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在历史课教学中应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在历史课教学中应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日期: 2009-1-1 15:30:02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马渭夏

摘 要:历史课所独具的审美情感和教育功能,使受教育者的素质能够得以很好的提升。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历史课教学真正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形成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
关键词:历史课 转变观念 推进 素质教育历史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呢?它既是很有审美情感,有又很强教育功能的一门课。灿烂辉煌的文化,绚丽多彩的经济,璀璨群星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睿智明达的先人哲理……这一切使历史课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人文精神最可贵的求真求善求美,就在历史课中凸现,其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但现在,历史课所面临的情景,使人担忧,它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成了“木乃伊”的同义语。

学海网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的出现呢?
一、历史课枯燥的原因
首先,是传统教学理论的存在并运行所造成的
①传统教学中,肯定的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里听,一切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中心组织展开。历史课教学也同样,课堂成为唯一的依托,而课堂以外广阔的天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未很好的渗透到教学中。②传统教学强调的是知识量的积累而非学生智能的培养。当前历史教学中学生上课抄笔记, 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成为一个永恒的“三部曲”。③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本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④传统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是填鸭式的,强调教师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⑤教学过程被机械得固定化为几个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得实质性与多样性,使生动活泼得教学过程失去了活力。
其次,使应试教育的结果
①因为应试教学与个人的就业、前途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考上了学校就有一份工作,意味着终身衣食无忧,考不上旧意味着无法就业,特别使对广大的农村学生而言,这就是他们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因此,能否考上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头等大事,自然,分数也就成了选拔的唯一标准,那怕使高分低能也行。②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造成了高层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供应严重紧缺。这样造成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的青年收入远高于综合能力较低的体力劳动者,当然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也远高于后者。③学校也不可能独立之外,受到方面的影响,学校也只有关心开学率,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无不以考上学校的学生人数的多少来评判,自然教师在授课中也以分数为中心来全力调动自己和学生,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则降到了次要的位置。④由于单纯追求开学率,目前学校的各类考试都在为高考服务,并且高考时文科才考历史,因此许多学校将历史课放到了很次要的位置,自然,学生也将历史课看得很淡了,只是为应付期末考试而学习。学生中流传得“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试想一下,一个不了解祖国历史得人,一个不能正确对待外国历史得人,他怎么能热爱自己得祖国,怎么能正确对待外国得科学文化呢?正式由于以上原因,历史课的魅力日渐消失,功利性日趋明显且加重。
二、改变历史课现状的措施
1、转变我们的教育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现在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课程改革在我国能否实施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首先是教育者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因为现在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从应试教育的体系中走出来的,我们自身已带有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有惯性的。如果教育者先不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那么学生素质的提高,就要打折扣了。
我们应该这样认为:现代教育是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外,还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而且教育是每一个人一生连续不断的一个过程,并不能认为一次考试定终身,不能认为学校教育结束了,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也就结束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锻炼身体,构筑自己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互为依托的统一关系。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而不是模仿型人才;他们既有较高的智商(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又有较高的情商(如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所以我觉得目前教师首先要克服以下几点;①上课时只注意了教学内容而忘记了学生。②只注意了基本知识的传授而忘记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③还是沿用以前的“一根粉笔一本书“而忘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④只注意了智商而忘记了情商的开发,⑤上课时过分关注了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体或学生而没有将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⑥教学上还是满堂灌或采用死记硬背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我们知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一条充满希望,但又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心血的路程,需要我们做长期的细致的、扎实有效的工作,点点滴滴的汇聚,方向成为一条清澈的小溪。素质教育并不是现有的课程加唱歌跳舞,更不是喊口号赶形势,它是融会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的培养。我们应该把属于教育的时间用足用好,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向课堂要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做到花最少的时间收到最大的效果。教学方法上提倡“教学定法,只要得法,就是好法”。用科学艺术的方法育人,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要的是能力,不要分数,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如何启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的精神上。我们应该有一个负责的服务之心与行。家长把学生托付给学校,学校把学生托付给老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2、从教学实践上还历史课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真面孔
其一,多想些办法,让历史课变得生动
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历史课所面临的失落而放弃信心,相反正是有这种现状的存在,才会把压力转化成动力,促使我们每一个历史课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想些办法,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智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加教育加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法国大革命前的启蒙思想家,自然论教学法的奠基人卢梭也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应倡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来,至于结论正确与否,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加以指正。在这里我觉得最主要地问题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提出问题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可以这么说,如果一节课学生没有问题提出来,这节课至少是不成功的。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海网

