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乡风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乡风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日期: 2018/1/23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慈溪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乡风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龙山镇目前已建3个展馆,但是由于开放不广、内容单一、风格平庸、经费不足,利用率不高。因此以社区教育中心为主,借“合作”、“创新”、“双赢”和“品牌”为“四助”机制为乡风馆添加动力;采用多种方法创新管理,以“青少年教育”、“文化事业活动”、“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文明发展”为了四大主题活动,为乡风馆注入活力,取得了多方互赢的成效,解决了经费和管理的瓶颈问题,推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困境;“四助”;“四主”;成效;
  
   乡风文明馆是我国文明村镇创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抢救传统文化,记录和传承传统风俗,展现村级社区浓厚文化底蕴的场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安吉进行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德清“和美乡风馆”在建设上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我校在些甚而上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慈溪市乡风馆生存的现状
   “青瓷、围垦、移民、慈孝”,作为慈溪的四大传统地域文化被薪火相传,塑造着慈溪人敢于拼搏、勤奋的秉性。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慈溪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工商城市,也是中国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经济位于全国前列。这座新兴的城市也渴望着不断提升文明程度。慈溪市计划通过3年时间,建设20个农村(社区)“乡风文明馆”,扎实打牢农村文明创建阵地,激发广大农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二、“四助”优化乡风馆管理机制
   刘尧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中认为“以地域为边界”社区教育模式: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 对社区教育进行总体协调和具体策划。以“助”为核心,联系各方解决了经费、人力上的困难,注重“创新”与“品牌”使乡风馆建设具备不竭的动力。
   (一)合作机制:
   合作就是彼此为了达到共同目的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方式。
   1.形成管理团队:社区中心牵头,成立镇政府、文化站、各中小学合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社区中心,每年召开三次定期会议。
   2.制定管理制度:形成定期会议制度、轮值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做到展馆天天有人,日日清理。
   (二)创新机制:
   创新就是发展的动力,管理中处处需要创新。
   1.内容更新:通过挖掘古今精英、历史名人、专家学者、道德模范、战斗英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以雕像、画像、照片、著作、证书、遗物等形式进行展陈;通过收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诗文、楹联、对联、匾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剪纸、竹编、草编、雕刻、抬阁、大头娃娃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手艺;通过动员群众捐赠、修复和复制农耕文化的生活器具或有偿收购;注重挖掘现代生活生产文化的亮点,如五好家庭介绍、现代楷模、农民画展览等,使展馆有取之不尽的源泉。
   2.形式创新:载体创新-——借用电脑、网络存储馆内信息,西门外采用电子书可以展示更多内容,或制作电子版本上传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可进行一日游了;主题创新——以生态文明为主题进行环保知识普及,或者禁毒、法律等现代文明新风为主题,能够与时俱进。
   (三)双赢机制:
   “双赢”强调双方的利益兼顾。这里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双赢。
   1.变“被动看”为“主动建”:村民参与展馆内容更新,共同收集,捐赠家谱、信件、生活和劳动器具等,修复、布置展品。发现什么有价值的可以发动他们共同来维护和参与管理。
   2.变“灌输式”为“互动式”:部门之间互动——政府、村委会、学校等各单位互动,既是参观者又是管理者;管理员和参观者之间互动——如让年长的村民参与解说、讲故事活动;让青少年参加手工艺现场活动,学习模仿体验;互动更强调参与性,提高人气,激发兴趣。
   (四)品牌机制: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
   1.特色定位:市乡风馆“一村一品”创出特色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如方家河头依托“千年古村” 的特点,从古迹、古宅、古井、古物、生态环境来做好“古”字文章;龙山所突出戚继光抗倭历史;西门外村突出介绍古今名人、道德模范、家乡变迁。
   2.树立品牌:为乡风馆做宣传广告,制作宣传手册,在报纸、网络、墙体文化等用生动的图文介绍引来各方游客,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助”机制, 让乡风馆的各种困难迎刃而解,变压力为动力。
  

乡风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三、“四主”丰富乡风馆活动内容
   借助新的载体与媒介,扩大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乡风馆社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丰富社区教育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四大主题活动。
   1.以“青少年教育”为主。青少年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青少年教育活动易于组织,活动效果好。由社区学校牵头,联合学校与社区开展各类有益于青少年教育的活动,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在社区学习活动中接受社会化学习,激发农村未成年人了解与热爱家乡的热情。
   2.以“文化事业活动”为主。社区与文化站、村委会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体育类如棋类比赛,艺术类如书画展、阅读、民间戏曲等,手艺类如制作香袋、包粽子等,也可结合社会热点,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3.以“地方经济文化”为主。村委会负责积极挖掘各村经济特色进行主题活动。与当地农业经济联系,各种水果采摘等农业休闲活动介绍,农业土特产介绍:手工年糕制作、三北豆酥糖;与旅游经济结合,介绍当地旅游景区、名人古迹等。
   4.以“社会文明发展”为主。社区中心联系市文明办、镇工会提供反映新时期市镇两级道德风尚亮点素材,如村级慈善人物介绍,或者党的光辉历史介绍。同时与时俱进,把镇工会相关活动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出,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乡风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乡风馆要建设得好,必须以乡风馆为阵地幅射社区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乡风馆的认可度。
   四、乡风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乡风馆涉及政府各部门最为关注的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我市文明建设的水平。“四助”与“四主”为乡风馆注入了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形成一支多方合作的管理队伍。乡风馆的科学管理模式既更新了内容、增加了活动数量,又提高乡风馆的利用率,改变以往陈旧的内容、僵化的形式。在各部门的策划下,打开了乡风馆的大门,喜迎各方宾客。
   2.探索一套建设与管理品牌乡风馆的模式。方家河头乡风馆依托旅游景区,年平均接待游客5万多人,受众人数逐年上升,乡风淳朴的少儿农民画使本馆成为知名品牌;西门外村结合婚育文化广场和古色古香的喜庆楼,以乡风馆为主体开展传统婚育文化活动,吸引了更多村庄的居民参与,市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宁波市知名媒体予以报道。
   3.倡导一种浓厚的社区学习氛围。利用乡风馆挖掘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参观、现场实践参与,使其积极吸取知识,融入家乡生活;社区居民系统地了解村史风貌,培育乡土文化。
   4.涌现一批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从2012到2014年,龙山镇从河道、街道、广场等多方进行美化,改善人居环境。以“一线二区三村”为重点内容,即南部沿山精品线,达蓬山运动休闲区、伏龙山旅游风景区,全面小康村、省级中心村、美丽乡村特色村,出现了徐福、施公山、西门外、方家河头等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村庄,既宜居又育人。
   我们在乡风馆管理创新工作中总结了经验,启发了兄弟学校,他们也采用村校合作的方式共同管理乡风馆或文化礼堂,其理论和实践经验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教育科学出版,1990.6
   〔2〕杨杏山,德清县开展“和美乡风馆”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浙江档案,2012.01
   〔3〕张敬,乡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电子科技大学〔D〕2013
   〔4〕陈响亮,慈溪也有如此美丽的古村落——方家河头一日游〔N〕,慈溪网旅游
   http://tour.zxip.com/News/View/229_pic_3 2014.06
   〔5〕张永,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M〕,20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