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做学生的引导促进者
教师是扮演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角色,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就像是船长引导着学生朝着远方前行,而且通过正确的引导操纵,让学生不迷失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其实是通过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的联合学生去探索,通过调查和探究,来引导学生独立、主动、积极开展,并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也有不一样的要求,主要还是自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逐渐的形成以教师教学为基点,使得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
在创新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要强化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既把知识明了化,也鼓舞和促进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了学生,学生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做学生的合作伙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本式教学往往铸就了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层次的含义往往是浮于表面。教师被认为是教学的权威,而学生往往是得不到知识的充分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创新的教学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时,要以并提倡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通过紧密合作,共同的研究和探讨,引导学生应用创新的学习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程的实施,更多的是倡导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明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关系平等,才能发散学生思维,保障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一位优秀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拥有良好的素质,还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以及深厚的学问,课堂是老师,课外是好朋友,是兄长,老师在课内尊重学生,学生在课外才能尊重老师,也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平衡,才能相互的喜欢,提高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实现学生被动变主动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在现如今的创新教学中,有些教学式通过师生合作才能完成的。比如常见的课堂情景教学,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和体会角色的各种心理变化和当时所处环境的苦楚,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角色的不易,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既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配合教师完成课堂知识,又能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在学生学习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使得学生个人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
(三)做个性化的创新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在是传统的课本搬运工,而是一个教学的决策和建设者,挖掘学生的潜意识学习需求,开发专业的课堂知识,教学创新俨然成为了教师肩上最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的创新,不但的去寻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创新的手段和方法,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课本知识和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教师更加的从容不迫,得心应手,来培养更多的创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面对的是创新的教学,新课程新挑战,更应该去转变自己的角色,来顺应创新教学的理念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收益。
二、新课标影响下,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
(一)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发展,必须对教师角色及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对此,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的同时,渗透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相关学科的培养方向,并以此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要重视理论教学模式的革新,借助信息技术等辅助工具来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的创新是离开不理念的转变和引导,虽然以前也在不断的尝试教学的改革,但是在多方面的压力和教师固化的理念下,创新的教学开展的效果微乎甚微,教师有培养好学生的渴望,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又要按照体制的要求不断地向“考生”的方向使劲。现如今,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创新的教学应用到教学中,教师的观念也在顺应着得到大幅的改变,也始终贯穿着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既然我们要开展创新教学,教师就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手法,从应试教育中完全的跳出来,从传统的注重学生个人发展,逐渐的向综合教育来转变,让学生在个人发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
创新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变化方面的培养。通过师生合作、探索研究,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知识、体验知识,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必须建立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和学生身心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对此,教师必须随时关注相关学科教育发展的动向,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上和兴趣培养上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以学校为单位要进行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让其更加贴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便于学生日后跟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另外,学校还要进行课程的改革,加大对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比重,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其自身综合势力。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过程中不断的交流与强化,教师在此过程中是组织、引导和评价,在通过教学实践和总结不断的丰富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创新的课堂是鼓励老师具有个性化,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教师未知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是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每一个个体,既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一个考量,也是要求教师要有教育的睿智,深化课堂内容,寻找创新的学习契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式为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后,教师可以以个体的方式来进行面对面的阐述,也可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共同的探讨和研究,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扮演着单一的教师形象,更是可以作为教学实践的组织者,学生在讨论探讨的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也有可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来完成,才能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在创新教学的实践里是多面的。通过创新的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师水平,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要想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首先应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创新理论和实践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训练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全发展。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竞赛,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进行及时改正,并能借鉴其他人的优点,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结束语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又是相互促进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促进者,也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师生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相互探索,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并结合创新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思考,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的交流情感,观念和理念,以此来求新,从而促使教学共同发展,提高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