其二,尽可能的联系相应的地方史
本乡本土产生的历史人物,出现的重大事件,使学生感觉到亲切生动而富有说服力,从而能够挖掘学生心中厚重的乡情,激发他们树立扎根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教育、回报故土的理想信念,加强他们振兴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者,乡土教育也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使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土开始的”。对家乡了解愈深,就爱之愈切。学生对家乡的爱很容易升华为祖国的爱,成为完整概念上的爱国主义。如《河州志》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是从临夏的积石峡开始的,说明临夏历史悠久,是人类古老的繁衍生息地之一。讲到“重要的文物和古迹”这一课时,可介绍临夏积石山县出土的一件彩陶,被称为“彩陶王”列为国宝,故临夏有“彩陶之乡”的盛名。历史人物有刚直不阿,勤政廉洁的明朝兵部尚书——王?f;抗英护国将军——朱贵;抗击八国联军的振威将军——马福禄;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早期领导人——胡延珍;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鲁瑞林将军;当代社会科学家牙含章等,当然,也出现了统治甘青宁四十余年的马步芳以及“西北诸马”军阀。对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的处理有关乡土历史材料的补充和丰富,要主义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颂扬与批判的关系。
其三,恰当的运用古典诗词,以文辅诗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历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古典诗词,以文辅诗,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化抽象笼统为具体形象,既可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语言,增强了教学效果,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如介绍儒家学说强调人生修养时孟子说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劝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到爱国诗人屈原可引诗句:“万倾重湖悲故国,一江千古属斯人”;讲到东汉末年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时,曹操在《蒿里行》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讲到唐朝时的阶级矛盾时,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诗词很多,历史教师要备良好的文史功底,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注意运用的诗词一定要为教学目的服务,力求简洁,具有典型性。注意了这些,学生就会因感其情,动其心而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其四,重视多媒体的运用
历史课教学的最佳手段是什么?应该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我觉得历史课教学经历着三个发展阶段。众所周知,传统的历史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一张嘴,一根粉笔一本书”,俗称“三大件”。这种教学手段的陈旧很难把丰富的历史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阶段即电化教学。它是将幻灯、录音、电唱、电影、电视投影和计算机等设备不断引进教育领域,因此历史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生动局面。它的优点很多,改变了传统教学重不能观察无法演示的缺点,对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具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历史教学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们正处在此阶段中,但这也不是最佳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在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教师的讲述分析还是主要的。教师在课前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剪辑整理相关的声像资料,精心的做许多准备工作,搬运教学设备等等。
第三阶段是我们要努力达到的,也是比较理想的阶段,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称之为电子教学。让学生操作计算机,边看边听边动手,使学生看到从原始社会直到现在,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的历史人物。
如二战部分,学生能清楚的看到希特勒使如何发动战争的,日本使如何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的,日本是如何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退败并签署无条件投降的等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再如你想翻阅一篇名著或想听某位音乐大师或想看某位美术大师的作品,只要敲击键盘,就能达到目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可以选择、重复或跳跃教学内容。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有助于其概括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对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和知识水平得高低进行历史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我们也就达到了面向每个人的教学目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因材施教。再者,多媒体程序中除教学内容外,还有相应的练习题、综合试题等,以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新学的知识。同时,多媒体还可以长期保存优秀历史教师的教学经验。这样,教师就能从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解脱出来,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我认为,我们目前所要做的是努力摆脱第一阶段,超越第二阶段,准备条件,积极走向第三阶段。到那时,我想不仅是历史课教学,其他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很大的益处。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