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挫折教育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绪状态。每个人从出生到耄耋之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更多的是体验失败的苦涩。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所面对的竞争日益剧烈,各种压力也不断增加,要想青少年真正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势必要培养他们的社会生存力、意志力。使他们不仅要具备抵抗挫折的社会适应力,还要有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基于此国家教育部相继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其中包含“使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但是目前从社会、学校、家庭各层面对中职生的挫折教育认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够合理,开展的力度也不乐观。这将给中职生的学习生活尤其对中职生的成长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学校层面对中职生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的重视研究、革新推广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的与价值
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挫折进行自我调控。所谓“自我调控”就是在挫折应对的过程中,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对挫折的不适当反应,最终学会用理智的方法去应对挫折。中职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特殊群体,在纪律观念、待人接物、生活态度、理想追求等方面,甚至在自我认知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面对学习成绩的不尽人意,家长的各种过激反应,突如其来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又因为中职生就业普遍较早,受教育时间有限,如果在校期间不及时给予疏导,等到他们带着问题走上社会,再来指导恐怕难于上青天。这无疑对学生的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风险。故对中职学生的挫折教育的研究显得极为必要且重要。
三、研究内容
1.中职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因素。学生个人意志和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因素。如中职生家庭出身,,有的来自富裕家庭,而有的来自贫困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导致的父母的教育观等。虽然客观因素可能引发心理挫折,但不是心理挫折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同样出身贫困家庭,有的学生一蹶不振,自怨自艾,有的学生却能自强不息,学有所成。
(2)主观因素。主要由中职生的自我评价过高;各种需求动机相互冲突,不能平衡;一些不切实际的需求等。这些挫折主要是中职生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这是心理挫的决定性因素。这种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挫折如果不进行调节,将会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2.中职生常见的挫折源
中职生最常见的挫折是学习挫折。中职生在学习上由于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方法不恰当,或者不适应学习进度等,导致不能很好的适用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学习挫折感。其次是中职生的交往挫折。中职生很多来自特殊家庭,长期以来的认知偏差、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以及性格缺陷,很容易导致中职生与人交往的挫折感加剧。当然,中职生还有可能遇到恋爱挫折、情绪挫折、社会生活挫折等,这些很容易导致中职生的失落、自卑、焦虑等。
3.中职生常见的挫折反应
(1)积极反应。中职生遇到挫折,会将自己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或动机转变为社会规范标准内的行为或动机。比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有嫉妒心理,能够把它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加速自己的成长。
(2)消极反应。有的学生面对挫折,会产生焦虑、失眠等症状,甚至有一些攻击性的行为。还有的变得非常冷漠、狭隘,故意的压抑自己,甚至逃避和自杀。所以,身为教育者的我们,绝对不能小觑挫折的危害,也不要做事后诸葛亮,要积极的防患于未然。
4.指导中职生应对挫折的方法
(1)中职生要正确认识挫折。首先知道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不要逃避挫折。其次知道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固然令人痛苦,但是,人若冷静下来沉着面对,挫折就有可能成为激发人向上的力量。在与挫折斗争的过程中,个人的意志、品行都能得到很好的历练。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客观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中职生遇到挫折,不能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要冷静的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到症结,对症下药,才能克服消极情绪,真正的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3)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调整阶段目标与人生目标。既不要制定太低的目标,也不要制定太高的目标。目标太高,不容易实现,极易出现挫败感;而目标太低,却不能产生成就感,对自信心没有太大帮助,压抑了个人的潜能。中职生在确立自身目标前,首先应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谨慎的分析,根据自身特点确立行动目标。
(4)合理运用心理防卫机制,缓解心理压力。在遭遇心理挫折时,适度的宣泄是很必要的。当然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人深处困境会大哭一场,有人会听音乐,有人会去喝酒,借酒消愁等。总之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心理,让自己心理上能够承受,而不至于失控。当然,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就像一个止痛药一样,只是暂时的,不是根治挫折的“良药”。
(5)注重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境界。一般情况下,一个自身修养高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也较高。比如俗语讲“吃亏是福”,说明一个人做事不要斤斤计较,要不怕吃亏,勇于吃亏、善于吃亏,在吃亏中展精神,在吃亏中长智慧。当然,要提高修养,无外乎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
四、研究步骤与方法
1.收集整理质料。借助于图书馆,网络技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资料归纳整理,筛选有效和权威信息,从而为心育研究的科学性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体验。本人一直处于教学一线,并担任中职电子班的班主任,可充分利用特殊身份直接感触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对平行班级设立问卷调查表进行调研,感知学生的挫折力,从而调整教育方案,进一步指导学生挫折实践。如此反馈式的心育方案,效果显著的好。
3.论文撰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相关案例,设立论文主题思想,撰写论文框架,然后从学生的经历、学校环境、家庭背景、未来的职业生涯等各方面研究中职生的挫折力及对策进行丰盈,希望一个有血有肉的论述能对中职生这一特定群体有所帮助。
五、主要研究成果
1.通过对中职生心理挫折产生原因的探讨,明确了产生挫折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对心育教师的充分了解学生奠定了基础。
2.通过对中职生受挫折后的反应,了解中职生所处挫折的阶段,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指导或疏导,杜绝学生挫折感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实现局面的可控性,达到心育指导的有效和实效。
3.心育教师通过传授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让学生能坦然的面对挫折,或积极的向挫折挑战,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