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究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究

日期: 2016/2/14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南京市湖滨高级中学 赵德贵

摘要: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的内涵进行阐述,继而论述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以期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帮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整节课都在教授知识,学生整节课都在听课,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并不是教师的讲解不到位,也不是学生不认真学习,而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不够、听讲时思维中断以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翻转课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了教师整堂课讲解、学生课后练习模式的弊端,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概念源于19世纪初西点军校一名军官的教学方法,该教官在课前将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的雏形出现。2004年美国学者萨尔曼•可汗将他的教学资料录制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点击量巨大,该举动推动翻转课堂在美国的发展;2007年,乔纳森•铂尔曼与亚伦•萨姆斯录下结合PPT讲解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帮助没有上课的学生学习,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写作业或者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与课堂教学模式相反的教学模式被称为翻转课堂,虽然陆续有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与定义,但大多以实施过程来定义,缺乏理论深度,至今尚未形成确切权威的定义。
   二、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可行性研究
   (一)数学的学科特性适宜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知识点条例清晰,步骤易于控制且学习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便于进行专题分配。教师在上课前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录制成视频给学生播放,学生在课前就能对概念、原理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生预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在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时间充足,便于讲解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二)翻转课堂自身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书写公式定义以及画图,学生不能高效利用这段时间;学生仅凭记忆中教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做课后练习,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达不到深化理解与巩固知识的目的。翻转课堂在课前就将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信息并对知识初步建构,在课堂上联想已获取的知识点,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随堂解答疑难,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完善,提高学习效率。
   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课前活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的活动是基础环节,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掌握。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好学习资源、提出任务,学生则要根据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从专业学习网站下载视频资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自己设计视频,视频力求画面简洁清晰,把重点难点知识纳入视频并配有解说图,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记忆,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在学习新的单元时,教师把设计好的教学视频给学生播放,节省了学生课外准备资料的时间,也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当然视频并不是唯一可以应用的手段,其他多媒体手段比如图片、音频与文本资料都可以应用,通过一系列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观念与意识。
   新的课程改革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积极改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以及学以致用的精神。视频具有随时暂停回放的优点,能帮助学生有充足时间完善笔记并进行思考,混淆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反复观看,并能够在考试前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课堂时间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开展实践活动,对于不懂的知识可以利用各种通讯平台,如QQ、微信、邮箱等与同学教师实时沟通互动。
   (二)课堂活动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将课堂时间用于问题的解答与任务的完成等一系列轻松灵活的项目学习,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能有效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后,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在课堂讲解,对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也可以随时解答,将集中讲解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最大化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积极互动,帮助学生在课堂将学到的知识深刻理解记忆。而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或者小组合作,并对问题进行自主解答。例如在学习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时,设置思考题:(1)当0﹤a﹤c,a=c,a﹥c时,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2)在 推导双曲线标准方程时,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呢?这样建立的优点是什么?(3)推导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化简过程需要换元,换元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结构化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增加学生的互动与参与度。翻转课堂实践调查数据显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案例学习、通过创设的问题学习以及团队学习比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讲座与阅读更有利于理解,并且团队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的理解程度,实现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翻转课堂的构建正式基于团队学习模式,使学生有更多课堂学习的时间,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自我建构。小组分类要遵循学生在地域、性格与成绩相近互补、主题同一的原则。灵活合理的分组有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与问题的高效解决。小组讨论完毕后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再次谈论,也可以对问题进行评价与补充。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补充完善,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层次学习,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课后活动
   课后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学生对知识完成自我建构的环节。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反思是否将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手段应用到了翻转课堂教学中,应用之后的效果如何,总结何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有最显著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横向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竖向积极听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学生要对学习情况做全面评价,并反馈给教师,同时借助视频、电子书等对知识进行拓展并进行自我检测,梳理知识条理脉络,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四)成效评价
   多次的反馈与修正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提问的数量与质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等。通过教师中肯的评价,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自己学习的情况。学生的成绩评价不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而是要考虑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的综合表现。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讨学习与课后的知识巩固练习与拓展学习等一系列活动,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与预期的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周后,设置该单元内容的考核,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学生整体的考核成绩为依据,及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策略,将每个学生的潜能最大开发,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关乎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但有部分同学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热情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完备,课堂活动难以进行,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自主性高的学生课前学习充分,课上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参与度与活跃度都较高;自主性不强的学生由于知识掌握不充分,在课堂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问题解决与任务完成过程存在较多的问题。翻转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与调动问题需要引发广大数学教师的注意。
   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育教学带来技术性的改革,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颠覆。翻转课堂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课堂进行知识的内化巩固与答疑解惑。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提供帮助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显著。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对学习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有较大的实施难度。
  
   参考文献
   [1]唐晓勇.“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3(07)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3]朱伟丽.基于翻转课堂的文检课教学设计[J].图书馆杂志,2013(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