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美梦荡然无存——关于“美国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文献综述

美梦荡然无存——关于“美国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文献综述

日期: 2009-12-22 20:13:18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美梦荡然无存——关于“美国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
   菲茨杰拉德是本世纪的美国重要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发表莫定了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用著名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诺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的话说,这是“自詹姆斯以来小说艺术发展的第一步”[1]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一生不平凡的生活经历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使他对美国的生活的认识比他同代的人更加客观,真实,深刻。他因:“严肃而胸怀大志” [2] 92-93和“艺术技巧上的极度成功” [2] 92-93而被誉为“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之一”。他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和细微剖析的方法真切地描绘出“爵士时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所谓“爵士时代”是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这十年的称呼。毛信德说:“在其作品中,他归纳了这一时期美国青年尤其是生活在中产阶级社会的青年精神上的不满和苦闷,描绘出旧世界的堕落;他对富人和穷人以及社会阶级间的矛盾和对立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分析”[3]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它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爵士时代”美国梦的破灭。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批评运动和读者反映理论的兴起,文学研究从过去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转到了以读者为中心,文学批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们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重新开始发觉作品中所包含现实意义和警世作用。这部作品也因此被认为是一部能深刻揭露20纪20年代“美国梦”实质的优秀作品。在20纪20年代的美国,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更加疯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人由于饱受战争苦难的折磨,完全接受享乐主义哲学。正如菲茨杰德所指出的,这是“历史上最昂贵的饮酒作乐的时期” [4] 337,“整个民民族纵情享受,追求幸福”[4]331。可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生动的20纪20年代“美国梦”产生,发展,没落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这部小说和它的主题是有现实意义的,能够对现实社会具有一些启迪意义。
   二、评述
   美国,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国度,“美国梦”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荷兰水手踏上新大陆时就开始了。然而,传统的“美国梦”的模式从来都带有很大的虚假性,尤其到了本世纪20年代前期,当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大亨们获得巨额利润,而战后社会的各种间题重新暴露出来的情况下,一个人要靠品性、勤劳和节俭出人头地,发财致富显然只是妄想。实际上,往往是那些狡猾、贪婪、无情、不择手段的人攫取了财富。年轻的一代发现在这个时代里“一切神祇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5]。因此,许多生活在二十年代的美国青年既体验到“爵士时代”的繁荣又感到失望,迷惘。“物质上的丰富和精神上的空虚使得年轻一代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纵酒宴乐,挥金如土”[6],体验列美国梦的虚无飘缈,“美国梦”的幻灭。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作者菲茨杰拉德以主人公盖茨比为代表,深刻揭露了在当时那个年代中“美国梦”的形成与破灭过程。盖茨比第一次见到戴西之后就深深地爱上了她,然而盖茨比对戴西的这份纯真面对的是混浊的世界。在那里,金钱成为至高的价值尺度,一切都染上了铜臭味,爱,也不例外。戴西就是金钱的象征,盖茨比要想得到她,实现自己的爱之梦,就必须把自己投入到平庸的金钱现实中,用现实的价值标准来满足对方的要求,得到戴西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有财富,付出金钱。这种爱与所爱的对象,追求爱的理想与追求爱的手段之间的分离、对峙,决定了盖茨比追求爱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择手段的追求金钱的过程,人类最圣洁的爱,无能为力地屈从于金钱,从而使之商品化、庸俗化、邪恶化。虽然盖茨比从内心是圣洁的,但是他的行为对自己的爱进行了最残酷的自我摧毁。盖茨比短暂的一生,经历了“美国梦”演变的不同阶段,他始终追求着他的“美国梦”。然而,他的美梦最终还是破了。他“美国梦”一方面是“黄金梦”,这是美国当时最流行的梦想。盖英比的“美国梦”的另一个梦是“爱情梦”,梦的中心是黛西。盖茨比将黛西理想化,后者是他一切美好梦想的化身但是,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错投了理想的载体。他总是长时间凝视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他一直拥抱着这个幻想,梦想着这一刻的到来” [7]。这些都象征了他对黛西执着的爱。他将“财富梦”与“爱情梦”有机统一起来,并最终归结为“爱情梦”因此,“爱情梦的破灭就标志着盖茨比一切梦想的破灭”[8]。《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美国历史的嘲弄,正如批评家大卫.费.特拉斯克所言,“盖茨比的故事是不可实现的真实写照” [9]。从表面上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只是作者选取的20世纪20年代,即所谓的“爵士时代 ”的一个画面或插曲,作者只是对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作了酣畅淋漓的描绘,但透过这些现象,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对于20年代表面繁荣的忧心 ,对于1929年证券市场的暴跌及稍后出现的大萧条的那种隐而不露的超验先觉。同时也象征美国传统信念的沦丧 ,最后不可避免导致“美国梦 ”的破灭。
   三、结论
   通过上文对“爵士时代”的“美国梦”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将全部的理想和希望寄予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和不择手段的攫取,将生活的全部目标放在个人极端享乐主义而置社会道德于不顾,这样的梦想注定要失败,有其走向失败与破灭的必然性。菲茨杰拉德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篇小说向人们昭示:“美国梦”给人们带来的只是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和不择手段的攫取,如果金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取向的话,美国将变成一个惟利是图,道德沦丧的社会。《了不起的盖茨比》告诉人们,仅有物质财富是远远不够的,精神上的充实才更持久、更高尚。该作品揭露了“美国梦”的迷惑性和空虚性,在欣赏这部小说时,应该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有着清醒地认识:在金钱至上,追求虚荣和道德沦丧的社会大背景下,那种对美国社会抱有的美妙幻想注定会破灭,菲茨杰拉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所描述的美国梦,留给后人的除了这部文学史上不朽的诗篇外,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启迪。
   参考文献:
   [1]Henry James:“Letter to F.S.Fitzgerald,December 31.1925”in Edmund Wilson Ed.,The Crack-Up,New York:New Directions,1945:310.
   [2]威廉.范.俄康纳.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3]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4]F.Scott Fitzgerald: “Echoes of the Jazz Age”,Bodley Head Scott Fitzgerald,Volume3.
   [5]朱虹等.美国文学简册[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13.
   [6]李习俭.美国梦的幻灭[J].外国文学研究,1985(4):123.
   [7]杨晓萍.灯红酒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
   [8]赵宏伟.“美国梦”的幻灭及其语言学阐释[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9]David F.Trask:“The end of the American Dream”in the Henry Dan Piper(ed)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esby, Scribner Research Anthologies,1960: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