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职工转岗培训过程探讨

职工转岗培训过程探讨

日期: 2017/11/18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金陵石化教培中心 王平

【摘要】职工培训在各行各业的位置越来越显得重要,为保证职工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做到学以致用,以本人参加培训的体会,从职工破冰教育开始,对学员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考核过程和评价系统进行全面剖析,希望能够找出规律,并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理论,为后续培训再上新台阶,打下基础。
   【关键词 】转岗 考核 评价
  
   1.前言
   地处江南美丽城市的某石化公司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优胜劣汰、关停并转了一些高能耗、污染大的装置和企业,这些富余职工,为了不给社会添加负担,同时也是贯彻国家的政策——不让一个职工下岗的要求,企业针对这些面临转岗分流的职工、干部进行再培训上岗部署,精心设计转岗培训的课程,选聘一些有资质的优秀教师担当授课教师,保证转岗培训人员能够安心学习、学有所用,能够顺利上岗的宗旨,对这些转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授课。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得到一些启发,总结了职工转岗培训的特点和一些体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2.破冰教育
   分流转岗准备进入学习状态的职工,由于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有普通职工,也有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各自学习状态也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在各自意识中会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如何学?怎么学?学完之后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学习者的态度;但也会有一部分学员,会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在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接受,会有诸多的因素来推说不能学习的理由,比如多年没有拿笔了、年龄大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哪有心思安心在这里学习等等,因此在针对此类培训的人员来说,提前做好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里开展破冰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流程,一来相互了解稳定军心,二来可以形成一个合作学习的团队,为即将进入学习状态打个基础,提前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
   3.过程分析
   学习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听懂学会、工作应用、解决问题。
   教师开场有效“销售”自己,从情感上认同学员,被学员接受的第一课非常关键,这是学
   员听懂学会的重要前提,很难想象一个不被学员认同的教师,怎么可能接受该教师的授业传道,这种情景下的学习,学员将产生抵触情绪;为什么大师的课程非常精彩,授课热点层出不穷呢?一、是有真才实学;二、换位思考找准学员关注的问题;三、告诉学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四、理论与实践结合;五、注意被培训者的条件反射,形成网状结构或面的分布,形成共鸣。这样的课程就是再瞌睡的学员也应该会被吸引起来,这是其一。
   其二,培训学习一定要让学习者得到实际的应用,切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和学习者的关系是平等的,要相互理解,双方积极主动地,把自己最强的一面表现出来,要注重双方感情上的交流。很多学员都是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骨干成员,他们更注重的是生产实际的应用,你理论照本宣科,脱离实际,或授课中明显和实际不符的过时理论,使得学习者疑惑:这讲的理论怎么和实践中不一致?他会告诉你这个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么我们应该认真检讨自己的理论,及时更新陈旧、过时的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习者所关心的问题,才是硬道理。
   三、作为培训者和组织者关键是要知道培训目标和方向,选择的培训内容能让学员愿意学习。不是所有科目通过短期培训能够达到要求,需要循序渐进,应该强化的是基础知识,选择关键课程,通过讲述使得所学内容能够记忆并保留下来,成功使学员认可、接受、运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作为培训和组织者需要实时开展实践、学习、评优三个平台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实实在在地完成培训目标和方向的制定,才能更切合实际完成学习过程的导向。
   实践平台——培训实施、基础强化、科研交流、一线调研;
   学习平台——集中听课、外出培训、教研活动、导师带徒、参观考察;
   评优平台——优秀项目、优秀论文、优秀课程 、优秀培训师
   4.方法选择
   一个优秀教师或是培训大师,都会有自己一套的教学方法,他们会把自己最强的一面展现给听众,这是日积月累、磨练得来的功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大师们根据授课对象不同,会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紧紧抓住听众注意力,围绕自己的授课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
   为了区别教学,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给企业职工培训我们选择在课堂进行的案例分析教学和仿真,特殊情况可采用现场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和设计者,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仿真教学,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设计者,学员是组织参与者和讨论者或设计者,通过对典型案例的仿真分析研究,组织学员独立思考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后参与讨论总结,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和外界因素,从而加深理论知识和实际状况的掌握及理解。
   对技能人员培训,需要遵循“以技能为基础”的原则,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重点提高技能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突出一专多能和适应岗位变化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施中,两种方法应该穿插使用,一是要确保真实性;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三是要有深刻的启发性。
   5.知识整合
   如何进行知识整合?我的经验是:讲解——说给他听,就是把老师经过长时间训练积累的操作经验、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传递给学员;示范——做给他看,由老师进行操作示范,示范的作用就是传递标准,让学员知道标准的操作步骤;练习——他试试看,学员根据标准进行练习(仿真)或者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训练,在学员整个训练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观察学员的操作步骤和操作动作,做好记录;反馈——告诉他如何改进,对学员的操作进行总结点评,指出学员操作中的错误,给出正确反馈意见,学员能够巩固正确、修正错误再次训练;巩固——帮助他形成习惯,根据标准要求反复进行训练,形成习惯;提升——鼓励他突破自我, 把好习惯融汇到实际工作中,学会举一反三,不断改进操作步骤,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6.考核过程
   考核目的是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不光要注重学习过程,而更重要的是结果。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会更加有效。目前常用方法有两种,技能考核和岗位资格考核;技能考核的过程通常做法是笔试模块占30%,实操模块占70%;岗位资格考核过程都是笔试模块,在笔试模块中又分成纯理论模块和笔试实操模块。这里对转岗培训学员来说,我们采用的是岗位资格考核模式。
   7.评价体系
   经过观察,我把评价体系分为三种形式:高低分在两头的橄榄形、小部分优秀和大部分合格的梯形、只有一个胜出者的金字塔形;
   橄榄形: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梯形:针对成人培训的评价;金字塔形:针对竞赛选手的评价。
   学习成绩就是最容易得出的学习者学习状况的评价。在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人格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评价,这些评价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者的评价体系。
   针对职工培训的评价不能像学生那样,是以考核成绩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进行评价,对他们不能一味以成绩总体评价来描述学习状态,而应该是梯形状态分布。他们被要求掌握的是即将上岗的理论知识,就应该全面掌握这些知识,考核就具有针对性,考核时就必须通过为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因此,他们的成绩分布是小部分优秀者为梯形的上底,大部分合格者分布在梯形的下底,这就是梯形的评价系统,考核的结果只有优秀和合格,这才是合理的分布。否则,就是金字塔的分布结构,即少数人组成的塔顶,大部分人被淘汰为塔底,这样的结构不适合培训学习者掌握所需要的知识点,就成了竞赛的形式,是从全部的群体中,找出一到两个优胜者,而大部分是垫底者,这是竞赛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以大部分群体合格为考核目标,才是合理的评价体系。
   8.总结
   岗位培训具有实用性、技能性和适应性等特点,通过培训要“能干会用”,适应岗位的变化。我们的做法就是六步,讲解、示范、练习、反馈、巩固、提升在学习中的反复运用。
   为了达到培训的目的和效果,重点是实现课堂知识和技能训练一体化,把课题转化到岗位应用上,一通百通。课堂知识是通用的,但技能操作由于各单位及各装置的工艺差别,会有所区别,也是大同小异,虽然我们是在课本的基础进行授课,但还是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问题,课本中前辈的知识有些是过于陈旧的内容,必须用最新的知识补充,有些是不符实际的必须提醒学员注意,必要时还要进行仿真验证,得到合乎逻辑的让人信服的结果。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让岗位培训深入人心,做到学习者学有所用,管理者满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