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边防部队无人机推广存在问题与应用研究
摘要:我国无人机的科研应用己经逐步进入各个行业、领域,公安边防部队无人机应用存在机型杂乱、功能单一、专业性不够强的问题。边防部队无人机应满足足够的动力、机上设备不能相互干扰、飞行高度等指标按照需求进行设计和控制、能够适应不同的特殊作业环境等要求。
关键词:无人机;存在问题;应用
目前我国无人机的科研应用己经逐步进入各个行业、领域,无人机的种类也越分越细,性能各有所长,逐渐走向模块化设计。在我国,依靠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获取两种手段,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多,并且开始扩展到民用领域。在气象、国土资源、电力、影视等方面都有所尝试,但是都受到资金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两个方面的限制,均处于起步的阶段,参与科研单位数量少,每个行业仅有一至两家,实际成果数量不多,尤其成果的质量和设备使用便捷程度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公安边防部队无人机应用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机型杂乱
现阶段边防部队所配发的无人机多以支队级单位自行配发,样式种类繁多,性能参差不齐,有的单位无人机更是用民用无人机来进行空中侦察,不能很好的发挥专业级无人机应该发挥出的表现,已发布的民用无人机方面的标准只有少量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如:CH-Z 3002-2010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1-2010 《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4-2010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DL/T 1482-2015 《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导则》、DB 50/T 638-2015《农用航空器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UASA/T 0001-2015 《无人机系统术语》、UASA/T 0002-2015《民用无人机系统分类和分级》、SQL/UASSIA 02-2016 《民用无人机系统二维条码标识技术规范》。但是,相对于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对标准的需求,现有的民用无人机标准无疑是杯水车薪。
各路资本蜂拥而至,无人机产业炙手可热,但也面临着众多必须解决的难题。无人机方向属于创新型未来产业,企业多为创新性的高科技公司,随着全球无人机市场飞速发展,行业也发展势头迅猛。这也导致无人机产品操作、使用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黑飞、乱飞现象严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没有市场准入措施,没有适航性检验手段等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针对如此快速发展的行业问题,急需制定成套的标准来解决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解决行业发展桎梏。
(二)功能单一
小型无人飞行器应用领域还在起步阶段,并未大量采用,一些科技公司生产研发小型无人飞行器,也只是在一些试点地区推广,由于各地警用装备采购渠道问题,警用经费分拨问题,以及对警用无人机的应用认识性不足,导致仍未得到足够的共识。如日本的雅马哈无人机RMAX,是经过了3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改进,才使得该产品成为全球行业的标杆。当今无人机面临的巨大挑战是自主性,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如何部署这些军用无人机系统,以使它们能及时提供战场信息并协调工作。尽管不是每一种军用无人机都具有良好的飞行能力,但是大部分能满足军方苛刻的条件。
(三)专业性不够强
配发到基层的无人机多是航拍无人机,功能单一,一体化程度高,且维修升级困难,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无人机的使用效果,使无人机在执法执勤作战中不能提供较好的空中情报信息,使本可以在空中执行的任务错失机会。
二、边防部队无人机推广应用研究
对于军(警)用小型无人机,多半时候是被用来执行视频采集,地理位置定位工作,从而有效实时传输回地面指挥部门,帮助决策。
军(警)用监控视频采集对无人机平台的基木要求如下:
1.能够承载作业所需的全部器材重量并保持正常、稳定的飞行,飞行器要有足够的动力输出、升力、载荷舱容积。
2.机上设备不能相互干扰,对作业的影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由其发动机、翼面等部件产生的振动、噪声以及飞机受至大气涡流影响产生的姿态偏差应加以控制。
3.飞行高度、航程、速度等指标按照需求进行设计和控制。针对小范围的作业允许很短的航时和航程,而大范围,远距离奔赴的应用需要无人机具备近百公单的航程。不同的任务区别大。
4.能够适应不同的特殊作业环境,例如黑夜环境、冬夏季节、山区、高原环境、室内室外环境。作业目标既可以是城市中的,也有可能在野外的高山峡谷之中。
针对执行不同任务何工作环境的需求,首先要进行选择的是飞行器类别。基于不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我们经常用到的飞行器可以分为固定翼机类、直升机类、飞艇悬浮飞行器类,和新兴的四轴飞行器多轴飞行器类。这四种飞行器平台各有其优、缺点,实际使用时带有明显的互补性。
三、结论
军用无人机必将在未来的信息战、精确打击作战、无人机化作战和海陆空天电“五维”一体化战场中大显身手,成为海上作战力量的倍增器。不久的将来,无人作战飞机有可能成为21世纪空中作战的主导力量。军用无人机的用途由执行侦察任务扩展到执行多种打击任务后,必将演变成为一种高效费比、攻防兼备的全新概念武器,并将引起军队作战思想、作战样式和组织编制的相应变化。
[参考文献]
[1] 孙静.微型无人机[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12):10
[2] 李爱军.攻击性无人机探讨[J].航空科学技术,2002,(1):30 -32
[3] 于黎明,王占林.军用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J].航空科学技术,1999,(1):9-10
[作者简介]
1.张志学,男,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指挥系参谋业务教研室主任
2.常德政,男,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指挥系九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