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法的新型毒品犯罪预测分析

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法的新型毒品犯罪预测分析

日期: 2014/7/21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广州边防指挥学校指挥系战术指挥教研室 陈媛

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法的新型毒品犯罪预测分析

陈媛1

(1.广州边防指挥学校指挥系战术指挥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当前国际国内毒品问题日益复杂化,新型毒品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客观分析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的刺激因素,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方法预测新型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对公安部门针对性部署警力,防范与打击毒品犯罪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型毒品,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对策

新型毒品是指人工合成的精神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一类毒品。新型毒品不仅损害身体和精神健康,而且吸食者易于产生群体淫乱等败坏社会风气行为,以及引发抢劫、暴力行凶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目前,我国面临冰毒、摇头丸、K粉等苯丙胺类新型毒品犯罪十分严峻的形势。

1刺激新型毒品犯罪的因素分析

1.1巨额利润的诱惑

制贩毒既是高风险的买卖,也是高利润、高回报的买卖。毒品在接力棒式的流通过程中不断增值,为犯罪分子赚取巨额的利润。据统计分析,从K粉的原料购进,经过加工合成,再到出售的利润可达到100倍以上,这是驱使犯罪分子冒险去从事制贩毒活动的原动力。

1.2侥幸成功的心理

一个人是否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是侥幸与恐惧两种心理矛盾斗争的结果。如果侥幸心理占据上风,犯罪欲望可能外化为一定的犯罪行为。毒犯胆敢冒杀头的风险贩买毒品,是抱有成功的侥幸心理,特别是曾经有过逃避法律制裁的成功经历。

1.3国际消费市场的客观存在

按照经济学定律,消费与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庞大的冰毒等新型毒品消费市场的存在,客观上必然刺激这类毒品的生产。我国的台湾地区以及周边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历史上就是苯丙胺类毒品一度泛滥的地区。据调查了解,冰毒在韩国、日本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对冰毒也有着比较大的需求,对苯丙胺类毒品的制造特别是跨国走私发挥着核心作用。

1.4国内新型毒品市场需求的扩大

国内新型毒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表现在:一是全国大中城市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摇头丸和K粉等新型毒品的情况十分突出,而且涉毒场所和地区以及滥用人群还在进一步扩大;二是国内局部地区出现冰毒消费;三是摇头丸吸食群体和人员增多,刺激摇头丸的制贩,而摇头丸的主要成分是冰毒,因此相应地会带动冰毒的制造特别是在国内的贩卖。

1.5境外新型毒品的渗透

以往我们针对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用“多头入境,全线渗透”来形容境外毒品对我国大肆渗透的格局。目前境外新型毒品对我国的渗透虽然谈不上“全线渗透”,但“多头入境”的格局事实上已经形成。其一是“金三角”地区生产的冰毒片剂(即“麻谷”)对我国西南地区等的渗透;其二是朝鲜半岛某国生产的冰毒对我国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渗透;其三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对我国的渗透。

1.6禁绝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困难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强化了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并成功阻止大量易制毒化学品流入国际和国内非法市场,为配合国际社会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做出了贡献。但不能不看到,我国既是一个盛产麻黄素的国家,又是一个化工大国,化工原料市场遍布全国,特别是在制毒不法人员的需求强烈而企业法人、自然人尚不能很好地做到自律的情况下,要完全禁绝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几乎不可能。

1.7法律滞后

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如何惩处,我国法律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但对于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却没有统一的量刑标准。法律的滞后性,客观上给打击新型毒品犯罪造成了一些法律障碍。近年来制贩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犯罪活动如此猖獗,与法律本身的缺位不无关联。毕竟贩卖海洛因等毒品一旦达到了50克就可以判处死刑,而贩卖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暂时还没有一个显明的定罪量刑的尺度。

2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法的新型毒品犯罪趋势预测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存在多种因素刺激新型毒品犯罪,用二次指数平滑的方法可以直观的看出新型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尝试利用该方法对其建模分析,并使用所建立的基本模型对后期的新型毒品犯罪发生概率进行预测,为公安部门合理布置警力提供参考。

(1)搜集数据。以1999年到2008年的《中国禁毒报告》数据为例,如下表所示:

表2.11999年以来我国缴获冰毒情况表

(2)作图。基于表2.1的数据,做出1999-2008年公安机关对冰毒缴获累积量的折线图,如下:

