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网络信息安全设计及管理策略的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设计及管理策略的研究

日期: 2014/2/9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技师学院 陆斌彬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也不断的加快,网络建设在不断地进行,但是由于建设的速度过快,在网络的建设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策略和建设架构,所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不断地突出,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的网络信息现状,对网络信息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 设计 管理策略
  
   网络作为我们当前环境下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社会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生活的基础设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是不可分离的,网络信息别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社会的发展中,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和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暴露给外界的信息越来越多,所以如何设置网络信息系统及其如何管理网络信息的安全,保证其安全和高效率地运行,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成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一、 网络信息的安全设计
   1、规划网络信息的物理结构。近些年,计算机系统信息被截获从而导致失密的案例经常发生,要防止系统信息的空间扩散,要在物理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信息信号的扩散。(1)要对主机房和重要的信息存储部门以及信息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建设一个有高效屏蔽功能的屏蔽室,在屏蔽室内安装运行的主要设备,这样可以防止电磁和高辐射设备的信息外泄。(2)在屏蔽室和外界的各项联系都要采取相关的隔离措施和隔离设计来提高屏蔽室的效能,如电话线、消防控制线以及通风等等。(3)对于本地网和局域网的传输线路辐射的抑制采用光缆的传输方式,用光缆接出屏蔽室外来进行信息的传输。
   2、要构建实时入侵监测系统和应用网关。网络的应用级网关是以建立防火墙作为一个主要类型,其通过侦听客户的服务请求,查验客户请求的合法性,若合法其将会作为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且取回所需要的信息转发给客户。相对于客户而言应用级网关类似于一个公共的服务器,而相对于公共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类似于原始客户,这样应用级网关就有了双重身份,将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外界隔离起来,外界只能看得到代理服务器,而看不到其内部资源。网络信息的主要安全防护技术是IDS,其对网络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以及失误操作进行实时保护,可以在网络受到危害之前对危害进行拦截和及时响应。这种防火墙可以将可预期的网络攻击阻挡在网络之外。IDS还可以对那些不可预期的网络攻击进行识别并迅速地做出响应的反应。所以将防火墙和IDS进行联动,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攻击事件的发生,把网络信息隐患降到最低。
   3、建立网络病毒防护。要在网络网关上安装关于网络网关的反病毒软件,也要在系统服务器上安装服务器反病毒软件,并且在每个使用的台式计算机上安装台式的反病毒软件。在安装反病毒软件的基础上还要定期定时地对网络进行杀毒,对每台计算机开启监控,还要经常升级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杀毒软件,建立这样的一个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有助于网络信息的安全。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1、加强对黑客入侵活动的防范措施。网络入侵者基本为网络内部的用户,其通过入侵私人的计算机或者入侵数据库来达到其个人目的。所以为了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要加大入侵的检测力度,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1)要检测网络的嗅探程序。当计算机的系统被嗅探程序跟踪时,会出现网络的带宽出现十分反常或者网络通讯丢包率很高的现象,所以要在关键的系统上安装检测嗅探程序的一些工具,可以自动检测出网络嗅探程序。(2)要及时地更新IIS漏洞。IIS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所以要及时地关注微软的官方站点,及时地安装漏洞补丁。
   2、加强网络服务器的安全防范。(1)要制定严格的服务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器的操作程序。(2)建立定时定期的备份制度,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3)要根据分工设定不同的操作权限,建立一个完整的日志系统,这样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以此来查询的问题所在。
   结束语:
   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却又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网络建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缺少统一的规范,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一些信息安全的思想观念,利用分析、访问和相关的技术去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体系,我们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把网络安全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网络将会越来越安全。
  
   参考文献:
   [1] 姜雪松,刘慧,王新刚,尉秀梅. RBF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
   [2] 姜国强,王育欣,李琳琳. 家庭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研究[A]. 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 2008 .
   [3] 刘建炜. 基于网络层次结构安全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解决方案[J]. 教育探究, 2010,(01) .
   [4] 卢航,王珩. 计算机网络安全及控制策略[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