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状况及策略
日期: 2009/10/26 浏览: 12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产生了代写论文许多的困惑:带着困惑我通过学生来调查家庭教育的现状,根据家庭教育的现状去思考和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 教育策略 孩子
2007年9月,新接高二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发现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境非常富裕;有的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职工,那么体现在孩子身上的行为也大有差距,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学生在一起,时刻关注他们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却和父母吵架?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说说笑笑,在家里却不愿和爸爸妈妈交谈?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状况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浪费钱物。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4)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三是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这些现象的消除,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要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二要重视民主、和睦家庭的建立。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而沟通是了解孩子思想的唯一途径,所以最终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为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生活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懂得:成才先成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总之,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