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日期: 2017/2/14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朱新年

摘要 为了让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深的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教学中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让学生更准确理解和应用语言,以刺激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世界也更加了解中国,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从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意义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图腾,是吉祥之兆,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势必不会有好的效果。 2.文化教育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基本功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从而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中西文化差异
   在称呼方面中国习惯上有 “王校长”、“吴老师”等称呼。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觉得自然。英美人在交谈时与我们中国人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我们在交谈时对个人的隐私往往不会很介意,而对英美人来说隐私不容拿出谈论。在我国,谈论年龄通常是很平常的事,但在英美国家,年龄属于个人隐私,是不能随便谈及的。另外,像收入、婚姻、衣饰价格等均属于个人隐私,在交谈中最好避开,而最好谈论天气等话题。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三、在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现行中职英语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它本身就是介绍文化的一个极好蓝本。在教学中渗入文化介绍,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下是几种渗透式教学方法:
   1、文化背景渗透法。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平时很少接触该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往往会感到费解。所以,在教学中直接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能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中,增加谈论天气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在英美国家,人们为什么对于谈论天气有着特别的兴趣,在他们看来,初次见面或在彼此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谈论天气是最稳妥的办法。因为天气这一话题人人都可以发表见解,且不涉及他人私事,也不至于失礼或引起误解。当然,英国人尤其喜欢谈论天气,还与他们国家多变的天气有关。
   2、视听法。
   视听法能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使学生通过图片、影像和声音,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弥补了书本的不足,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3、活动表演法。
   例如,教学My Merry Christmas时,第一步,让学生听、唱圣诞歌;第二步,分小组讨论问题:What holidays are there in our country ? 第三步,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编写故事介绍圣诞节,然后把该故事让学生表演出来。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更深地解了英语国家人们在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而且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直接利用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步进行,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周贞雄:《中学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手册》,海洋出版社,1999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