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探究如何通过分组分享提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

探究如何通过分组分享提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

日期: 2019/11/4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扬州市邗江中等专业学校吴正明

内容摘要:应试教育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中职校每学期都会出现大量流生,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学校的管理问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最受人诟病的问题。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引入分组分享法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敏锐、坦荡、同情心、观察力在共同学习、生活、自由的交谈和辩论中,得到一生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终生成长。
   关键词:分组 分享 创新
  
   “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中国教育提出的要求,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它们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承担任务的毕业生,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在电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探索出适用于电工基础学科的教学模式。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国情下,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合理分组
   过去的分组主要有学生一对一的互助小组或学习成绩同一层次的学习小组,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分组不同,它分组目的是让学生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所以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学习小组是按学生的学习电工课程的能力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在目前大班制授课的情况下将全班分成7至9学习小组,每小组有6至7人,每个小组中都包含学习能力上、中、下的学生,这样就比过去的分组有更丰富的层次性,更强的互补性,充分体现和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分享教学的开展建立了更合理的组织基础。
   2、组织形式与纪律保障
   改变传统的学生座位安排,每个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便于学生探究与分享,但问题也随之产生: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总想动手摸一摸、试一试,而电工课程又以实验为主,常和电打交道,在电工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是学生的触电事故,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是由教师主导的,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纪律控制与保障,而换成学生围坐的方式,课堂纪律怎能保障?这其实也是许多教师不敢开展分组教学的原因,也是分组分享教学法能否推广实施的关键。在实施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实践中,对课堂组织形式与纪律保障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没有人可以替代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课堂纪律也是学生自身关心、自我制约的事;其次是将课堂纪律与评价方案挂钩,引入了小组竞争方案,利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小组竞争方案形成小组内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制约的自律机制;第三通过多媒体演示、现场讲解的方式将不按规程随意用电的危险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第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也可让学生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尝试“触电”的滋味,使其知道“电击”“电伤”的危害。
   3、精心设计任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分组分享教学法在电工课程理论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是由若干个分享环节组成的,每一个分享环节都基本上包括了以下三个层次的分享:(1)学生小组内的分享,设计任务时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让每一个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去,让素质高的学生通过分享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素质较低的学生通过分享吸取他人的知识、方法来提高自己。(2)学生各小组之间的分享,设计任务时要引入小组竞争方案,允许各小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以获得最佳效果,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有机会参与到创新学习中去,让综合素质高的学习小组通过分享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让综合素质较低的学习小组通过分享吸取其他组的知识、方法来提高自己共同进步。(3)师生之间的分享,通过总结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分享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学生通过分享给教师今后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加以改进,让人人充分的探讨研究,共同分享学习的得失成败,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学习机会,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所以分享才是该教学法的精髓,分组是为分享服务的,分享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其精髓集中体现在: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展与创新、过程和结论并重的和谐与统一。
   4、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教学方法有多先进,教学过程设计的有多精巧,要获得较好教学效果还得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起来。电工专业的课程大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和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如果对物理感兴趣自然会对电工课程产生兴趣,教师仅需引导学生保持这种兴趣;否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对此产生兴趣,如在教授电子电器专业内容时利用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的这种求知欲,多提供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享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以培养。当学生对电工课程有了兴趣,才有了提高学习效率持久的动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分组分享法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从接受性学习方式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要形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要尽可能快地实现由考试成绩的单一性评价向多层次的综合性评价过渡,必须形成一种大气候、大环境,这要靠整个教育系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浩龙、欧文英《论分组分享教学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5年第06期13~17页
   [2]史贺男、李阳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回顾与发展[J].冶金动力2005年第1期19-21页
   [3]邓荣关于高职《电工基础》课程内容的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4期71-74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