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能教学,技能服务社会
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技能是学生未来服务社会的核心能力,学生技能强,则服务社会能力强。因此,技工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均应围绕实践性教学展开。具体地,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学计划的制订
制订教学计划时,应确立文化课服务专业课,专业课服务实习课的思想。文化课的教学内容及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不求全求难。专业课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与实习教学相关的内容上,对实习教学指导意义不直接的,少安排、不安排。实践性教学安排则应向一专多能方向努力,专业大专范围内的专业技能应做到会,本专业方向上的技能应力求精。
2、教学计划的实施
(1)校内教学
对于有条件的课程,应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凸显技能为核心的思想。一体化教学中,还应尽量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所学技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实习应与企业联合制订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的实习计划,并校企合作共同执行,逐步改变目前以进厂打工代替生产实习的状况。
3、普通人才培养与特长人才培养相结合
完全按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实施教学,当然可以培训出合格的一线劳动者。但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技能上的个性与特点。为更好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对于技能方面潜力较大的学生,可以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具体地说,学生在一年级的进候,根据学生、老师双方的了解,对于有意向在某一工种方面深入钻研的同学,可以与他认为合适的老师商谈,从二年级起,停止跟班修习部分乃至全部课程,跟随该老师(即导师)学习专业技能。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也由该导师负责辅导。由于基础好、训练时间长,这部分学生的相关技能将超过一般的学生,成为技能上面的特长生,他们也将成为未来技能竞赛的主力。对于导师,学院给予相应的津贴,对于该学生的其他课程,系部根据导师评价及技能竞赛情况给予他合格以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