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教师如何有效地批评学生

教师如何有效地批评学生

日期: 2019/5/2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陈慧

【摘要】学生犯错误不怕,关键是能否在错误中学习。老师批评得当,不仅不会打击学生,还能给学生以鼓励。具有鼓励性质的批评有三个特点:1. 就事论事,2.有时间限制,3.多角度看待学生的能力。老师应当谨记:批评学生不是目的,指导学生如何做才是目的。
   【关键词】批评;错误;成长型思维
  
   教师在工作中少不了批评学生,问题是学生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批评了吗?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改变自己的行为了吗?我想未必。要想让批评真正产生作用,老师要学会批评。
   一、错误的批评会打击学生
   美国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提出过习得性无助这个理论。在巴甫洛夫实验的基础上,实验室的研究生们继续这个实验,他们把狗放进实验箱中并且电击狗,如果狗跑到箱子的另一边,就停止电击。让研究生们发愁的是,电击来时,狗并没有跑到另一边逃避电击,而是消极地坐在通电的地板上,一动也不动。因为长期对生存现状的失控,狗即使有逃避电击的机会也选择放弃,只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错误的批评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让他们觉得反正我就这样,我改不了了。错误的批评有几个特点:
   1.以偏概全
   学生明明只做错一件事,教师却否定学生这个人,比如学生迟到几次,老师就教训他,你总是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行为自由散漫惯了。学生只是迟到而已,老师把学生的行为扩大化概括成自由散漫惯了。
   2.贴标签
   所谓贴标签就是喜欢给学生定性----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比如学生有几次没有认真地打扫教室卫生,老师批评学生:你就是懒。“懒”就是给学生定性、贴标签,说明学生一直不愿意打扫卫生,这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难改变。
   3.对后进生有偏见
   班级发生一些恶性事件,通常有多种复杂的原因造成,比如学生打架斗殴,明明是多方的责任,老师却只怪罪某个表现不好的学生,责怪他引起问题,挑起事端,学生就会倍感不公和委屈。
   二、恰当的批评能激励学生
   在卡罗尔·德维克《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了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永恒不变的,认为自己不能学会新的技能并且做出改变。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提升和改变,即使先天有所不足,也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使用成长型思维批评学生,要让学生觉得他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不足,从而愿意做出改变。能帮助学生培养成长性思维的批评有三个特点:
   1.具有表示短暂时间的词汇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在学生的错误前面加一个时间限定词,比如,你这一次的错误,你暂时还不能做到等等。这样的批评让学生觉得我只是这次犯错了,我通过努力可以改正,可以变好。
   2.就事论事
   好的教师不应当情绪化地对待学生。在批评学生时,不要翻旧账。如果学生没有打扫卫生,那么就要求他立刻补救,完成值日任务。千万不要学生犯一次错误,教师拉扯出一大堆无关事件,借题发挥,责怪学生。
   3.多角度看待学生
   斯宾塞说过,除了那些其个别的天才、神童或极少数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只存在智力特点的区别,而不存在智力高低之分。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应当心中有数:这个学生只是某些方面不行,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教师批评学生时也应该只批评某个方面,不应该泛化。
   三、批评不是目的,教育才是
   1. 给学生讲明道理
   学生不知道一件事为什么不能做,被老师批评之后,很可能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即使不犯同样的错误,也有可能行为僵化,不会因为一件事,懂得做一类事的原则。
   中职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学校不允许男生女生交往时有不恰当的行为。但是,因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常常出现亲密举动。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批评学生,要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学生通常不会改变。如果教师说明: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场合、身份、时机改变。男女朋友在学校,甚至在公司,出现亲密行为都不恰当,这会影响自己的学生与职业形象。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做,才能懂得规则,遵守规则。
   2. 教会学生如何改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犯错是正常的,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找到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可以参考以下几步:第一步,分析问题;第二步,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三步,选择最优途径,并试着改变行为;第四步,跟踪学生改变情况;第五步,反馈并优化行动方式。
   我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学校要求7:40到校,她到校时间约为7:46,迟到时间不长,但每次都要迟一点。我把她邀请过来,请她罗列出从起床到进教室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花费的时间。结果我们发现,她忘了把自己从家里到车库以及从学校车库到班级的时间计算在内,这导致她每次迟到6分钟。经过重新计算,她知道她每天应该提前6-10分钟起床,这样就不会迟到了。试行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学生的迟到情况明显好转。但是,没过了一段时间,情况有反复。于是,我继续把她请过来一起分析原因。这一次,她意识到:她吃饭快一点,就不会迟到;吃饭时拖拉,就会迟到。她提出,放一个钟在餐桌上用来提醒自己。之后,这位学生迟到的次数得到控制,现在几乎不迟到了。
   通过老师的帮助,在迟到这件事当中,她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了早晨的时间管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虽然被老师批评过,但是在能力提高之后,她的内心应该是喜悦的。
   如果错误是一种提示,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有勇气、有想法解决问题,学生会因此获得一种掌控感,这样的批评,学生不仅不会反对,反而会因能力的提高而感谢老师。
  
   ﹤参考文献﹥
   [1]马丁·塞利格曼. 教出乐观的孩子[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2]斯宾塞.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