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追溯资源本土化,探索课程新思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区域资源应用的实例探究

追溯资源本土化,探索课程新思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区域资源应用的实例探究

日期: 2020/12/25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 陈熙然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以学生兴趣需求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过程中,立足本地资源,扎实开展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全面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区域资源优势,评弹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资源在儿童身边寻找,能满足儿童学习向往,有能力踮一踮脚就可以开展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得自我激励,自我教育“活生生的内容和材料”,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利用地方资源,直面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沟通起社会与学校的关系,落实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的教学精神,把地方资源开发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资源,这需要我们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并有足够的智慧进行设计,这样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才能真正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学生才能真正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苏州枫桥,历史文化古镇,人文荟萃,一首耳熟能详的《枫桥夜泊》让它成为了家喻户晓地方。然而,她不但拥有风景秀美的江南小景,更是中国评弹艺术的一方沃土,涌现出一批热爱评弹艺术的票友,诞生了一代又一代评弹表演艺术大师,包括“丽调”的创始人——徐丽仙。依托地域特色,围绕评弹特色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利用本地物质文化资源的优势,走进评弹,走进徐丽仙,参与了以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了解丽调特点,走进评弹纪念馆:为了了解这位从枫桥走出的评弹大师,了解她钟爱一生的评弹事业,孩子们来到了苏州古城区的评弹博物馆。通过对苏州评弹博物馆的寻访,孩子们感受到了丽调的旋律自然多变,深沉隽永,了解了弹艺术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徐丽仙奶奶博采众长,在“蒋调”、“周调”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曲艺形式的唱腔和音乐特点,创造了与评弹其他流派迥然不同的“丽调”。
   回顾大师生平,走进丽仙纪念馆:通过网上图文资料的搜索,学生们了解到在枫桥街道坐落了一座徐丽仙纪念馆,于是希望能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进一步了解大师的生平。带着崇敬与好奇,大家决定驱车前往位于白马涧龙池景区的徐丽仙纪念馆。
   在徐丽仙纪念馆里,学生们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认真聆听纪念馆负责人娓娓道来的故事和讲解,面对真实展现在眼前的历史,同学们对线上搜集的资料有了更细致的了解,纵观徐丽仙奶奶坎坷却又辉煌的艺术人生,学生们纷纷表示深受感染与舞动,很多孩子回去和家长们一直互动探讨。
   感悟大师艺德,走进丽调工作室: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徐丽仙奶奶,感悟她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枫桥街道华山路康佳社区的“丽调”工作室成为了学生们必须打卡的学习探究地点。在这里,孩子们通过采访徐丽仙之女徐红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了徐丽仙奶奶精深的艺术修养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徐丽仙奶奶做人、做事、为学、为艺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她追求艺术的品味,重视艺术德行,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体验传承国粹,走进评弹社团:其实,评弹艺术、徐丽仙奶奶对枫桥实小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为了进一步弘扬“丽调”,打造“文化枫桥评弹之乡”的品牌,学校自06年便踏上了追寻评弹艺术名家的脚步、探索评弹特色教育的征程,除了师生共同编写修订特色校本教材《吴音枫韵》外,“小徐丽仙”评弹社团也应运而生。孩子们与社团的小伙伴们一起上了一节社团课,零距离与同龄人体验评弹艺术的魅力。
   学生对活动的热情、专注、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感动,令教师、家长们对他们刮目相看。他们的探究欲望、团体合作、收集信息和处理资料的潜能逐步被挖掘出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性、开放性的活动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本地资源是最好的教育素材,教师秉承“立足本地,开发资源,服务本地”的宗旨,能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区域内选取感兴趣的专题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爱枫桥,爱苏州,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沈海驯、李丽《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剖析与对策思考——以宁波地区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09.08
   【2】高丛会《地方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有生活味》——北京教育·普教
   【3】金秀玲《挖掘本地教育资源 丰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导刊·2004年8月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