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促进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实践研究
摘要:职业学校安排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技术,苦练扎实的技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建立师资互助的校企合作关系,推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完善专业的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完善课程体系 企业实践效果
国家对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肯定的思路和途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另外学校培养的学生也要与企业无缝对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第39条和第60条均提到了教师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为了保障教师企业实践获得成效,由企业和学校机械专业骨干教师协商,共同参与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实施的三个方面:
一、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要求机械专业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到相关企业参加技能培训,参与或自主编写1门专业理论或实践课程的校本教材,改革教学的内容。主要以《机械制图及AutoCAD》、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常用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机术操作与编程》等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实施改革对象,整理所用教学软件与资料,以企业生产的项目流程为指导形成教学任务单,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并广泛采用。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的机械专业与数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特别将六台数控铣床和四台数控车床投入生产实训。由企业提供所需设备和技术资料等,学校负责提供生产场地等,电脑绘图室,让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参与该项目的建设与教学实践管理,学校教管部非常重视,真正提升校企合作实际意义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企业的技术人员到校指导,学生近距离贴近企业文化,锻炼各项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在学校内进行教学实习,等到企业生产忙,工人紧缺的时候,依据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工学交替管理规定制度》,安排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里进行生产性阶段实习,熟悉今后的工作环境,企业也可以通过学生实习情况,发掘出一些可塑之才,为企业储蓄后备力量。
二、完善专业的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的开发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另外葛厅长在2015年3月微访谈,曾经就职业教育今年的措施以及去年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发布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职业资格。二是对接产业开发教材,遴选优质教材。三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符合本地区相关机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从2005年起,我校与宝胜电缆集团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电缆人才培养模式。工人甲:如果只是懂一门的话,长期的发展肯定是不好的。工 人乙:因为很多东西都是需要的,不是只有一样东西,专会这个东西,又不是说只能做一样(种)东西(工作),我们是去就业,不是就业(工作)来就我们。工人丙:要我说,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是指具有一技之长,但并不意味着“天下无敌”,职业教育要引导学生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在如今这个多变的就业环境下,“一专多能”才能让毕业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完善专业的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的开发,要以企业需求为课程目标,以企业生产活动为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优先发展本地紧缺人才的相关专业,如机械模具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建筑等专业。
三、企业实践效果研究
学校教管部招集机械教组组长及成员,共同制定下企业教师的任务,我们在宝胜集团(中航集团)实践的半个月收获颇丰,对企业的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教师深入认识教学内容
机械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工作。工作中很多生产经验是书本上没有的,尤其是书本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真实的生产是有距离的,往往要先经过估算,再选取有效的工艺方法,这让我对教学需求有了更深的认识,需要将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重新制定修改,以贴合企业生产标准。比如书本上重理论,淡化了安装和维修等动手操作,而在实际生产中,工人们对于一些小问题,基本都能自己维修解决。下企业实践为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逐步形成符合职业能力的教育模式莫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里,认真编写校企合作的实用性教材,把最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二)提高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
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的情况,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融汇会通。去企业实践,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双师资格成为现实,能和企业技术人员一样,对生产线进行优良改造,对技术进行研发改进,真正和产业、企业需求结合在一起,掌握最新的实践技术,进行总结和提高。
(三)重新认识人才培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企业为了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必须有正确的决策,加工生产环节不容许出错。作为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迫切性,下企业锻炼,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进校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企业锻炼,教师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寻找课堂实训教学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为今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葛厅长提出的把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校企合作就是保持就业渠道通畅的“活血”之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对中职校教学改革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四、总结
促进校企合作,对于学校而言,需要系部、教师、学生共同的努力。学校可以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培养教师的依据,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来深化校企合作,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科学制定教师下企业培训方案,重视职业实践效果和综合素质培养,建立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 曾兰州.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必须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职业-中旬,2017(8)
[2] 戴宏兵.中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上旬,2012(8)
[3] 教育培训联盟网.教育部将进一步推进职教校企合作.2015
[4] 汪洋.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报告.https://www.kj00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