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创新校企合作 突出工科特色

创新校企合作 突出工科特色

日期: 2008-11-12 16:16:39 浏览: 9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丘文 陈家齐

[摘要] 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特点,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对开展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作了认真的归纳总结,并对校企合作中存的政策导向和机制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办学理念 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职业学校如何按照自己的实际,面向市场、适应社会,认真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我校在校企合作教育实践中,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问题上作了认真探索。
一、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工科素质的办学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办学特色是办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我们根据自身办学资源优势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办学为工业立市服务,育才为中国制造添砖”的办学宗旨,通过对“工科素质”的深入探讨,形成了打造工科特色的办学理念,“工科特色”成为我校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工科学校毕业生身上的工科素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理性服从的品质,二是程序思维的习惯,三是安全生产的意识,四是敢于竞争的精神。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学校与企业紧密衔接,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使学校根据企业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树立理性服从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生产程序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竞争的精神, 校企合作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倡导“工科素质”的必然结果。
二、与时俱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教学和生产方面的合作,而是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学校把握整体性的原则,从宏观层面上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教学生产体验大纲和校企合作计划。从促进素质教育,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角度,认真研究、比较中外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创新一个适应自己学校发展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在观念上和制度上对校企合作的实施提供可靠保证。
工学交替是我校突出的校企合作模式,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学习,一半去企业参加劳动,让学生学习和工作(生产体验)交替进行。具体办法是,学生入校后在校强化学习一年,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然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到企业进行半工半读,把教室设在企业,学生分成A、B两个组,三天一轮换,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保证学生的劳动报酬不受损失。学校在企业设有专职管理教师指导生产体验,同时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学生授课,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为企业培养紧急技能型人才是我校校企合作的又一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急剧增加,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普遍比较低,这不仅制约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利用学校各种教学资源为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我们先后开展了维修电工、制冷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行车等专项培训,受到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校外生产体验基地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主动与企业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特别是校级领导更是主动地加强与企业领导的交流和会晤,通过组织校企合作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体验基地。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对学生的劳动报酬的计算办法、发放时间、饮食、住宿、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方面尽量详细具体,尤其在安全生产方面更要考虑全面,做好预案,与学生签定安全责任书、生产体验保证书等,防止后续工作的被动。
深化教学改革,发挥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打破单一专业人才培养的界限,创立多种学科复合、教学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我们根据中职学校对理论的学科性、系统性要求不高的特点,教学以讲授实用性、专业性的应用理论为主,舍弃那些不是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的推导、证明方面的内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 (将教师派到企业进行生产生产体验,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技师给学生授课) 的方法,培养一支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校企合作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校企合作需要国家政策和制度引导
校企合作,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目前,校企合作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磨合、摸索。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导向,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极需制订,校企合作需要政策和制度引导。
2.创新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国内已广泛引进介绍了国际上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德国的 “双元制”模式,英国的 “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和日本的 “产学合作”模式以及韩国的 “订单培养”模式,但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中国教育实践,尤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花大力气进行理论创新,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共同发展
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思想观念冲突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顶岗生产体验期间,公司已完全按照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生产体验学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进行工作。但实际状况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做好上岗的心理准备,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学生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员工,不服从公司管理的事情屡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当然校企合作的愿望也就大打折扣,观念转变对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需要认真的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雷世平.高职校企合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0日第3版
[3].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求是》2006年第5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