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军人心理压力成因综述

军人心理压力成因综述

日期: 2014/7/22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基础部 陈晨

压力(Stress)通常也被称为心理压力(Psychological Stress),加拿大内分泌专家汉斯•塞里(Hans Selye)[1]认为压力就是机体由生理系统中应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而表现出非特定性反应。在国内, Stress通常被译为“应激”,目前应激作为压力的解释已为人们普遍所接受,如Caplan(1975)、Beehr & Newman(1978)的观点“机体由于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2]。心理学家张裕隆认为压力是“生活环境不能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与经验无法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互配合,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失衡的一种紧张状态”[3]。
   压力的内涵指的个体在适应特定环境刺激的过程中,由需要与能力的失衡而引起的伴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的心身紧张状态的复杂历程。军人的心理压力就是指军人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个体,由于军人独特的军事环境中的相关刺激而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
   1多种应激源的刺激是军人心理压力产生的外因
   环境中各种各样的要求有机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刺激事件统称为应激源(Stressor)。引发军人心理压力的应激事件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1军人职业的独特特性
   1.1.1 军事活动的对抗性和残酷性 军人作为战争的主体,在战争中要随时面对着杀人或者被杀的抉择,面临着流血与牺牲的威胁。当代新军事革命的兴起使战争的破坏力更大,使军事斗争的对抗性和残酷程度进一步加剧,军人对战争伤亡的威胁感也跟着激增[4]。
   1.1.2军事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毛泽东指出:“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的‘盖然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军事任务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捉摸,心理压力在无形中也被加重,军队任务的不确定性带给指挥军官的压力是直接的,而士兵的压力则深受指挥官能力的影响[5]。
   1.1.3军队管理的严格性和封闭性 军队内部实行了一套最为严格的管理体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采用的是完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要求军人必须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忽视军人个人需要和感受,个性发展自由度低,自由空间狭小,极易产生纪律约束适应障碍[6]。
   1.2军人个体重要生活事件
   1.2.1 婚恋与家庭问题 当前军人家庭方面应激源主要包括:一是找对象困难;二是两地分居;三是家人对入伍军人的期望过高。
   1.2.2晋职、晋衔及复转问题 近年来军队在选拔军官中积极引进地方的一些竞争机制,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军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军人的复员和转业更使军人不得不面临着二次就业的压力。
   1.2.3 工作中人际关系紧张 当前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原本单纯的官兵关系也开始变得微妙和复杂,缺乏理解和沟通和配合,或因竞争、猜疑等原因造成同事之间勾心斗角甚至直接冲突,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均能引发心理压力。
   2军人个体自身特征是其产生心理压力的内因
   2.1生理因素
   2.1.1基因遗传与成长 基因遗传同妊娠时母体患病、营养不良或产伤等原因一起“导致神经系统的脆弱性等生理上的个体素质,形成个体对环境刺激具有不同的反应特点”[2]。
   2.1.2身体健康状况 个体的健康状况极大的影响着其对环境刺激的认知与评价,同时个体的心身功能状态影响着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抵抗能力,健康的人往往比患有疾病的人更能承受较强的刺激而保持机体的正常不患疾病。
   2.2心理因素
   2.2.1个体的认知评价 一是,个体对应激刺激的认知和评价。应激源是否使机体产生身心紧张状态并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首先取决于个体对刺激物的认知和评价” [2]。二是,个体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除了来自于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社会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之外,更主要来自于社会比较。三是,个体对本职工作的认同。在军队,军队过于强调责任和使命,军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增强的同时所引发的心理压力也在增加。
   2.2.2个体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当个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导致紧张造成心理压力。
   2.2.3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影响和决定个体对刺激的反应方式。
   2.2.4个体情绪的体验 斯坦利•沙赫认为情绪的体验是“一种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相结合的状态”[10]。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由于外界事物对个体的满足效价不同个体产生的情绪体验也不同。当出现正效价时,个体会产生积极情绪体验;当出现负效价时,个体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它能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2.3不良行为模式 个体的一些不良行为模式,是自身长期以来就形成的难以克服的固化了行为习惯,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一个原因。常见的一些不良习惯包括:第一,不良的时间管理。第二,马虎。第三,懒惰。
  
   参考文献:
   [1]Selye, Hans. 193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 Graw-Hill.
   [2] 欧阳辉.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93,93,93,98,99,98.
   [3]朱敬先.健康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3,313,313.
   [4]王晓军.高技术战争中的军人心理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5(12):174.
   [5]Glass, A.J.(Ed).(1973).Neuropsychiatry in World War Editor, Office of the Surgeon General, Department of the Army,US Army, Washington,DC.
   [6]吕剑,新战士不适应心理成因及对策,政工学刊,2006(1):58。
   [7]赵静波,解亚宁.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1).
   [8][以]Reuven Gal & [美] A.David Mangelsdorff, 苗丹民,王京生等译.军事心理学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
   [9]李权超,王应立.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军人心理应激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2):107-109.
   [10][美]Richard J•Gerrig, Philip G•Zimbardo.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62,363,405,346,3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