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外汉语口语初级教学浅论

对外汉语口语初级教学浅论

日期: 2014/3/27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李倩

摘要:口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口语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语音语调,词汇,句式是汉语口语表达的基础,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应采用的一些方法来提高在初级阶段的汉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级阶段 口语教学 语音语调 词汇
   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刘珣就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就是说,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它来进行交际,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从语言交际的角度而言, 大量的交际活动都是由说来实现的,因此口语作为一门输出语言,在这四项中显得尤为重要。口语是绝大多数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首要目标,因此口语课作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水平的专门技能课, 成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主干课型之一。
   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是口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难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刚刚接触汉语,汉语水平起点为零,要让他们不仅能够说出标准、流利的汉语,还要掌握语言的规范,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工作者们提出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
   在初级阶段,口语教学应从最基本的语音知识和简单的语法结构入手。语音是口语表达训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语音教学应该贯穿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许多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句子说得较好,但是都带着一些洋腔洋凋,听起来很别扭,甚至有时候由于语音语调的错误会造成其他人理解上的困扰。而口语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交际需求,因此在口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语音,特别是声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用拖音法、夸张法等先做出正确的发音示范,然后以正常的速度领读,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跟读巩固练习。另外教师对留学生发音的错误应高度重视,当学生发错音时,教师应及时纠正。但是教师在纠错时也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说读单词时,可以逐一纠正,但是当学生在读句子和文章时,应该在学生全部读完后,重点纠正学生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不是逐一纠正。教师在课内或课外与学生交流时,要尽量重复学习过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标准范例,还可以增加重现率,加深学生的印象。
   人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阶段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初级汉语口语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物或者图片来进行直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于学习者来说,读过的东西能记住10%,看到的东西能记住30%,既听又看到的能记住50%,而对亲身体验的东西却能记住80%以上。因此,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设计,创造具体的语境或者情境,划分角色,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模仿训练。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商场的情境,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演绎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谈话。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不光可以交谈关于售后服务的内容,也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询问商品价格、质量、上门送货情况,以及讨价还价等等,用这种联想性的思维演绎出相关情境下的交际行为。
   从教学情况中来看, 留学生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常常采用的是翻译法, 他们在上课前查好每个新单词的意义, 遇到不明白的句子也是先翻译出每个单词的意思然后组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留学生的母语和汉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差别,再加上文化的差异,使得词汇的翻译不能非常精确或者是完全对等。因此口语课的词汇释义教学就非常重要,虽然一些人认为教材生词后注有翻译,可以不用讲解,给学生举几个例子就可以了,但显然这是不够的,因为目前许多教材甚至词典中的词语翻译并不十分准确,或者释义并不全面。比如说,“经验”这个词,翻译成英文是experience,但是“经历”这个词翻译成英文也是experience,因此很多时候学习者在应该使用“经历”这个词的时候却用了“经验”。
   所以学生就会造出这样的句子:
   我到中国以后的第一个经验是去超市买东西
   这一年在中国留学是我的最宝贵的经验。
   那么当教师碰到这种情况时,就要详细讲解“经验”和“经历”含义以及用法上的不同。因此教师释义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能区别词的理解和运用的差异,有时最好还要适当地补充解释一些这个字或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达的其他含义。例如词语“哪里”,在课文中表示一种谦虚的说法,但是它还表示“问什么处所”、“不确定处所”等含义。
   总之,在口语词汇的教学中,切忌采用灌输法,更不要变成“一言堂”。尽量采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运用启发法,教师提供情景或者展示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由词到句再到段进行口语表达,这样的口语课才是成功的几语课。口语词汇释义的教学要尽量融人生活情境中去,词汇讲解要贴近实际生活。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所以词语释义时最好采用情境导入法,例如:我们讲解表示“正好”这个词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情景引入:老师身上穿的衣服很合身。
   老师:看老师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合不合适?
   学生:合适。
   老师:这件衣服长不长?
   学生:不长也不短。
   老师:这件衣服我穿肥不肥?
   学生:不肥也不瘦。
   老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件衣服老师穿正好。
   情景练习:
   师:外面下着大雨,你没有带雨伞,又很着急回家,不能等雨停。就在你很着急又很需要雨伞的时候,你就发现学校旁边一个卖雨伞的小店,你可以说,太好了,这儿?
   生:正好有卖雨伞的。
   在让学生用词语造句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问问题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是仅仅在黑板上写几个句子,让学生抄记下来,这样的词汇讲解就是非常失败的。
   留学生在用中文交流或者表达时,往往先处于其本国语言的思维过程,然后再把它翻译成中文,因此,语序的正确性和句子的准确性往往是这些学生的最大问题。因此老师最好在每堂课结束之前抽出本堂课内学生说错过的典型句子,师生共同讨论其中的错误。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想表达这样一句话:“新疆在中国的西北边。”然而,根据他们英语的思维顺序,就会说:“新疆在中国的北西。”因此,初级口语阶段我们不用讲正儿八经的传统中文语法,少用语法术语和语法理论,而是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多作一些相应的操练,使其领悟其中的规律,这样才对语言表达的规范化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采用相关的句式的练习加强学生运用句子表达的能力。包括:一句话中词序排列的练习;几句话中句序排列的练习;句子变换练习;表示几种时态最常用的“往往、着、过、将、正在、了”的用法,并进行句子扩展练习。
   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体系中, 口语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总体教学质量并顺应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注重旨在培养学生口头上运用汉语言交际能力的口语教学,为了让学生说出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语,让他们打好基础,我们更要加强初级汉语口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威.浅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马丽.习得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原则[J].现代交际,2012(10)
   [4]马莹.谈“功能法”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0(12)
   [5]翟汛.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J].长江学术,2007(2)
   [5]祁琳.从留学生的语用偏误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6]侯晓波.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实效性探索[J].考试周刊,2010(14)
   [7]钱锦昕.对外汉语初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科教文汇,201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