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实践教学在智能制造大环境中的转变
摘要:钳工实践训练是职技校多年来最常见的课程之一,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智能制造越来越被企业重视,传统的钳工专业在社会生产加工中的地位日益下降。本文从钳工岗位技术要求的分析,对实践教学和钳工人才培养进行探讨,以便能更好的为制造业发展培养出所需求的人才作出转变。
关键词:钳工实践;智能制造;转变
机械制造企业主要是生产机械产品和装备,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目前企业提出的智能制造是很好,但它也不是医治企业百病的良药,它并不能代替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本身。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智能制造同样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就是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
一、钳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工种,是完成机械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钳工加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加工零件的技术工种。与机械加工相比,钳工加工有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加工质量受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等缺点。然而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许多技能型繁重的手工操作已被智能型数字化控制的机械所代替。但是总有一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比如导轨面的刮削、轴瓦的研磨等),或者采用机械加工成本不合算的操作和一些需要根据工作现场进行分析才能做出决定的操作,还是必须依靠钳工完成。
二、智能制造中对钳工的岗位技术要求
制造先进的机械设备,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企业中的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不论哪种钳工,都必须熟练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在智能时代的制造业中,笔者认为新时代的钳工除了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螺纹、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技能外,还要加强机械类和电器类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掌握PLC、变频器、传感器及通信方面的知识,对智能化设备的相关软件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钳工的工作内容在智能时代已随着科技的发展产生了转变,从以往的着重于零件加工转变为机器的装配、调试和维修,因此钳工的实践训练教学也应该随之转变。
三、钳工实践教学的转变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重新认识钳工
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21世纪,有些人认为钳工加工是一门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工薪待遇低下、发展前景不好的技术工种,钳工加工已经不适应当前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即将被时代所淘汰。 针对这种情况,实践教师应在实践教学的初期,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其认识到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也是由钳工装配、调试的,且设备的精度完全掌握在装配调试的钳工手中。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学习,参观过程中请专业人员对钳工重要性进行讲解,这样可避免学生对钳工错误理解而失去学习动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钳工技术的重要性,树立起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的信念,培养出学生学习的热情,能最大程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钳工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教学思路进行转变
老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零件的加工精度是考核学生实践水平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大量现代化设备的出现,钳工普通的锯、锉、錾等基本功操作都有机器设备可以代替,因此结合目前的加工现状,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转变,将钳工的实践内容重心向装配、调试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偏移。利用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开展综合性训练,拓展学生的技能适用范围。把握理论和实习的结合度,把课堂上的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验证,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机械类和电学类知识的理论教学,并一定程度地加入自动控制类学科的知识。 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将机械和电气、自动化控制有机结合。只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保持学习的专注,我们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丰富钳工专业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也更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比如在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设计,可以针对工厂中具体设备的机械操纵部分出现故障,展开案例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图纸,然后按照图纸进行分析,明白各个装配环节的注意事项,再根据现有故障,去分析故障存在的原因,进行修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开设类似毕业设计类的课题,让学生以模拟岗位的形式,小组分工合作,几名成员共同完成一个课题项目,将专业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真正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以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教师的转变
在科技快速发展下,机械行业逐渐趋向于高、精、尖方向发展,向人工智能化发展。因此老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收集行业信息,掌握最新行业动态,然后去分析总结钳工行业对人才新的需求,然后在再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更新。教师深入企业实习,真正直接参与企业对应岗位的实际工作,而不能流于形式,并以能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课题为考核周期。这样既可以开拓视野,充分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校的实践与企业的实际相一致。
结束语
中国是世界制造工厂,是全球的制造业中心,目前我国正致力于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各种技能型人才。钳工是我国机械行业不可缺少的工种,钳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因此钳工的实践教学必须对智能时代发展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转变,使得学生更适应于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梅兰. 浅析机电一体化背景下对高级钳工的新要求[J].职业,2014(24):21-22
[2]杨四学. 探究中职钳工实训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4(6):44.
[3]李霞. 浅谈钳工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重要作用[J]. 研究与探讨,2014(2):98..
[4]黄明清. 先进加工业环境下钳工实操教学的转变[J]. 人才资源开发,2016,05: 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