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当前中职一年级学生的一些特点

浅谈当前中职一年级学生的一些特点

日期: 2017/2/4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傅怀利

摘 要:本文就当前中职一年级学生的一些特点进行了阐述,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了探讨,写出了中职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职教 一年级 特点
  
   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更为艰巨而繁重,我以为当前中职一年级学生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自卑感强,易敏感,身心健康存在着一定问题。 由于中职学校的一些特殊性,使得刚进入中职的学生自卑心理较强,中职一年级学生情绪低落,自卑感,意志消沉,自信心表现得尤为不足,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凡来读中职的学生差不多都是普高落选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初中时的学困生和待进生,自然饱尝了不少白眼和歧视。
   二、思想活跃,但政治理想不够明确,对国家大事不太关心,法纪观念淡薄。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多渠道汇成的信息流冲击波,使本来好奇心重、特别敏感的青少年学生思想更为活跃,议论的话题也呈现出多元化。但他们不愿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不愿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无远大的政治理想,对民主、法制虽有一定的向往,但往往认为法纪限制了他们个人的自由,因而法纪观念相对淡薄。
   三、以自我为中心作为衡量是非标准,自我意识强,自控能力差。当前,中职一年级学生是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身心的迅速发展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力求摆脱老师、父母的束缚,自我意识有时太强,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臆断性。由于自我意识的强化,使他们往往喜欢以“我”为中心作为衡量是非标准,凡对“我”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凡对“我”无利的就认为是错误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并不意味着自控能力的增强。
   四、想成就一番大业,但劳动观念、集体观念淡薄。当前由于不少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劳动观念的淡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中职一年级学生劳动感、义务感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注意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随社会竞争的加剧,中职学生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他们往往只希望自己出人头地,有的人集体主义思想已非常淡化。
   五、家庭观念有,但成长的环境空间相对狭小。当前,中职一年级学生对家庭有一定的责任感,大多数学生基本知道父母习惯,关注父母健康,能承担一定的家务。当前中职一年级学生生活的空间就是家庭、学校、娱乐场所(主要是网吧),表明中职一年级学生成长的环境相对狭窄,与现代的开放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
   六、渴望美、追求美,但缺乏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当前中职一年级学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希望赶潮流,热衷于穿戴时下最流行的服饰,喜欢美的艺术作品,欣赏流行歌曲,热衷于培养自己的文娱特长,但缺乏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往往只注重外在美,他们不懂得礼仪是美德的传统,他们对美的理解往往是追求物质享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种种过高要求,以致于超越了家庭的实际能力,没有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
   由于学生生源的特殊性,这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为了今后能使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工作,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坚定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确定教育的力量。我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对象。作为班主任只有树立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克服困难,耐心教育每个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呼唤尊重,教育更呼唤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个案心理咨询和辅导、家长学校讲座等;坚持每年一次的军训活动,让学生在训练中锤炼作风、磨炼意志、严明纪律。前面说过职校生的素质较低,这是客观现实。他们有的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自暴自弃,到职校来并不是为了求知、学技术,而是迫于多方面的压力来学校混日子的。在以前的职校生中,就有很多人厌倦学习,行为懒惰,有的上课时呼呼大睡、玩手机,自习课在教室抽烟、打牌、谈天说地,课余时间谈恋爱、上网吧,甚至为点小事就打架、斗殴,根本无视学校的校规校纪。总之,中学生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在职校生中普遍存在,应把出现的各种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组织新生学习和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的校纪校规,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三、对新生开展“职校生涯规划”活动,树立学生的奋斗目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职校生三年或五年的学习生活,涉及到学习、生活、素养等方面,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等等问题,既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又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为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插上翅膀,
   今后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比之下,职教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职校毕业生不仅同样享有上大学的权利,而且还享有由学校推荐就业的权利。可以这样说,在每一位职校生的脚下都有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愿职校学生们个个能成为有志之士、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 对办好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市经济治理干部学院学报[J].第16 卷第1 期 2001.3.
   [2] 王芳,张志强高职高专院校应找准位置办出特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Vol.14 No.6.200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