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硬膜外麻醉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

硬膜外麻醉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

日期: 2014/3/24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 鲍俊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多的麻醉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就“硬膜外麻醉术中配合的护理”进行讨论,以引起护士的重视,提高护士对该麻醉所涉及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对机体的干扰,与麻醉相关的危险因素和若干重要环节的认识。
   1、术前准备
   1.1、物品齐备是应付意外情况的必要条件
   术前护士要协助医生准备好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和急救药品及复苏用具,同时也要准备好吸引器,开发静脉通道、并保障畅通。否则,一旦发生意外会措手不及,延误抢救时机。
   1.2、心理护理
   通过术前访视病人,调整病人心态,提高术前对其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手术和麻醉均为在创性治疗,常使病人术前生理和心理处于应激状态。加上一些病人与外科疾病并存的内科疾病,使病人机体生理潜能承受巨大负担,各种心理干扰接踵而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突出表现为紧张、恐惧和焦虑。
   1.3、排除麻醉干扰的必要准备
   这些生理干扰对阻滞较广的高位硬膜外麻醉,体质差、高龄病人及术前准备不充分的严重失水、低血容量及心功能不全的急诊病人尤为突出。为及时纠正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临床上除输液外,常首选麻黄素和阿托品。
   1.4、体位要求
   取侧卧位,背部靠近手术台边缘,并与地面垂直,肩关节和髋关节在一条直线上。头尽量前屈,头下垫枕,双手或单手抱屈膝。
   脊柱的不同节段在生理解剖上有差异,故在摆体位时应予注意:人的脊柱尤颈曲、腰曲向前突,胸曲和骶曲向后突等生理解剖特点,尚有人体脊柱的形态特征;硬脊膜的厚度和硬膜外腔的宽度在不同的脊椎节段有所不同;从颈部至腰部,硬脊膜的厚度逐渐变薄,硬膜外腔的宽度逐渐变大。这些特点决定了:①高位硬膜外麻醉操作难度大,精准度高,风险大,而颈椎的活动最度成为此麻醉的高危因素之一。故要求在摆体位时,嘱病人在可耐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屈颈,重点保护固定头部,操作中禁止莫点头、摇头、转头或仰头:②胸腰段的硬膜外麻醉,重点是使病人脊柱弯曲显弧形,护士一手抱住病人头,另一手按住病人的腿部,严防躯体的移动;③低位硬膜外麻醉,除了使其尽量前屈外,重点放在髋部和腿部,操作时严禁其身体扭动、伸腿、否则会使邻近的椎体受到牵连,极易使穿刺针移位,刺破菲薄的硬脊膜。
   2、当穿刺针到位至麻醉完毕这段时间,有2个关键环节应予重视
   一是穿刺成功后至给药前;二是给药后,尤其是给予足量麻醉药时,护士一定不得离开病人,尤其是不太合作、自制力和耐受力较低病人。护士嘱病人此时切忌打喷嚏、咳嗽、大喘气、还要保护病人防止其身体移动或扭动。因为此时无法判断穿刺针在硬膜外腔的精确位置,不能排除其紧贴蛛网膜的可能。给药前一旦为上述因素干扰,可能使穿刺针刺破蛛网膜致麻醉失败。在给药后,这些干扰因素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为上述干扰因素均可使胸腹压升高,使硬膜外腔的间隙相对狭窄,从而出现:①穿刺针划破硬脊膜,大量麻醉药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全脊麻;②划破硬膜外腔的血管而发生局麻药中毒;③静脉壁发生异常。血管脆性较高者,可因此而致静脉破裂,引起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致其截瘫。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硬膜外腔血肿亦可发生在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中。
   3、麻醉时需格外注意的几种情况
   3.1、新生儿硬膜外麻醉
   因为新生儿具有体形小的特点,护士用双手就可以将患儿扶持稳定,所以,无论患儿怎样扭动,一般都通达到操作要求。由于新生儿身体,组织柔嫩,而黄韧带富有弹性,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有明显的落空感,穿刺针相对固定而挺直。在穿刺时,随着穿刺的挤压,脊髓向腹侧弯曲,这就需要配合护士在术者穿刺时维持对应的原体位。此时可用扶患儿双膝的手轻轻顶住患儿腹部,但要求一定不能推患儿,也就是体位固定不能移动。并且要等药物全部推完,拔出针后才能将手放松患儿,不要急于贴针孔敷料而使患儿扭动,造成穿刺针脱落。
   3.2、对于剖腹产、盆腔或腹腔巨大肿物及肠梗阻、腹水等腹压较高的病人、肥胖病人的麻醉配合需注意:①这些病人身体不能很好弯曲,穿刺间隙显露不良;②腹压高,最终导致硬膜外腔因静脉扩张而变小;③肥胖病人硬膜外腔脂肪较多,使其相对狭窄。这些均对麻醉不利,常常是体位安置好后,不能保持,腿多在滑动,而成为致麻醉失败的又一干扰因素。故这些病人麻醉时,首先要力争一个良好的体位,其次是术中护士一定要用自己的身体拦挡病人,双手固定体位,保护病人。
   3.3、某些老年人韧带钙化,脊椎有骨质增生,硬膜外间隙缩小,椎间孔狭窄甚至闭锁或其他病变如椎间盘突出、外伤、骨折等。致腰部不能弯曲。这些状态均于麻醉不利。①麻醉操作时间延长,操作过程中常给病人调正体位,对此护士要有准备,有耐心,保护好病人;②要防止位于身体下面的手臂受压过久引起不适,亦防止该部位静脉通路阻塞;③穿刺较困难时,病人身体常随穿刺针而前倾,需护士用手抵住病人前胸,注意不可用力过度,否则会加大穿刺力度致麻醉失败。
   4、密观察病人对麻醉或麻醉用药的反应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此麻醉常由于操作技巧欠佳,经验不足及某些因素干扰面发生全脊麻或局麻药中毒。而两者的变化是瞬间发生的。医生位于病人是背侧,所以早期发现多有赖于护士的观察力。发现的早晚是抢救病人成败及预后好坏的关键,故护士要严格区分二者的异同。
   见下表
   全脊麻和局麻药中毒鉴别
   全脊麻表现 局麻药中毒表现
   喉不能发音,脉搏加快
   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减小,呼吸困难
   颜面口唇发绀,意识丧失 唇舌麻木,头晕,头痛
   颜面部肌肉颤动,抽搐
   惊厥、谵妄、言语不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