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探索.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20(04)
   [3]李梅,薄立伟,宋晓丽.CIS理论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7,第0Z1期
   [4]陈春萍,CIS文化管理功能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东方文化周刊,2014年第1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