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政策文件 > 解读云南新型城镇化的几个内涵

解读云南新型城镇化的几个内涵

日期: 2014/7/28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云南省晋宁县上蒜镇人民政府 罗志鸿

城镇化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期下,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实现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并进,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借着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契机,云南省顺势顺时地根据省情提出了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理念,希望紧紧抓住城镇化所蕴藏的巨大机遇,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对云南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予以深度解读,以此来促进云南城镇化建设取得最大效益。
   【关键词】云南 新型城镇化 背景 内涵 探究
  
   一、 推行云南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云南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并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自然条件、人文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云南城镇化发展缓慢,层次较低。根据特有的自然文化环境和地缘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破解云南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近年来,云南积极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参与相关经济建设,努力缩小与其他省份的发展差距;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云南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及资源优势,加强与东南亚的经济贸易合作。如何提高云南的竞争力,尤其是注意发挥云南在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是云南在区域经济中站稳脚跟、拔得头筹的研究重点。
   目前,云南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都成为重点任务,城镇化建设应当结合云南实际情况,遵循着新的发展思路,即要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城镇化建设的始终,要克服以资源换发展,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因此,提出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是更加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现。
   二、云南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方法探究
   云南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人为本,结合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走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而能够长久地发挥城镇化的综合效益,在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云南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云南新型城镇化是复杂的,对产业规划和资源配置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对于城镇承载力和聚集能力都是一个极强的考验。因此更要读懂云南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内涵,正确处理各方关系,围绕产业做文章,围绕特色小镇做文章,围绕城镇联动做文章,围绕人的城镇化做文章,将云南新型城镇化真正落到实处。
   (一) 云南新型城镇化需要多方统筹
   云南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长远大局出发,精确研判,统筹兼顾,从而够使城镇化建设发挥出最大效益。
   统筹当前与未来的关系,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重大历史性工程,必将长期深刻地影响社会的许多方面,因此,在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当前的效益,更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要在城镇规划、产业发展、产业升级、节能、环保等方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城镇化建设服务于当前,造福于未来,避免因当前短期行为危及长远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独立的保障,因此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避免对农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以城镇化作为契机,加深农业与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融合程度,共同为城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以城镇化为引擎带动“三农”发展,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最终实现城镇与农村的良性互动,构建城乡一体化,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 产业发展是云南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
   城镇化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只有发展壮大产业,夯实产业基础,才能有效吸纳各方的劳动人口以创造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向前,促进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
   云南的产业发展要立足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由于少数民族政策执行到位,使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能够延续和发扬。因此,云南具有承接东部能源产业的资源基础,并且也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我们要充分挖掘特有的自然资源及民族文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培育本土企业,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发展相关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纵向延伸产业的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横向发展相关的二、三产业以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基础。在延伸产业连,构建产业集群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当地企业及劳动力参与进去,以解决当地劳动力人口就业问题,尤其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
   云南的产业发展要面向东南亚。目前,我国已经跟东南亚国家建立了相关的区域合作框架,以深化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而且云南桥头堡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国内外因素都为云南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云南应以相关的区域合作框架为基础,以泛亚交通枢纽为平台,把握桥头堡建设的契机,推动相关的物流、旅游、能源,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将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内陆与东南亚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重要的枢纽站,以此来提升城镇的聚集能力,从而推动云南城镇化发展,提升云南的区域影响力。
   (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镇
   云南地理状况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少数民族众多、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因此,云南一些地区的城镇化不可能大面积连片铺开,发展小城镇来推动城镇化进程是云南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充分挖掘小城镇的资源禀赋、民族文化,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突出专业,突出特色的产业,打造特色小镇是云南新型城镇化的一个亮点。例如建设以自然文化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小镇、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小镇、以工业为支撑的工业小镇、以地缘特点为优势的商贸小镇等。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根据小城镇的实际情况进行清晰的功能定位,确定长远的发展方向;二是综合考虑,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拔高特色小镇的起点和水平;三是积极引导各方资金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来,尤其是安全合理地运用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和BT模式(building—transfer即建设—移交),引入非政府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设资金充裕和建设项目高效运营。四是对特色小镇不可开发过度,要注重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特色小镇要注重文物的保护及文化的传承。
   (四)加强城镇间联动,打造区域城镇群
   当今社会,一个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城镇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孤立发展是不可行的。因此,云南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当地社会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地缘特点等因素,加强城镇间联动,打造区域城镇群,提升区域综合实力。首先,在相邻城镇间建立高速便捷的交通网,提高交通的传送能力,提升物流水平。其次,相邻城镇之间要根据各自比较优势,分工协作,发展相关产业或相互延伸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最后,要结合区域发展状况,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深化城镇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资源信息共享,城镇间有效联动的有机整体,打造区域城镇群,积极发展城镇经济圈,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带动区域内农业发展,并对区域周边经济社会的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五)积极妥善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城镇化势必造成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妥善地解决他们的就业、生活、教育、社保等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摆在当前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从各个方面积极妥善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首先,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在城镇化过程中,以集体为单位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资本化,参与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过程中,让相关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其次,结合产业发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对他们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转变他们对土地过分依赖的思想,并引导他们在城镇就业。对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才,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再次,政府与企业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精神关怀,推进农业专业人口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设包容性城市。最后,要引导城市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向农业转移人口及农村扩散,转变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及消费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消费潜力以扩大我国内需,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云南新型城镇化对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是今后云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立足云南省情,结合区位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走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遵循经济社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相信通过深入解读云南新型城镇化,把握它的深层次内涵,通过多方统筹、发展产业、打造特色小镇、加强城镇间联动及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方式,一定能够促进云南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行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全面提高云南的综合实力,造福云南人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