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创业教育 >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盐都区新都街道福才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调查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盐都区新都街道福才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调查

日期: 2014/3/22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新都街道办事处 潘翠花

盐都区新都街道福才社区股份合作社是苏北第一家试点社区,自2007年5月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新形式,股份合作制工作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使集体资产得到有效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成立当年,合作社经济收入增加16%,社员每股股金分红100元;2010年,合作社经济收入增加18 %,社员每股股金分红达180元。
   一、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起因
   福才社区地处盐城市新城区的中心地带,系盐都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社区下辖5个居民小组,640户,常住人口2900多人,1450个劳力,4150亩耕地已全部被征用。截至2006年11月底,社区共有集体净资产1499.13万元,其中:非经营性资产743.65万元,经营性资产755.48万元,可量化净资产755.48万元。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社区经济模式进行改革,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进程的需要。随着市、区行政中心的南移和全区大开发、大发展步伐的加快,社区居委会已由原来的城郊村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中居委会,原有的土地承包关系、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分配模式已经逐步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二是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从2005年开始,无锡、南京等苏南地区已进行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福才社区通过实地考察,认真借鉴这些地区的经验,把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集体资产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让全体社区成员充分享有决策权、监督权与收益分配权。第三,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富民强居,是社区一切工作的中心。福才社区居委会自新城区开发建设以来经济有了很大增长,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想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富民强区,必须改革现有的经济模式。
   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本做法
   1、广泛宣传,统一认识。福才社区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党小组组长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通过讲道理、议方案、明政策、提问题、解疑虑等环节,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切实利益,消除了大家的疑虑,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2、清产核资,设置股权。首先,搞好社区集体资产的清理核实。经过全面清查,截止2006年11月30日,福才社区总资产为1727.54万元(不含土地补偿款),净资产为1499.13万元。二是开展人口调查,认定股民资格。社区专门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商定,讨论确定人口调查的基准日为2006年11月30日,并以在册世居人口为依据,确定享受人口基本股的居民条件,并将持股人姓名在居务公开栏中张榜公示,接收群众监督。三是严格设置和量化股权。在实行清产核资、张榜公布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核后,确定福才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本总额为755.48万元,设总股数4607股,其中个人股455.10万元,折2775股,占总股份的60%,每位股东持1股,每股净值1640元;集体股300.38万元,折1832股,占总股份的40 %,其股份仍归本社全体股东共同所有。
   3、制定章程,规范运作。福才社区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参观学习,在市、区等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初步拟定了《福才社区股份合作社章程》,然后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加以修订和完善;定稿后,专门召集股东代表会议,对章程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从而切实保障股份合作社每个股东的权利;最后,召开社员代表会议进行表决,通过后形成决议。因此,股份合作社的章程比较规范,除设置股权外,详细规定了股东资格及股东的权利与义务,制定了经营和分配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了合作社的组织机构。
   4、组织实施,核发股权证书。章程通过后,社区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测算,共有4607 股,将每户拥有的股权数登记造册,填入股权证书,并经户主签字。在此基础上,成功召开了合作社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会上,介绍了筹办情况,宣读了章程,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并由董事会将股权证书发放到每户,一户一证。
   三、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福才社区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其顺应了城市化建设的潮流,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有力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促进了社区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股份合作社,把集体存量资产量化给村民,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了集体资产经营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改变了集体资产“人人有份、人人无份”的不确定状态,既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现职干部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加大了对村级资源和资产的开发利用力度,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2010年,通过盘活旧队房、副业用房、综合楼门面等,增加集体收入9.5万元;当年,福才社区三业总产值为8865万元,集体资产总额达到了2600多万元,人均收入13400元。二是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实施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之后,进一步明确了村民在村集体资产中的权益,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对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村民向居民转变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福才社区将经营性资产755.8万元中的455.10万元量化到2775名股东身上,每人持有1股,人均占有资产份额1640元。三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建立股份合作社以后,农民除了享受原有的福利外,还能按股分红,增加收入,切实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合作社成立当年年底,股份合作社平均每个股东分配红利100元,累计分配460700元;2010年底,每个股东红利分配达180元。几年来,股份合作社每个股东的分红平均每年增长达20%以上。四是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民主管理水平。建立股份合作社后,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管理集体经济的热情,农民作为社员能够积极参与决策、民主监督股份合作社的事务,改变了过去农民无权参与管理、干部决定一切的状况。股份合作社成立后,其重大事项,包括经济发展计划、技改扩建、项目投资、积累支出等均由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民主决策,并定期公布合作社财务帐目,接受社员监督,使村级集体经济的民主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五是推进了社会公共事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股份合作社的《章程》明确规定了社员(股东)的权利和应尽义务,既保障股民对集体资产的管理权、监督权和分配权,也让股民有承担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市场经济下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形式,也是一种产权明晰的共有经济。福才社区股份合作社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完善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不断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制向资本型转变,坚持把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股东收入作为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重点,计划再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500万元,使社区每个股民每年享受股份红利达500元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