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日期: 2017/12/1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文化基础教研室 李永武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汉语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训练和提升。很多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往往因为所处环境、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遇到很多障碍,从而不利于自身汉语的学习和口语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考试成绩为原始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探析当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现状、影响汉语口语能力因素;探讨少数民族学生提升汉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措施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现状
   (一)汉语口语能力参差不齐,普遍较差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91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口语成绩优、良、中、差比例如下表所示:
   少数民族学生口语平均成绩优良中差比
   优秀(90分及以上) 良好(80-90分) 中等(70-80分) 差(70分以下)
   人数 13 19 28 31
   所占比例 14.3% 20.9% 30.7% 34.1%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差。有的学生口语成绩能达到99分、98分,有的学生却只能取得40分、30分甚至更低,所以,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参差不齐,普遍较差。
   (二)语义理解能力薄弱
   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成绩来看,少数民族学生不仅汉语口语能力较低,语义理解也普遍薄弱。从汉语阅读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语义理解部分的得分偏低,只有少数的学生语义部分得分较高。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忽视了语义理解的环节。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将汉语学习的时间用在课堂学习和课后习题的练习中,他们极少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汉语理解能力。而汉语口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汉语语义理解能力有关系,理解能力不强,口语表达能力必然就跟不上进程,从而就难以讲出一口流利的汉语。[1]
   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不足的原因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差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个人内因层面的,也有外在层面的因素。
   (一)母语的影响
   我校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以维吾尔族为主,他们从小生活在本民族聚集的环境中,讲的本民族语言,很少接触汉语,所以对汉语感到非常陌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1、汉、维语言的发展历史不同。我们知道,汉语的发源时间比较久远,早在公元前14-11世纪的商朝就有了最早的汉字——甲骨文,此后汉语历经各个朝代,发展迅猛。而维吾尔语最早则是产生于公元8世纪,比汉语的诞生晚了2000多年,后来又不断被阿拉伯语等语言同化。所以截然不同的发展历史必然决定了两个民族语言的大不相同。
   2、语音、语法和词汇量不同。汉语和维吾尔语不仅在发音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差异也极大。维吾尔语的词汇数量比汉语少,所以维吾尔族的学生要学习汉语就意味着要掌握更多的词汇量,这样学习的难度加大。而且,在细节方面维吾尔语的写字方式也与汉语不同,其采用的是阿拉伯的写字方式,从右到左。由这些细微之处可以看出,维吾尔族的学生要掌握汉语首先面临语言习惯方面的挑战。[2]
   (二)生活环境的影响
   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生活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影响到学生掌握汉语的水平。
   新疆维吾尔族的生活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境内的天山以北和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域比较辽阔但地形复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他们不断适应环境并进行创造,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兼从事牧业的农业生活,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风俗和饮食习惯。而汉族则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民族,汉族生活区域地势平坦,自然生存环境较好,人们的生活相对安逸,自然形成了比较平和、求稳重的个性。由于民族风俗习惯和个性的不同,带来维吾尔族学生思维意识的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的文化交流,进而影响到他们学习汉语的进程。[3]
   (三)心理方面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掌握语言的能力、努力程度、自信心等等这些内在因素,如果这些因素没有进行优化调整,那么他们的汉语口水平就很难得到提升。
   1、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素质影响汉语口语的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来自牧区或者偏远地区,生活条件普遍艰苦。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这就导致他们在往后接受汉语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从而影响到他们自信心的提升。一旦缺乏自信心,在与汉族学生进行交流时就更加困难,从而不利于他们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4]
   2、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驱动作用,引导和促进着学生不断努力学习。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进校后,对汉语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只将其看作是考试的工具,没有认识到汉语对今后工作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对汉语学习的预期目标可能就比较低,动力也不足,很容易感到疲乏和倦怠,从而不利于他们汉语口语水平的提升。
   (四)教师教学的影响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中,教师教学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教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一不可。如果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很高,而教师的水平较低,那么也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1、汉语教师责任心不强。少数民族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和语言习惯,要想教好汉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还要责任心强,对学生要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但是汉语老师在这方面却比较欠缺。
   2、汉语教师专业素质不过硬。现在汉语老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某些老师虽然自己的汉语水平比较高,但是教授能力不强,出现学生课堂听不懂,课下不交流的现象,从而导致汉语口语学习效率低下。[5]
   三、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一)注重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提升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汉语课老师要牢固树立“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坚决避免“满堂灌”。课堂内容的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汉语水平,又要使学生感兴趣,通过课堂讨论、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2、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口语训练是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重要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每堂课都要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口语训练。老师要针对本次授课,合理设计口语表达内容,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和鼓励表扬,并且做好小结讲评。创造一个学生敢于开口交流的轻松学习氛围。[6]
   (二)注重环境影响
   语言的学习与环境影响密不可分。
   1、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因此,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交流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参观见学、体会交流、民汉结对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度。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薄弱,风俗习惯与汉族又有极大差异,所以学校要从上到下的应多关注他们的课余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对周边环境的适应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营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将学校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更加自在更有信心地学习汉语。[7]
   (三)注重自我提升
   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学生自身。学生只有不断进行自我督促和自我提升,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汉语口语能力。
   1、要充分认识汉语口语的重要性。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部队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汉语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执法执勤、反恐维稳、群众工作的开展。只有正确认识到汉语的地位和作用,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不断督促自己努力学习。
   2、课堂上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课堂时间是最宝贵的汉语学习时间,坚决杜绝课堂上听不懂的内容课后补习的现象。因为课堂上错过一分钟内容,课后可能需要十分钟来补习,这样就降低了学习效率。只有集中精力听讲,才能为课后努力复习奠定基础。
   3、课后要多加复习并与同学交流。语言都是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习得的。少数民族学生课后要增强自我监督意识,课堂学习之余,要多加复习。尽量克服自己的羞涩、自卑心理,多与汉族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强化口语训练。在交流中形成乐观开朗的个性,在沟通中提升自身的汉语口语水平。
   (四)注重教师培训
   1、要注重汉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除了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之外,学校还应该对汉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加大“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力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进行专业培训。在校内,通过督导检查、授课比赛等形式,全方位提升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2、要注重汉语教师课余知识的培训。一方面汉语教师要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充分的认知,了解他们的民族特点、语言特点和风俗习惯等等。一方面学校要对汉语教师多开展风俗知识和少数民族历史的培训,丰富老师的知识面,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跟他们进行交流,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从而对汉语学习更加充满兴趣。[8]
   3、要注重汉语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培训。教师的人格和品质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培训,让教师树立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有助于自身发展和学习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慕玉兰.预科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J].广西教育.2011(27)
   [2]吕必松.我对汉语特点的几点初步认识[J].海外华文教育.2001(01)
   [3]吕必松.我对汉语特点的几点初步认识[J].海外华文教育.2001(01)
   [4]汪学琴.在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5]邢小龙.试论汉语预科教学重点建设课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04)
   [6]许辉.对高职民族预科生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学刊.2013(05)
   [7]邢小龙.试论汉语预科教学重点建设课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04)
   [8]蒙良秋.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生阶段性管理策略探析[J].广西教育.2010(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