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考

日期: 2018/12/19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丁宁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双师型”教师也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考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培养;工学结合;双师型;
  
   关于教师的培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成功最根本的问题是选择教师。能教出好学生,一定要有好教师。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硬件条件几乎没有,仅有几间教室和宿舍。就是因为有闻一多、胡适、朱自清、陈演恪、吴大猷等一大批大师的存在才名扬海内外。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强大的祖国,教师是关键,要把尊师重教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教师本身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学校课程体系等原因不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不重视课程体系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方向转型,不重视师资队伍向“双师型”方向建设。绝大多数教师未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仅将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中,理论内容所占比例较高,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而且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为考查。有的学校甚至流于形式,走过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学生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2.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渠道比较单一。在我国,企业技术人员向职业学校转移的难度较大,主要还是现在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企业的技术人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由政府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教师待遇方面。
   3.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制度不够健全。以我校为例,学校对专业课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教学工作量,只要全年课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就可以全额发放绩效工资。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认可与肯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的意义
   如今,高等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定要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很快的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变化。
   1."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国家教育部发文多次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现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基本都是走出大学门进入职校门,没有经过企业的实践锻炼。其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在学校里基本是只能上专业理论课,不能上实践课。这就很难培养出能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更是与我们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条件。
   2.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等一线工作,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设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要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锻炼,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完成顶岗前的实践训练,毕业后便能顶岗工作。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这些专业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具有专业技能训练指导能力,要有企业实践经验,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最好还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三、我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举措
   1.在新教师的引进上做文章。近几年,我校新引进的教师大多是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参加技能大赛成绩突出人员。对于个别刚毕业的大学生,学校也是一开始就组织他们参加技术培训,围绕某项具体技术的落地展开,培训时间一般为3到6个月。
   2.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企业轮训。与紧密合作型企业开展专业课教师进车间的全员轮训措施,使每个专业课教师5年内必须进企业至少6个月进行企业实践。
   3.利用校办企业和企业进校园的有利条件,让老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不出学校就能让老师感受到企业的真实环境和管理方式,还不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等多个主体的协同合作,系统的设计规划尤为重要。创新“双师”培养模式是提高“双师型”教师建设效率的关键。当然,除了以上我校的一些做法外,还可以探索教师的自学自练、传帮带、师徒结对和竞赛指导等多种方式。同时,也可以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拓展覆盖面。
  
   参考文献:
   [1]周报春,周秀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析[J].《职教通讯》2012(14).
   [2]郝婷.试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管理体系[J].《电子测试》2015(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