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浅谈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日期: 2008-11-12 6:27:32 浏览: 22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 刚

初入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其心理上会产生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出现后,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重视和指导,它们就有可能成为导致学生外在行为失调、过错行为频繁的一个潜在的内部因素。为此,对处于人生转折时期的职高学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新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努力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迈好进入社会的这关键一步,进而逐步达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标要求。
一、 新环境中的心理烦恼与教育
学生跨入新的环境,人生地不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留恋母校,思念家人;开始与陌生人朝夕相处,免不了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影响情绪,有的甚至影响理智,行为偏激;他们从依赖家庭生活突然转变为独立地过集体生活,由于缺乏艰苦的生活锻炼,而缺乏自理能力,不同程度的会产生不安、苦闷和离群心理;教师对学生不甚了解,有时要求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学生思想消沉、悲观和失望等。
一般来讲,人生之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如已意的地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并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烦恼,特别是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如果这些烦恼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势必会造成情绪上的混乱、理智上的糊涂。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使他们活泼健康的成长。
首先,积极开展爱班爱专业活动。例如精心组织“专业讨论”,召开“我们来相会”等主题班会,介绍专业的长处与发展前景,个别谈心等等,以此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消除陌生感。
其次,加强生活指导,关心学生疾苦,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同时,提出合理要求,教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生活准则独立生活,培养和形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立能力。
再次, 运用“共生效应”充分发挥群体功能,让新生在集体中成长,在团结互助中提高,并注重寓科学人生观教育于活动中,使学生树立既受社会赞同又使家庭、个人满意的生活理想。
二、 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与教育
不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在进入职业高中学习前,大都曾熬过一个阶段的紧张学习和升学考试,而进入职业高中以后,大部分学生不能立即确定学习目标,思想上容易形成一个“空档”;由于职高新生的生源大多来源于中学毕业或是在普高学习一段时间再进行分流而招收录取的,这一生源特征决定了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活动表现的被动,成绩不佳,导致信心不足;还有部分学生原想进入其他“理想”学校,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被动地选择职业高中,受到社会与家庭的不理解,心理上受到冲击,导致学习积极性不足。
解决这一类心理障碍,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始终突出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学习,同时要设法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进而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首先,运用各种形式,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内容、要求和特点,使学生尽快掌握这个专业的性质与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形成最佳动机机构。
再次,改进教法,指点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帮助学生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
然后,根据学生的优势特点,指导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确立适合自己的抱负水平,即把目标摆在既有一定困难又能达到一定前景的水平上;对于那些学习信心不足、对成功不抱希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一些好成绩,使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从而产生再作努力,再获成功的希望。
三、 青春期的心理困扰与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如个子高矮、体态胖瘦、生理缺陷等)变化,从而导致疑虑产生并形成心理困扰;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又掌握不好分寸;他们中的部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产生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多疑等,由此也带来许多困扰。这些极易使教育者理解为“思想问题”或“品德问题”,而不能“对症下药”,以致心理疾病恶化。为此,对于处在人生转折时期的职业高中学生,我们怎样使其心理达到最佳状态,进而引导他们迈好人生的这关键一步,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开展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缺陷和危害,指导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和理智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其次,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形成新的兴奋点,促使其情感的转移和升华。
再次,加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教育,培养理智感,促使学生能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用理智控制感情,让自己的行为服从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生活和基本准则。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活动,对于各种心理疾病,在学生其隐私和个人人格的基础上,真诚而耐心地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纠正,维护心理健康,培养道德感,促使其形成较为完美的人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