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幼师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针对幼师生的心理特点而谈

试论幼师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针对幼师生的心理特点而谈

日期: 2011-9-7 15:54:32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何随箔

摘要:作为一位幼师教师应根据幼师生的心理特点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热爱学生;2.要给学生以尊重;3.对学生要有研究;4.让学生当主人;5.改变自己。
   关键字: 幼师学生;心理特点;和谐;师生关系
   我任职于湖北省黄石市女子艺术学校,是幼师专业的幼儿卫生保健老师。我校幼师专业全是女学生,平时在课后与其他任课老师闲聊时,常听到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好教了,打不得也骂不得,师生关系不知道如何相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教好学生首先得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就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幼师生的心理特点
   幼师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6至17、18岁之间,从大多数的心理学观点来看,她们属于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
   由于中职阶段心理发展的优势和各种矛盾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幼师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智能方面
   幼师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很迅速,主要表现在推理能力已达到成熟水平,但辨证推理尚未完全成熟。由于经验不足,她们往往变为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喜欢与人作不成熟的辩论,对各种抽象的原则如公平、正义、牺牲、忠心等常做出不成熟的批判。
   2.在自我意识方面
   水平有多方面提高,如自我评价水平,开始愈来愈多地从具体评价转向抽象评价。初中时能注意到自己的躯体发育状况或某些行为特点,到中职阶段更多的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本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使她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让她们处于焦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使她们难以自觉控制。
   3.在情绪方面
   明显不同于儿童期的外露、易变、冲动、肤浅这些特点。常处于一种无名的烦恼中,情绪激动,不能理智的控制,由各种不适应造成的内在紧张状态,引起各个不相同的行为。此时幼师生常表现为忧郁的沉默、冷淡、顶牛、暴怒,故意损毁东西,歇斯底里的哭泣、沮丧等,她们的行为都伴有情绪色彩,她们的思想、文字和行动都有一种情绪的基础,并以为别人的态度或行动也有情绪的意义。她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许和亲热,她们实在很希望受人注意,但却表示着躲避或憎恨别人的注意,似乎不屑一顾,故意装出对别人的注意漠不关心的样子,因为她们害怕所期望的注意不能实现。
   4.在人际关系方面
   幼师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人们的理解,与知心人愿意敞开心扉,说话坦诚直率,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暴露出心理闭锁性,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有时会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发生打架事件。幼师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她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
   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项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若缺乏师生情感的融入和交流,无论教或学都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使教师的教书育人事半功倍,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基本活动大致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交往等三种。这三种活动又可按其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的师生关系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关系,即主客体关系;另一方面的师生关系主要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即人际关系。师生人际关系是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形成并在交往活动中遵循的“人──人”关系。与师生主客体相比,师生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直接性,二是强烈的交互性,三是情感性。师生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主要表现在:
   1.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
   2.它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3.它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4.它是师生进行交往活动从而满足情感需要的一个前提;
   5.师生人际关系还是影响学校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应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的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截止现在,我任教的第一学期结束了,幼师专业我带了九个班的课,我和学生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由于喜欢我,对我所带的课也非常喜爱,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我是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才建立起我们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因此我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上讲台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她们热爱学习(在北区实习时)。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她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她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她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她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给学生以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她们认为失去自尊她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她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上幼一的自然课时,我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女生,我说:“虽然该同学声音小,但她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性非常强,这是大家要共同学习的地方,我相信咱们以后还能够听到她柔美的音色。”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她闲聊时,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身材比较纤细,所以很多学生都说他“病态林黛玉”。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她。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有一次,学校让我找几位学生帮忙做普通话考试的录音员,学生要做两天,比较辛苦,我决定替她们向学校申请补助和工作餐,工作结束之后,当我通知她们去领补贴时,看到她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乐,我一直认为那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她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总之,我认为:作为教师,与其保姆式、老母鸡式的看管,辛苦地折腾学生也折腾自己,不如把时间用来为自己多注入新鲜血液,多接受些新的观念和思想,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状况,重温教育心理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管理多一些科学合理,少一些人为压制;与其给学生施压、给自己施压,不如多一些宽松,学会自我释放,自我调节。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恒光. 中职生心理特点研究. https://www.docin.com/p-32639820.html
   [2]吕超.中职生心理特点与职业院校的人性化管理.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3.
   [3]林琼. 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https://ptjy.ptec.gov.cn/view.php?id=309, 2009-03-25.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夏立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https://www.wwyz.org/readnews.asp?newsid=573,2007-07-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