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策略探讨

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策略探讨

日期: 2014/7/28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中学 刘 玉

摘 要:初中历史活动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得到培养,它是素质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课程结构。但目前初中历史活动课中依然存在着类似于学校重视不足、教学方式不科学以及活动课教材匮乏等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效力,本文基于相关资料与现状,从它的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策略
  
   历史活动课设计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对于历史资料的详尽和充实的提供上。一般而言,历史教师都要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但实际上这一点却很难做到,因此,历史教师在开始活动课之前总希望方案的设计者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和提示来弥补自身知识不足带来的备课容量的困难。例如在开展文成公主入藏的活动课时,我们即可从活动的目标、内容、提示和效果等方面做出说明和要求,以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具体实施。
   1初中历史活动课的设计方法
   1.1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到参与主体——初中学生,考虑他们对于课程认知程度处于哪一水平,而不能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顾此失彼,忽视了主体的理解水平从而引发他们的无所适从。课程中的内容要在尽量具体的同时保证一定的生动性,如此才能让学生不至于对此失去兴趣。此外,对科学性的注重还体现在教师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上,例如当涉及到某些类似于户外考察的户外活动时,需尽量避免学生们在户外过长时间的逗留。总之,对初中历史课设计时的科学性的注重是为了让历史活动课无论在方向上还是在组织上,都要精益求精,避免让其沦为一节无组织、无教学目标的课程。
   1.2实践性与趣味性
   活动课必然要注重活动二字,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门课的实践应用,我们也可以发现现下很多注重到这一点的活动课,例如阅读、说些、艺术、技能以及社会活动等,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动口、动手和社会交际的机会,进而发展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学习本发的动力。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课程的效果,我们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心理欲望,能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对他们心理特点的注重,可以大致抓住他们的思维动向,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又不失学习的效用。例如我们在《物质文明与社会习俗的变化图片展》中,通过一幅幅精彩的图片直接展示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交通工具的逐步发展,制造身临其境之感,在满足学生们好奇心的同时激发他们思考的自主性,增强参与意识。
   1.3开放性和综合性
   通过在时间活动中对于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达到活动课预期目标的有效手段。活动课设计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当主题被确定之后,设计者对于课程地点和课程形式等可以有灵活的选择,课程内容也不局限在教材上,而是要注重判断其是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但在开放性的同时,我们依旧不能忽略综合性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在体现学科之间综合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2.1注重对主题的确定
   确定好主题是历史活动课的先决条件,可以由教师与学生讨论确定。为了使课程更好的开展,主题的选择最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可以与历史课的教材紧密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相结合等特点,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对其充满期待中做好对课程的准备,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例如在开展以“爱祖国”为主题的历史活动课时,要把台湾、西藏、新疆等祖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主题的部分内容令学生准备,在这种极富感召力的主题下,他们的爱国热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巧用多种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并不局限在哪一种或哪几种上,相反地,我们提倡教师在进行不同的教学主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现今常用的方法有研讨交流方式(以辩论、讨论、座谈等形式见长)、演讲方式、表演、观摩鉴赏、竞赛闯关、访谈调研等,总结起来,我们主要将其分为表演型、操作型以及探究性三大类。
   初中学生处于童年向青年的过度时段,他们一般好动、爱讲话、表现欲强但又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通过表演型的课程形式,可以挖掘出他们的口头、肢体语言表现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合作交流进行的表演活动,不但可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还可以使他们对于原有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开展表演型活动课时,教师最好不要干预太多,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意义。一般表演型活动有编演历史剧、讲故事、学生授课和知识竞赛等形式。
   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在课改之后,亦一直被强调。虽然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在时间的流逝中已慢慢消失的特点而较难开展操作型课程,但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依然要注重对于操作性活动的开展。
   探究性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感知历史,形成对历史知识的一定积累与理解,进而实现对于历史的再度思考,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总结中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探究行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挖掘和引发不同疑问和想法并使之碰撞,从而使学生对于历史事物有一定的理解的过程中。
   3结语
   活动课的有效开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空间得到拓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探究兴趣得以激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开展活动课的必要性,为了实现它的这些作用,我们需要教职工长期以恒的探索与发现,进一步优化其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岳树红.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学院:教育科研,2011,18(09):123-124
   [2] 邢艳莉.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3,12(12):178-179
   [3] 孙薇.试论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J].科技研究,2013,07(02):26-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