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日期: 2013/2/1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双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一切给尚未确立正确人生观的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造成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试看几个例子:(1)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沅小学,一个13岁的学生,因觉得学校伙食太差,幼稚得愿意为同学们作出牺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2)某小学一名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请其家长到校商谈教育事宜,学生趁其家长和老师谈话之际跑出了学校,从学校附近的一座桥上跳下,当场死亡。……看着一朵朵鲜花过早的凋谢,怎能不令人心疼?这一切又怎能不令我们为之担忧?因此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生长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以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而一个缺少关爱、不守信用、生活消极的家庭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要从家庭开始,从孩子的父母自身开始,这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首先,父母应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孩子从牙牙学语之时,就效仿着父母,父母的健康心理无形中感染、教育着孩子。
   其次,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太随意,决不能失信于孩子。“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曾子杀猪”式的教育无疑长期有效。
   第三,父母对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不能过于顺从、溺爱、迁就孩子,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既要疼爱孩子,给孩子留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也要引导孩子分清是非、抑恶扬善。不要单纯的以为孩子是自己的,父母怎么说他就应该怎么做,其实不然。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烦燥、抑郁的心理,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学校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
   对孩子的教育,一般情况而言,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目标的。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学生的智能得不到长足发展,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学校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取决于教师。
   笔者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专业教师,它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专业教师只限于课堂上的心理辅导,而其他教师可以随机随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潜在的影响。要想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学生的自尊心更盛。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因此一蹶不振,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有的学生会因此而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2、教师不可有偏心,要善待“差”生。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众所周知,成绩好的学生都受教师的青睐,成绩差的学生常常遭受教师的白眼。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好的学生趾高气扬,成绩差的学生垂头丧气。久而久之,“差”生的学习成绩越落越远,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对偏心教师怀有不满,甚至充满对抗情绪。
   3、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你可信。如果你不真诚,学生怎么能信任你呢?尤其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他既怕得不到你的心理疏导来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又怕你到处宣扬他的不足,这样,学生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阴影,自然他的心理是不会恢复健康的。还是蒙台梭利说得好:“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我们每个教师不一定都是心理学家,但要争取做学生的心理调剂师,指导他们健康的生活。
   4、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爱。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付出真爱,学生就会把他当做真诚可信的朋友,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尤其是有心理缺陷的学生更是这样。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呵护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本来是个性格活泼的孩子,后来母亲由于车祸离他而去,父亲重组了家庭,尽管继母对待他和自己生的孩子一样,但他总认为继母有偏见,继而性格变得孤僻,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厌学思想,在学校经常和学生吵嘴打架,弄得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和他玩,学习成绩自然越来越差。发现他的情绪波动后,我和这个小男子汉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以后又利用自己住在学校的有利条件为他补课,让他在我家吃饭。经过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我用真爱打碎了他心中的坚冰,他恢复了自信,成绩也很快赶上去了。可见,教师对学生付出真爱,是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
   5、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进行倾心谈话。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
   总之,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的知识积累,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基础。我们只有经常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孩子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将来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