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革
摘要:《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为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目前《机械制图》这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技工院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教学方法 改革 对比教学法 分组学习
《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讲解的是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培养的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技校生大部分是从初中直接升入技校的学生,初中时没有接触过立体几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制图的难度较大。因此,要取得《机械制图》这门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强有力的改革。
一、开好头,通过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给学生上好第一节课,要重视对绪论的讲解,绪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将会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让学生萌发对本课程的求知欲。因此课前要精心设计绪论课的教学环节,在绪论课上可以跟学生像是聊天一样,讲讲当今社会的就业现状,举一些往届优秀学生的例子,讲以往学生的故事,告诉现在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讲讲制图课对后续专业课的作用,告诉学生专业课学得好,有一技之长,将来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凭自己的技能找工作。反之,专业知识学得不好,将来即使找到工作也不能胜任,也许只能像机器人一样只会做呆板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通过这样的开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用第一节课的精彩教学打动学生,知道《机械制图》这门课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爱上这门课。
二、精心备课、认真总结、善于归纳
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机械制图》这门课里有些知识很抽象,因为这些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空间想象力,因此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用浅显的易懂的语言讲述,教学内容讲述要由浅入深,简明扼要,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对比教学法,比如在讲解装配图时,就可以将零件图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从各自的定义、组成等方面进行比较,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中可以用列表的行式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图形的组成上有两个区别:1、零件图标注的是完整的尺寸,而装配图中标注的是必要的尺寸;2、由于装配图上不止一个零件,因此装配图比零件图多了零件序号和明细栏,通过这样的对比讲解便于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再如:在学习点、线、面投影时,学生判别点、线、面相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时会发生混乱,经常会发生把正平线看成了正垂线、铅垂面当成了一般位置面的情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总结,帮助学生拎清概念,仍然可以用对比的方法、用列表的形式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下面的表格就列出了平面的相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的表格,通过简明的口诀总结,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个容易混淆的内容。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为教学理念,把学生要认知的内容用任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学生情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激励学生自发去完成任务,各组选出发言人总结陈述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巡视、启发、协助、发现问题、答疑解惑,最后总结归纳知识点,对重难点或学生解决不好的问题予以点拨。技校的学生喜欢动手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方法较好的培养了学生专业能力中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交流沟通能力,学会自我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社会交往与团队合作、协调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也是受益匪浅的。
总而言之,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实现了《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化解学生认知中的的“难点”,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惠云,范竞芳.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丁 一,陈家能.机械制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