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分析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其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方面应当更加突出。德育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细致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
前言
职业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等职业院校不仅肩负着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责任,还肩负着传承技术以及多样化人才培养的任务[1]。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表现在职业技能方面,同时还对人才职业道德以及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中等职业院校重视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工匠精神属于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以及严谨细致的态度,应当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德育教育中,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更高要求。
1 工匠精神及其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简单介绍
工匠精神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工匠对于自身所做的产品精益求精以及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与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和敬业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并且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对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中等职业德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为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促进作用,以此来满足社会当中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德育工作中合理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谨慎对待工作的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工匠精神在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的融入,也更好的满足了人才更好成长的需求[2]。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受到多种思潮的冲击,其中夹杂着个人享乐主义以及自我主义等具有较强负面作用的思潮,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融入工匠精神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端正自身态度,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 基于工匠精神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
2.1 构建良好的德育管理制度环境
中等职业院校为了在职业教育中更好的融入工匠精神,应当先注重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尤其需要注意在培养方案中合理融入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与整个德育体系进行完美融合,以此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可靠的制度基础。中等职业院校对于校内的德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用以德育管理制度的编撰和完善。另外,还需要注重校内德育管理人员主动性的提升。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应参与制定校内的德育管理制度,使校内更多的教师了解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以此来提高中职院校德育管理制度与工匠精神的契合度。譬如,中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制定工匠精神相关的专题方案,搜集相关的视频以及案例等构建对应的视频库或者案例库,为校内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案例。
2.2 促进德育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传统的德育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课堂中的理论教学为主,并且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德育学习状态。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德育学习会逐渐失去兴趣,尤其是对于中等职业院校当中学生,本身理论知识基础相对来说较差,对于大量篇幅的理论知识学习更难提起兴趣。因此,在新课改环境下,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更应该注重工匠精神的实践性。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以及发现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转变在课堂当中的学习地位。还可以在校企合作实践环节补充德育教育中的工匠精神教育,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
2.3 重视具有工匠精神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等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必须要注重校内优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要注意校内德育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将会对学生严谨细致品质的培养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校内教师队伍教育水平,中职院校除了要注重双师型教育人才的引进,还应注重校内教师的继续培养。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代发展相符合,因此中职院校可以在校内成立德育科研小组,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优化研究以及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完美融合的研究,在提升德育教育质量的同时,为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属于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中等职业院校应构建良好的德育管理制度环境、促进德育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重视具有工匠精神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此来提高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质量以及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旭.试论基于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241.
[2]蓝嘉结.试论基于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9(21):203-204.
作者简介:孔小丽(1982-),女,江苏泰州人,硕士,现就职于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认知网络,电气设备控制学科教育,学生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