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完善基层电子档案管理 提高社会服务效能

完善基层电子档案管理 提高社会服务效能

日期: 2014/3/24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水务局蕙花灌溉管理站 王志国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也日益电子化,但落后管理水平却与之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层电子档案管理,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档案 电子文件 信息化建设 效能服务
  
   一、前 言
   档案是社会成员(组织与人)在其以往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含义明确的原始记录。档案具有凭证、证据的重要作用,又能起到参考价值的作用。从古至今,人们对档案都非常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广泛应用,大量电子文件应运而生,无纸化办公的步伐日益加快。基层单位在各项工作社会活动中形成大量电子档案。基层档案管理是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维护和保证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不断完善基层电子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县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县档案管理的基本框架体系建立起来,档案管理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具体表现为:
   1、现代化办公设备配置基本齐全。2000年以前,我县现代化办公设备寥寥无几,随着经济的发展,办公的需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到2010年,各单位都配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数码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这表明,我们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办公网络体系,也表明,各基层单位对电子档案工作重视度有一定提高。
   2、专业从事电子档案管理人灵敏占有一定比例。2000年全县才有20几人,到2010年则增到了80多人,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的人数逐年有所增加。从中看出,我们不仅有一支团结奋斗、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档案干部队伍,而且在知识的结构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为档案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
   但也应注意到,一些基层单位对电子档案管理不重视,存在着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了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1、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不健全。单位在日常的办公方面所形成大量的电子档案,绝大多数是谁做的文件,就存在谁的电脑里,并且不同的人的编辑的文件名称都有不同的格式。各单位、科室的电子文件处于分散保管或个人保管,缺乏必要的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这种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造成其他同事在阅读或直接接手工作时的困难,出现耗费时间,如果某人不在,其他人需要用某个文件时需要重新再做的情况,造成单位工作效率的降低,这种无“章”可依、无“法”可据的无序状态,直接影响档案规范管理。
   2、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识不强。由于档案工作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由来已久,在档案管理者头脑中形成了传统的思维管理方式,使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难以实现。体现在:文件虽然是用电脑形成的,但最后仍将输出的纸质文件作为归档文件,对电子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电脑载体只是形成文件自动化的临时过度性载体,不能直接归档等等,这种落后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进度。
   3、电子档案保管条件落后。电子文件与现有的纸质档案在保管环境、保管设备和管理办法上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对保管环境的要求更高。电子文件的载体,尤其是磁性载体,即使是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保存、载体老化和磁性自然衰减,也会使电子文件发生信息丢失或读出错误的现象。电子文件的存储载体性别不甚耐久,磁性存磁载体常有退磁粘连等现象。
   4、档案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大多数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没有时间,也没精力学习更多新的档案管理知识。档管人员工作主要是被动接收和保管档案,档案员很少走出档案室主动参与管理活动,思路不开阔,政策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的新知识都明显不足。基层的很多档案员普遍缺少信息管理自动化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担负起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的重任。
   三、对策:完善管理,提高效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加强以下工作:
   1、加强基层电子档案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各基层单位要根据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文档一体化制度、归档制度、保密制度、鉴定制度、备份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形成约束机制,保证工作有序规范。并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常抓机制。电子文件与计算机技术及相关设备密不可分。电子文件形成后,在使用过程中,档案人员要参与对其管理,熟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各种情况,并进行积累。要及时按现代档案管理、鉴定的有关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整理、鉴定、归档。否则时间一长,相关技术发生变化、设备、技术更新,原来的电子文件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必然读不出来,这样电子文件内容的真实记录就可能遭受损失。针对各单位实际管理中,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之间很难划分明显的界限,电子文件的形成者,电子档案管理员,要通力合作,才能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
   2、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领导在抓经济的同时,对档案工作在现代化管理上也应引起重视。首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树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加快设备和电脑技术现代化步伐,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及时配备档案现代化所必需的新型电脑、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施等现代办公设备,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光盘技术、微循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其次要正确处理手工操作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手工操作与现代化管理将是并存的。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例如建档案管理和档案文件搜集的鉴定、验收、案卷整理等,主要靠的还是手工作业,我们必须适应这个情况。
   3、不断提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人员的素质应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提高。当今社会,电子文件以其快速的办公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得了纸质文件。这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档案人员要加大学习力度,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精通电脑知识,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不断增多,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很强责任心,更要有适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档案记录着社会的昨天,服务于社会的今天,指导社会的明天,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档案基层管理加以完善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从基层实际出发,顺应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需要,切切实实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各项工作,使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