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日期: 2009-12-22 7:25:27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实现经济长期较快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党中央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理论建设第一位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工作中,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思想,遵循科学发展观这一基本原则,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系统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只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更好地在今后的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
   (二)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工作中。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又要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的活力和效率。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
   科学发展观涉及有关发展的各方面,第一次使我们对发展的要求从整体上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按照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到工作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长期较快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在经济建设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长期较快发展。要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建设存在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损坏资源环境的局面。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根本的一条,在于坚持改革开放。目前,改革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创新。我们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与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协调经济体制内部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如协调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要协调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要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是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群众日益充分地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权益。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核心体现,是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基础。因而,科学发展观又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先进性建设又体现在党的理论、思想、政治、组织、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并要长期执政,在当今中国,所有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都在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因此,我们在充分估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重要地位与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改进执政方式,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中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文化的有力支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要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要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运用先进技术丰富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进一步提高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效益与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教为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作贡献。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所以,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应实施新世纪的减贫工程,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框架,构建城乡结构的和谐;要在构建东部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逐步扭转区域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福利等杠杆,对收入再分配进行科学的调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构建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要通过加大职业培训等措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构建就业结构的和谐;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