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可资借鉴的几点外国教育改革经验

可资借鉴的几点外国教育改革经验

日期: 2009-1-1 14:19:31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周满生

进入九十年代后,面对全球性的经济竞争,高科技挑战以及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国际间又一次掀起教育改革和革新的浪潮。探讨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以及所采取的各种对策措施的成败得失,对于正在走上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现状危机意识强烈,不断激发
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采取切实的教育发展措施
面对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或者出于社会精神、青少年道德水准和学习水准下降,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无论德、英、法等发达国家,抑或韩、泰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些国家要求重视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呼吁不仅出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更多的是来自工商企业界和社会各部门,激起举国上下的重视,容易凝成教育改革的合力。整个社会都在讲重视人才资源,强调职业培训等等,而不是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

学海网
发达国家着重对传统的制度和观念进行审视,提出挑战。例如,德国正就双元制职业教育内容陈旧、培训周期长、缺乏灵活性、学校管理体制僵化的问题,经社会广泛讨论后进行深入改革。一贯较为保守的英国教育制度看到与西方其他国家的教育差距,近年来不仅在高教立法、拨款体制、办学机制等方面有重大变化,基础教育改革力度也相当大。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改革大多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由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依靠政府行为强力推行。例如,韩国今年5月颁布的教育改革方案确定了教育改革的五项基本方针和教育改革的十项任务,采取切实保障措施三年内要将教育预算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由1995年的3.89%提高到1998年的5%。
二、通过良好运转的税收制度来保障教育经费的合理供给
各国普遍面临经济困难和不断增加的对公共经费的压力,通常采取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教育成本分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方式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西方一些国家多年形成的严格的税收申报制度,并将其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事业。社区内的学校是用纳税人的钱兴办的,学校校董事会非常重视社区选民对办学的反映,纳税人也非常关心学校的办学质量,这样就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纽带。韩国增加教育投入的作法是开征新的课税对象或提高现有税收率,把它投到教育部门。法、英等国都对企业参与和捐赠教育实施优惠税收政策。法国要求各企业交纳“成人职业培训税”和“学徒税”,对办学和接纳学徒的企业减免培训税和学徒税。英国法律规定财团对教育的捐赠,不仅不需纳税,而且对其资本源免去资本增值税,政府对于设立教育基金的企业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仅征收15%的投资收入附加税,而通常则需交纳40%的所得税。
三、国家不实行统一学历文凭制度和统一的教师聘任和工
资标准
绝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对学历文凭都有一套管理评估制度,但不搞“国家承认的”统一学历文凭制度,毕业生和教师的聘任及工资待遇也由市场决定,国家不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国家不包分配,毕业生学历文凭与招工聘任不直接挂钩,社会用人部门通过实践检验给从业人员不同的工资待遇,而不是采用统一的学历与工资挂钩的工资标准。通过市场竞争和人员流动,一流学校和普通学校教师的待遇和声誉也有明显差异。这样做有利于克服盲目追求文凭、学历主义泛滥,也有益于促进形成激励机制,择优汰劣,促使教师努力进取,克服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弊端。通过市场调节,有益于各级高校安于本层次教学,抑止盲目攀升。
四、重视初中后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与相
互沟通
义务教育阶段后,国家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同时注意两者的相互沟通是许多国家教育办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瑞士、德国、芬兰等国都有一个长期以来形成的严谨、完整、高标准的职业培训系统。社会对职业学校不存在偏见,象瑞士人均收入居世界首位,但却有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获得稳定的、较高收入的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和受教育年限的不断增长,一个显著趋势是普教和职教两轨进一步沟通,赋予两种资格证书对等地位,尤其为职业学校提供更多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芬兰不论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都可以通过全国统考进入大学,也可以根据本人志愿报考高等职业学院继续学习。法国长期以来实行“普通会考”、“技术会考”和“职业会考”,以往三大类会考后学生各走各的道路,后两类合格者不可能进入综合性大学,近年来通过改革,各通道都已开通,技术和职业会考合格者可进入综合大学的某些专业,普通会考合格者可以直接进入短学制的技术和职业大学。过去不太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英国在法律中规定了职业资格与普通学校资格之间的等价关系,并从1992年起利用数年时间在全国推行“普通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将高中文化知识课与职业课合并为一,政府规定持有该种证书者既有资格上大学,也可无需接受职业培训而直接就业。

学海网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国外教育较为突出的一点是,从小学到大学承认学生智力、社会背景、生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施教;强调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此次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的中国代表的普遍感受是,欧美、拉美、非洲的妇女不少能讲一两门外语,都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善于组织研讨会,拿起笔来能写画宣传品,能即席表演歌舞,而我们中国代表这些综合素质相对来说就差得多。这不能不使我们从教育上找原因。中国目前基本上仍是传统的单向传授的灌输授课方式,在逐级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生智力片面发展,高分低能现象相当普遍。这和我们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低也有很大关系。现在国际教育发展一个日益明显的趋势是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益,把对学生的评价放在一个突出位置。这种评价并非单纯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道德精神、文化素养、个性品格、学习成绩各方面的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馈,以利挖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潜力。
六、建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已经成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和
发展规划的一个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有些国家称为连续教育、继续教育、推广教育)近乎没有争议地被各国接受,并越来越广泛地对各国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学内容产生着重大影响。最近韩国、新西兰、泰国等的政治报告中都把发展终身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政策。现在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正规与非正规教育沟通更加密切,尤其近年来交互网络(internet)等现代化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和知识传播进一步冲破教室传统教学的束缚。发展中国家大多把义务教育之外的成人教育课程、识字扫盲教育、就业和转岗的职业培训等纳入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以正规学校为中心,使各种教育计划与社区开发、农村开发同步进行。中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正规教育体系,近年来非正规教育也有迅速的发展,但两者之间还未能真正做到协调沟通。正规教育系统也缺乏灵活、开放性,不能充分发挥学校各种资源的潜力,一校多用,满足社区的多种需求。我们可以从一些国家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观念和实践中得到不少启示。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