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与实践要素探索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与实践要素探索

日期: 2019/5/7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陈海娟

摘要:《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知识点多,涉及大量抽象的概念、名词、定理。而中职生的基础薄弱,普遍欠缺抽象思维能力,往往难以理解这门必修课,甚至厌学、弃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创新。本文将就这一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探索
  
   中职生多为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底子薄、基础差,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对于“抽象思维”往往一无所知。而《机械基础》课,则要向学生们传授机器的概念、机器的机构、构件、零件、工业用钢、铁碳合金、平面连杆机构等等抽象的概念、名词、定理,教师又习惯进行封闭式单向灌输,让学生听得头晕、只感觉枯燥乏味,最后厌学、弃学。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反过来又挫伤了教师的教学动力,让教师厌教(个别教师甚至“脱离苦海”)。
   其实,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精髓在于探索创新[1]。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
   一、讲好第一节课,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根据新入学的中职生成绩差、学习能力不强、又对《机械基础》缺乏了解、对未知事物感到惶恐的特点,教师应认真讲好第一节课。
   第一步,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教师要整理自己的仪表,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这会迅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们消除恐惧心理,感到亲近。)
   第三步,教师根据对学生们的摸底,让几个入学考试分数较高的学生谈他们对《机械基础》的看法,再让几个入学考试成绩较低的学生谈他们报考本专业的目的(哪怕学生说“是父母叫我来报考的”也没有关系),形成师生互动交流的局面,活跃起课堂气氛。
   第四步,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向全班介绍《机械基础》课程的重要价值。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近代史上,英国、美国曾经是世界工厂;一九七〇年代,日本取代英、美成为世界工厂;今天,我国则超过英国、美国、日本,成为新的,同时也是人类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工厂,数百种工业品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自豪感。随后,教师还要向学生们介绍:现在中国工厂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而德国、日本的工厂已经普及机器人生产,工人们头戴具有增强现实技术的头盔管理生产流程,收入是中国工人的十几倍,而生产效率却比中国工业企业高出数十倍,企业寿命可以长达数十年(中国工厂的平均寿命不足两、三年)[2]。再后,教师又要把话题拉回到学生们的实际,告诉学生们:机械技术一直在发展、进步、创新之中,如果同学们只想混一个饭碗,那么将来就会被市场竞争、机器人、物联网淘汰;如果同学们掌握好《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发挥想象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那么,将来就一定可以当上高级技术工人、工程师。瓦特就是从工人做起的,亨利·福特十六岁时也是一个学徒工。——这样,学生们会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命运与《机械基础》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通过实践性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中职生抽象思维能力差,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喜欢游戏。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对《机械基础》的感性认识(人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以记住80%的信息;而看到的文字,只能记住10%的信息),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
   如,在教学《机械基础1、绪论》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解剖机械闹钟、机械手表,然后自己动手还原。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比赛: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整地解剖一个钟表,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钟表还原,再让它准确地走动起来。中职生处在青春期,具有竞争心理,会纷纷动起手来投入实践性教学(而教师只须在一旁微笑着旁观)。有的学生可能不会拆钟表,有的学生拆开钟表后不知如何还原,教师可以让先进生对这些后进生进行指导、帮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钟表结构,分析自己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解剖、还原钟表后,教师要让“冠军”对电扇进行解剖、还原。然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讲解:无论是钟表、或是电扇,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个不同的构件组合而成的,而且这些构件可以进行重复性的、有规律的机械运动。教师还可以让聪明的学生走上台来,在黑板上归纳、总结出任何机器都包含动力、传动、工作、控制等四部分。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又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所以,课堂教学这门艺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中万.中职《机械基础》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19):110.
   [2]周怡,丁海涛.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机械基础”微课资源开发与实践[J].福建轻纺,2018(09):32-36.
   [3]马艳巧.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积极性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18(05):1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