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

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

日期: 2014/2/6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中心中学 徐忠智

论文摘要:为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历史教师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好先进设备和手段外,立足教材,灵活使用教材的各个项目:导语,图片,地图,辅助栏,小字补充等相关内容,实现历史教学“源头水活渠自清。”
   关键词:教材 活用 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吹遍教育大地。“减负增效”已成为当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焦点。如何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有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的潜心改进教学方法等等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认为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内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教材的作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尝试。学生使用的教材体现出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作为教师要潜心钻研,用心探究教材的每一项内容,创新活用。本文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活用导语,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材每课前都有一段短小的导语引言和一些精彩的历史图片,很多历史教师往往忽略这些导语的存在,或者只是简单的读一读,并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利用。短短的几句导语,可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精彩的历史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这些导语引言和图片,吸引着学生的视觉感官,撞击学生的心灵,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充分研究每一课的导语,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灵活的去使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内在动力。如教学《秦末农民起义》这一课时,把导语转换成多媒体播放,先播放《大泽乡起义》的视频片顿,刺激了学生的眼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问学生谁知道成语揭竿而起的由来,再由教师诵读《陈涉世家》的部分内容,接着问强大的秦朝为什么会在短短的时间走向灭亡?我们一起来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新知的欲望,揭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印入学生的记忆中,对下面的教学起了引领作用。
   二、 活用历史图片,加深印象,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
   打开历史教科书可以看到丰富的历史图片,有文物古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艺术珍品等,这些图片是历史的遗迹,是历史的佐证,直观再现人类社会过去的历史,印证教材中的文字材料。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这一课时,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历史图片《清明上河图》,接着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一员,谈谈自己的衣食住行,对社会的认识。学生俨然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社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加深了学生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和掌握。再如教学《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这一课,指导学生欣赏历史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半坡彩陶鱼纹盆》,《半坡圆形房》。浓厚的原始文化气息,精美的陶器不仅给学生以美得享受,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使学生对远古时期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 活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突破知识的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利用历史地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对地理位置的理解力,有助于一些难点的突破。我在教学《战国七雄》这一课时,让学生阅读《战国形势地图》,明确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记忆战国七雄的名称,告诉学生根据地图先记四周的国家再记中间的三个国家。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学生记忆深刻,不容易混淆,较好的突破了难点。再如教学隋朝大运河时,指导学生阅读地图《隋朝运河图》,帮助学生建立对隋朝大运河的整体了解:一个中心(洛阳)四段水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然后指导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记一记,从而突破难点。
   四、 活用“小字内容”,拓宽知识面,陶冶学生情操
   教材课文分为主辅两栏,“大字部分”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小字部分”是对“大字内容”的展开和补充,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材料,既能促进对主要内容的掌握,开阔学生的眼界,全面的了解历史知识,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教学《张骞通西域》一课时,结合教材上的小字内容,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讲到张骞刚进入西域北匈奴抓住,学生立即为他担忧;当听到匈奴人逼迫他投降拘留他10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学生被张骞忠于祖国的爱国精神而感动;当读到张骞找到机会逃出匈奴,学生又为之鼓舞:当读到张骞无法说服大月氏国王而返回又被匈奴捉住,学生又一次为他担忧;当读到张骞经历13年的磨难终于回到长安,学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利用这些材料加深了学生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学生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适时地进行了不怕艰险,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再如讲授《春秋五霸》时利用好小字内容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问鼎中原”等成语故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中又受到情感熏陶。
   五、 活用辅助栏,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教材辅助栏的内容丰富有:说说,想想,议议,记记,看看,读读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辅助要求,指导学生动手动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优化学习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感悟。如教学《秦朝的统一》这一课,辅助栏中读读的内容是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神云,诸侯尽西来。”教师可以灵活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可以设计出这些问题:秦王是指谁?六合指什么?扫六合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历史意义?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这样把史料和课文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进一步理解。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教材只能是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应用。”我们教师除了要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更应该立足教材,活用教材,真正验证“源头水活渠自清。”

返回顶部