图2.11999-2008年全国缴获冰毒趋势图

(3)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分析和预测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一次指数平滑,模型为:

首先进行一次指数平滑初始值的设定。由于原始数据较少,只有1999-2008年的10组数据,所以初始值取原始数据前项的平均值:

第二,进行指数平滑系数的设定。从折线图可以看出,时间序列波动不大,所以取0.3。用EXCEL工具做数据分析,得出一次平滑结果为:

第三,基于一次指数平滑结果,再进行一次指数平滑,结果为:

第四,根据两次平滑结果建立修正模型。设修正直线模型为:

式中:

——当前时期;

——预测时期与当前时期的时间差;

——时期的预测值;

,——直线修正系数。

直线修正系数、求解公式为:

解得

第五,预测2009年、2010年全国缴获冰毒累积量的值。

2009年全国缴获冰毒累积量为:当时,。

2010年全国缴获冰毒累积量为:当时,

这个数据与2009年和2010年的禁毒数据基本吻合,可以判定该方法基本适用对新型毒品犯罪预测。

3新型毒品犯罪诸要素发展趋势预测

从分析结果来看,新型毒品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毒品犯罪,成为毒品犯罪的主要方式。

3.1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高发势头持续

根据新型毒品犯罪刺激因素以及预测结果,笔者认为这类犯罪短期内难以遏制,仍将在高位徘徊。其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型毒品冰毒1999首次超过传统毒品海洛因,2000年再度赶超,这两年我国冰毒犯罪达到历史最高峰。后来几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比1999年以前任何一年缴获的冰毒数量都大。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里,我国冰毒犯罪仍将在高位徘徊,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3.2新型毒品种类推陈出新,犯罪手法不断改进

制贩毒分子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和法规的管制,以及迎合消费群体的需要或者迷惑消费者,总是绞尽脑汁不断研制开发新的毒品种类,而且,随着境内外制贩毒活动的相互交织渗透以及制毒技术与高科技手段的日益紧密结合,新型毒品的非法研制将不断升级。在犯罪手法上,小规模的加工制造更为普遍,并且改进工艺,流程分离,进行流动制毒。

3.3制贩新型毒品犯罪过境(双向流动)

由于双向需要以及过境因素的存在,新型毒品双向流动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从流入看,在我国周边仍然面临几个毒源地的威胁:一是西南地区境外的“金三角”,主要是冰毒特别是冰毒片剂的大量流入。二是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流入。三是东北境外的朝鲜半岛和其他一些毒源地。从流出看,其方向仍然以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韩国、日本、菲律宾、美国和欧洲等主要新型毒品消费市场为主。国内,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对这类犯罪打击和查控力度加大,这类犯罪活动将出现向内地蔓延和境外转移的趋势。

4抑制、查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几点思考

要抑制、查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党委政府、禁毒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充分认清新型毒品的危害。其次,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当前,与传统和新型毒品作斗争的任务都十分的艰巨,专业队伍建设影视和实际斗争需要,经费投入需得到良好的保障。最后,立法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既要对新型毒品犯罪人员的查处打击建立明确严密的法律依据,也要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规定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在预防、查禁新型毒品问题上的行政与刑事责任。根据新型毒品问题内在的规律特点和外在的发展趋势,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整个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新型毒品危害的认知度,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方式,全面科学的开展教育,切实提高公民对新型毒品危害的认识,特别要强化青少年的禁毒意识。

二是,严格控制公共娱乐休闲场所的新型毒品交易,有效预防吸毒群体的产生和扩大。主要针对业主和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深刻理解新型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明确自己应履行的公民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严格依法对失职业主予以查处。

三是,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加大侦破查处涉毒案件力度,依法严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在日常查处打击力度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开展集中专项行动,发动群众积极揭发举报涉毒违法犯罪线索与情况,高效的破获涉毒案件。

四是,各地区根据科学的方式,预测新型毒品犯罪的趋势和热点,合理配置警力,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打击新型毒品犯罪。

参考文献:

[1]周心捷,朱宇辉.广东地区制贩苯丙胺类毒品犯罪的回顾和前瞻[J].政法学刊,2006(6):63-68.

[2]张明伟,张弸.我国MARC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与预测[J].图书情报工作,2006(1):49-51.

[3]刘谋斌.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测[J].公安学刊,2007(4):46-52.

[4]许细燕.我国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活动的回顾与预测[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6-19.


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法的新型毒品犯罪预测分析.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