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明显提高。机电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应用型课程,伴随着机电行业智能化发展,对从事机电工作的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也有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几点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
关键词:机电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应用专业在原有教育教学基础上,取得显著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明显提高。尽管现阶段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并不能满足我国机电行业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应立足当前经济发展,把握机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机电行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当前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传统的机电专业教师引进都是偏重学历和理论研究成果,对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缺乏重视。教师进入教学环境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专业教学环境,对机电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缺乏准确认识,对现代企业所需要机电专业型人才也缺乏理解,专业教学始终处于“纸上谈兵”阶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表明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双师型”教学队伍,要进一步深化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就必须立足社会和企业人才需要,从构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始。
1.2课程设置与实际所需相脱节
目前,对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呈现出明显的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并没有与企业特点相结合,这也是当前机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机电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吗,机电工作也变得多样复杂,对机电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技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机电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使得学生所学的机电课程内容与实际所需的技能相脱节。院校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会让学生知识学成后缺乏竞争优势;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要求不相一致,自然就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也让学生学习的课程知识功亏一篑,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所需。
1.3专业教学方法不灵活
客观上说,机电专业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并重的技术性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机电专业教学应更具有创新性,立足社会机电行业发展前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偏重于应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重在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没有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机电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改进,只是一味的将教材知识死搬硬套,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很容易禁锢学生思维,限制学生能力发展,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技能。
1.4产学结合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都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起,始终被禁锢在课堂学习这一圈子之内,日常学习所接触的技能知识和机电相关的设备都是比较陈旧的设备,很少真正的走到机电行业中,了解机电设备、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哦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也难以学习到时代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很多学校对已经安排的课程实践在思想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依然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部分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产学结合的重要性,开始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让产学结合始终处于形式化、浅层次,透露出明显的培养模式偏差。
2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创新与改进
2.1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依据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改变传统缺乏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教师教学现象,重新构建出一支与专业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首先,担任机电教学的专业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较好的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院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不断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安排教师进入企业工作实践,担任机电科研项目等,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社会技能考核,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中;最后,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学习最新专业知识,了解机电行业的发展之路,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组建出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机电专业“双师型”队伍。
2.2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教学内容
为了使机电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立足于本校特色、扬长避短、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院校必须认识到机电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满足机电行业对人才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已有的实战训练体系,对陈旧的、无法适应当下发展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制定适合的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注重机电行业特色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将现有的教学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层次,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个人发展所需,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2.3创新专业教学方法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需要改变原来的以实验为主的时间方式,而是根据院校专业发展特点,组成基本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从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试验方法到注重学生基本技能掌握,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用分层实验课代替原有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理论,深刻的理解机电专业行业发展规律,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合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2.4加强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就机电行业对机电专业技术人才的用人要求,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加强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不仅需要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通过增加专业综合设计教学环节、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增加网络实验平台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需要增强院校与企业合作渠道,利用社会资源培养机电专业人才。比如院校可以与当地多家机电、汽车等企业签署实践、实习协议,将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感受机电企业工作氛围,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如此,还可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机电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领域,只有正确引导,并采取有效措施为机电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通过在机电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标准、机电专业课程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改进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院校几点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更好的满足社会和机电行业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司家勇,李立君,闵淑辉,仲志刚.高等林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06:23-26.
[2]薛风,石宁,信劲东.矿山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03:199+201.
[3]胡长城.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11:167-168.
[4]杨春杰,柳舟通,黄磊,华文林,夏国宏,王国贤.中加合作项目机电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2:83-85.
[5]凌慧,时建鹏,刘凤国.机电专业实验室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地位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5,08:137-138.
[6]万松峰.基于CDIO的高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东莞高职机电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5,05:55-56.
[7]冯海明,谢光辉,解同信,牛小铁.高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